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普遍认为 VR 设备将从根本上改变职场人参与工作的方式,利用这类设备,远在异国的同事可以随时被投影到你身边;你可以轻松创建虚拟屏幕、虚拟白板等并随时邀人共享;你还能利用比谷歌 Tilt Brush 更为先进的工具,在 VR 环境中创造极为逼真的 3D 作品……听上去真是太令人激动了。不过,目前使用 VR 办公会是怎样一种体验呢?
近日,英国《卫报》的一位编辑就大胆尝新,头戴 Oculus Rift 工作了整整一天,并写下了他的亲身体验,译文如下:
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2017 年 1 月 7 号这一天。那一天我用切身经历证明了一件事:在雏形级科技产品面前,你最好勒住自己的好奇心。
因为 —— 新品有风险,“试驾”需谨慎。
作为《卫报》科技频道的编辑,我的工作就是整天跟电脑、文字以及科技圈儿的大事小情打交道。一直以来我都很想亲身体验下,在虚拟世界中进行文字类工作是什么滋味;是不是真得像那些大佬们夸口的那样,你可以自创出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隔离的场景,独自沉浸其中;面对着硕大的虚拟屏幕,你可以心无旁骛地圈圈画画、勾勾点点,潇洒自如地就像《少数派报告》里的阿汤哥一样。
为了证实这一点,从几天前我就开始跟主编软磨硬泡,央求他让我试试头戴 VR 设备工作一整天是什么滋味儿,然后以此为选题写篇文章。结果,主编终于同意了。
知道我选择的是什么设备吗?Oculus Rift。好了,现在——
言归正传
首先,我来介绍下在体验之前选择的两款 App—— BigScreen 和 Virtual Desktop。 BigScreen 是一款多人在线应用,可供多位使用者共享同一屏幕,也就是说,在工作中你完全可以用它来投影,以便和同事、客户等人共享 PPT、白板、文档等材料。
而Virtual Desktop 顾名思义,是一款虚拟桌面软件。用户可以根据其内置的环境编辑器自创一个虚拟环境,并且将桌面投影到虚拟环境中,然后就像在真实世界中使用电脑一样,照常进行网页浏览、视频观看等等操作。
严格来说,这两款应用并不是为我所处的职业量身打造的,但“矮子里面拔将军”,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我也只能凑合了。
先来个正面照
一开始的体验极其愉悦。我利用手头这两款 App,随心所欲地在虚拟世界中“伪造”着心仪的环境,然后沉浸其中。设想一下吧,你或置身于非洲大草原,或置身于哔剥作响的篝火旁,巨大的屏幕就在那里;在它上面,莽汉一样的太阳只手遮天,将它的光辉投射下来。水泥灰的人造建筑物、铅色的云、霾色的雨,统统被封闭在所谓的文明世界中,再也不能侵扰你……
但是,还不到十分钟,美梦就“咵哒”碎成粉末儿了。仿佛老天看不得我那副自得其乐的样子一样,突然间,各种不便、各种生理不适、甚至各种笑话一窝蜂地涌入了我这个自造的极乐世界,开始了对我长达数小时的折磨——
首先,我的眼前只有美景与屏幕,但却死活看不见鼠标与键盘。当然,盲打对我而言是小菜一碟,可是你要明白:在真实世界中,我们盲打时起码还能看见自己的手,而且我们大多数人都已经习惯了这种视觉辅助;可是戴上头盔后,你的双手就没了踪影,这会让人产生一种不安感。除了双手消失不见外,鼠标也好像人间蒸发了。我像个盲人一样摸索了好久才重新抓到它。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的狼狈样子一定被主编尽收眼底,他肯定在明目张胆地暗笑:这家伙摸了半天居然还没把咖啡杯碰倒,真够难为他的!
