手游行业在厂商间的竞争中经历了一轮洗牌,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手游行业中又新增了关于手游版号的讨论话题,除了审核产品还要审核公司资质,同时为了快速获得版号,第三方代办公司也浮出水面。
目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孙寿山表示,在端游、页游监管工作相对健全成熟基础上,将重点转至移动游戏方面。
手游审批制度改革起因
早在2013年,文化部市场司副司长陈通曾说过,文化部会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内容审议,如果相关政策大面积执行不力,手游有可能回到前置审批阶段。
手游市场在经过爆炸式的扩张后,移动游戏每日上线的数量相比于页游、端游等,以几何式的倍数进行增长。
在2015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中显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出版游戏约750款,其中移动游戏占370多款。这也说明了在众多上线的游戏中,绝大部分游戏并没有经过审批,也导致在手游市场中,出现了部分内容粗制滥造、质量低劣、侵权盗版等产品影响市场秩序。出现这种乱象,也是由于审批耗时较长、申请资料繁多、手游上线数量庞大监管较难等原因。
因此在2015年下半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孙寿山称会尽快下发移动游戏管理的通知,对于分类审批、精简申报材料,规范审批流程、加大监管力度等,这几点也成为新政的主要变化。
新政出台 强调版号申请简化流程等
时间到了2016年5月2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公告,在这份公告中共有十六点内容,进一步规划关于了手游内容审核、出版申报及游戏出版物号申领等方面。
关于审批内容的版号、加急办理等名词也由游戏企业内的熟知,进而被更多人知晓。
其中主要内容有游戏作品在通过出版审批后获得的出版物号(俗称“游戏版号”),首先向总局申报审批,获得批准后方可出版的;
已经批准出版的移动游戏的升级作品及新资料片需要重新履行相应审批手续;
已上网出版运营的移动游戏,确需继续上网出版运营的,要在2016年10月1日前补办相关审批手续。未补办相关审批手续的,不得继续上网出版运营。在9月份,广电总局宣布对10月1日的最终期限进行延期,至12月31日。
新政策实施后带来的行业影响
政策影响,创业者生存空间变小,对于常说的在“手游寒冬”中生存的团队更加雪上加霜。
根据《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显示,2016年7月1日起施行。同日,苹果App Store中国区也进行响应,向应用开发者发出相关通告。
自7月1日开始,手游上线数量与之前相比成断崖式下降,6月31日共有31款上线,但自从新政策开始实行之后,7月1日-7月4日共39款手游上线。
上线游戏变少的主要原因,是被游戏版号的申请时间限制。对于国内大厂来说,基于各种资源优势,在手游版号等的审核速度方面影响稍小,但对于在游戏行业中处于创业状态的人群来说,却遇到了问题与困难。
一名游戏行业从业者就版号申请时间问题所写了一封“致总理的信”。表达了版号审批对于创业游戏公司的门槛过高的问题,其中反映了政策变化后,企业办理游戏出版申请时间过长问题“预估至少4-5个月”,阻碍了企业创新之路等。但随后在广电总局给出的回复中显示,目前已申请、在申请的游戏产品均为网页游戏产品。
据广电总局统计,《通知》施行半年来,在相关企业的配合下,已累计清理各类“换皮”、抄袭、僵尸游戏作品上万款。
第三方版号办理公司如雨后春笋
在游戏版号从主要针对端游和页游之后,瞄准了近年来火爆的手游市场。为了让手游尽快上线,部分游戏厂商开始“剑走偏锋”,寻找从事游戏版号代理的人的帮助。
第三方代办版号
游戏厂商为了不影响产品上线周期,代办游戏版号的公司应运而生,根据游戏类型的不同,办理游戏版号成本约在1.5~3.5万元之间。
对于这种现象,广电总局在《通知》中也有明确阐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既不允许其他不具备资质的单位申报游戏作品出版审批,也从未授权或指定任何组织或个人开展所谓“代办版号”的中介服务。
广电总局方面近期在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中透露,关于游戏版号的申请,今年9月到现在受理游戏4500多款,其中4283款是手游。
随着《通知》的实施,关于移动游戏审批的时长、版号代办等风波也逐渐平息,游戏行业监管力度趋严也预示着市场在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前行。
责任编辑:wangminq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