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离了电视播出渠道的“网剧沸腾”,映射着行业的“模块化”自洽。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教授章友德说:“网剧走红,与社会从‘家庭社交’过渡到‘社群社交’不无关系。当年龄、职业、志趣、审美等因素把观众分成一个个模块,特定类型的网剧因踏准某个社群的爱好得以在模块内受宠并扩散。只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样式,网剧如何跳出模块圈子的娱乐自恋,获取跨社群、大格局的认可,正是当下的挑战。”
网剧虽脱胎于传统电视剧,但两者分道扬镳的势头,在过去一年分外明显。
最显见的区别在于篇幅。网剧通常短小精悍,绝大多数在10至20集之间,热播的《无间道》12集,《灭罪师》20集,《精绝古城》也不过21集。即使有长线剧情诉求,网剧也多以季播形式切割成小型板块,如《美人为馅》分3季,每季12集。但电视剧尤其是卫视黄金档剧集,38集以内的几乎绝迹,不少古装剧直冲60集以上。而且,网剧还有各种精选情节、限定角色的“剪辑版本”,为不同观众送上“私人定制”。软科幻题材的《超少年密码》合集里,既有完整剧集,也有按王俊凯等主演分别剪出的单人线索。3分钟浏览主线情节,10分钟锁定心仪演员的单集剧情,这些网剧的衍生品其意义远超传统电视剧“前情回顾”“下集预告”的范畴。
网络和荧屏的类型差异被写进了产业分析。日前发布的《中国网络剧市场白皮书》 显示,2016年全网播放量前25位的网剧题材多为悬疑、爱情、玄幻和喜剧四大类型,与传统电视剧仅有“爱情”一项重叠。
比如,网剧 《画江湖之不良人》 为漫画迷们津津乐道,但它的同类在荧屏上几无踪影;《灭罪师》被视为推理剧,在电视荧屏也没有同类项。
撇开广告因素,网剧与电视剧渐行渐远,是受众的年龄差在左右市场。“白皮书”把网剧用户的多数派定在26岁以下、高学历、未婚。对这批“网络原住民”,情节紧凑、“看着不累”更贴合他们的节奏。而多数电视剧,仍希望营造“合家欢”氛围。在章友德看来,受众的宽窄度恰好与社群扩散的特征吻合,“网剧不求全,只针对特定人群,一旦进入目标人群,它的抵达率和传播率都比电视剧更高效”。这就能解释,朋友圈里的话题剧为何网剧越来越多。
曾经,网剧抱电视剧的“大腿”——视频网站仅作为播放平台,不少网剧是电视剧的“低配山寨”版。但如今,网剧是正规军作战的重镇,是电视剧制作行业的必争之地。
翻开近年热门网剧花名册,谁能想到参与制作争议网剧 《余罪》 的新丽传媒也拍过 《虎妈猫爸》,就像谁也不曾料 《精绝古城》 背后站着的是与 《闯关东》 同样的孔笙、侯鸿亮。老牌电视人的涌入,让“品质”二字与网剧发生关联。视频网站毫不吝啬的资本投入,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网剧在制作工艺上不至于捉襟见肘。
所以,有的网剧获得了电视剧乃至院线电影都少见的认同感。《最好的我们》 论题材是稀松平常的校园剧,但豆瓣8.6的高分下,许多网友留言:“没有多数电视剧里堕胎、出国、车祸等意外桥段,只有平凡人物、庸常的校园生活”“这是个土生土长的国产青春故事”“在真实的镜头下伴随观众”。
可就此论定网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未免轻率。在一年上线755部网剧的视频网站,品质剧只是少数派。抄袭、媚俗、血腥暴力依旧是许多网剧挥之不去的弊病。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陆晓文注意到,一部 《拐个皇帝回现代》 火了,除了原出品方马不停蹄推出 《又拐个皇帝回现代》 外,《拐个王爷回现代》 《带个公主回现代》 等近亲剧也在网上繁殖;被下架的 《太子妃升职记》用耸人听闻的“十三点”理论打赢营销战,从此“槽点”“骂点”俨然成了众多网剧撒泼打滚求关注的伎俩;《法医秦明》 因其血腥度超越人之常情而备受争议,但更多粗制滥造的同款仍企图用无尽的眼球经济取代内容属性。有专家直言,即便口碑最好的网剧,依然无法和传统荧屏上的佳作相提并论。
陆晓文说:“网剧最大的弊端是缺乏文化担当,因而顾此失彼。”这话与章友德的观点一致:“若网剧缺了文化自觉,那便跨不出狭窄的社群,囿于年少无知的小天地间无限自恋。”
相关推荐
11月17日,PPTV聚力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海网剧战略。与此同时,继《后遗症》之后的又一部韩国网络剧力作——《人形的家》在PPTV聚力正式开播。《后遗症》男主角金桐俊、《人形的家》男主角郑熹哲、女主角善珠雅,以及原著作者金善权、《人形的家》导演李揆植,PPTV聚力副总裁张京梅出席发布会,共同见证PPTV聚力海网剧战略的发布,庆祝《后遗症》完美
2015年是网络自制电视剧和网络原创节目的井喷之年。网络剧爆炸式增长,全年将有约600部、7000集网络剧问世,预计这个数字将超过全国卫视黄金档电视剧的新剧首播总量。并且,部分超级网络剧的价格已经超过了传统媒体,突破了单集600万元的天花板。在一连串的数据后面,我们看到了网络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盛景之下,我们还是不得不发出这样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