其次,戴 Oculus Rift 喝水是个高难度动作。且不说你一不小心就会把杯子碰翻在地,就算你最后成功地抓起了杯子,能不能喝到嘴里还是个问题。你们看,Oculus Rift 的机体设计还不够科学,我戴上它之后,头盔底边儿正好横亘在我鼻子尖儿上,这种触压感给了我一个错误的暗示:为了成功喝到水,你端起杯子后必须努力把头向后仰,否则如果杯子里水位太浅,你是喝不到水的。是啊,我那时跟瞎子一样,怎么能看到杯子里水位的深浅呢?于是我很听话地端起杯子一仰脖儿……顿时,我就被浇了一脖子。
头盔底边儿正好压在我鼻子尖儿上
再次,生理上的不适不容否认。我说过我要戴着头盔工作一整天对不对?牛皮已经吹下了对不对?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是有好几次以喝水为借口摘下头盔,偷空释放了一会儿,不然,我可就真受不了了。
但凡是 VR 设备,它都会给用户这样的提示:“如有不适,请停止使用”,或者“每使用半小时请休息 15 分钟,不管你是否感觉不适”。现在,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们:务必要把这类提示当回事儿。在连续佩戴了 Oculus Rift 超过三个钟头后(注意:我中途有过多次休息),我明显感到:不但是眼部,头部和面部都开始剧烈疼痛。接着,我的前额开始麻木,轻微的恶心感和短暂的恐慌感也随之袭来。如果不是跟主编有约在先,我肯定在中午时就把头盔扔一边儿去了!
然而,你们以为不适感就这些吗?错,你们太天真了。
按道理说,有了上述应用后,我是可以随意调节虚拟屏幕的大小的,可是别忘了,目前 VR 设备的分辨率还不够高,文字都必须呈现在超大屏幕上你才能勉强看得一清二楚;如果你试图缩小屏幕尺寸,那对不起,文字工作你就完全无法进行了。
所以,在长达数小时的体验过程中,我眼前一直横亘着一堵高墙式的屏幕。并且,由于我打开的页面有时是白花花一片,所以时间一长,我就觉得不行了——眼睛好像直盯着太阳一样,谁受得了?
后来我不得不闭上眼,结果发现没用,那强光照样能刺穿我的眼皮。没办法,我只好两只眼睛轮流“值班”,或者瞅一会儿屏幕,就“远眺”一会儿虚拟的非洲大草原(要知道在虚拟世界中,你不可能绝对避开眼前的屏幕,它会一直立在那儿)。
在所有办法统统用尽后,我终于承认失败并将虚拟环境换成了黑茫茫的宇宙空间。
可没想到,问题又来了:当我在幽暗空间和亮白屏幕间来回切换时,我当真明白了什么叫“受刑”。
中间那个白花花的文档让我受了不少罪
最后我终于熬到了下午。那时我体内的应对机制已经开始发挥作用,所以我的痛苦减轻了许多。挨完那最后几小时后,我终于解脱了。
体验后的反思
呃……或者应该叫“清醒后的反思”才更准确。
戴 VR 头盔工作的一大好处是:你真的可以将自己“关”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里,从而有效提升自己的的工作效率。如果你在开放式环境中工作,那么这一优点将更为凸显。
想想看:你戴着遮蔽双目的头盔,像个瞎子一样在半空中挥舞着手臂,这本身就释放了一个信号:别理我,忙着呢~这种情况下,想找你闲聊的人多半会知趣地走开,而你的注意力就得以保全了。
顺便说一句,虽然这次体验带给我不少痛苦,可因为中途一直没人打扰,我还是在身体极为不适的情况下完成了这篇报告。
不过还有一点遗憾就是:在体验过程中我始终无法同时创建多个高分辨率的虚拟显示器(注:非虚拟桌面),也无法随心所欲地更换显示器的位置。
一方面,这当然说明上述两款 App 在功能上,也就是在虚拟显示器的投影方式上,还有待完善;
不过另一方面,我的工作性质(敲字为主)也决定了,我不能在虚拟世界中随时随意安排显示器的位置。所以,还是期待不久的将来,能在其他应用环境中体验到这一功能吧。
用 VR 设备工作,在短期内可能只是“听上去很美”
刨开文字工作者不说,对于其他行业的从业者而言,用 VR 设备来工作还是大有前途的。
就拿那些成天需要和 3D 建模打交道的人而言,或许不久后他们就能意识到:谷歌的 3D 绘图应用 Tilt Brush 将成为新的规则制定者。
总之,如果你从事的工作需要将复杂的信息或数据成像化,那么你大可以期待:VR 设备将在你所处的行业大有用武之地。
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VR 设备还不能成为办公神器——即便是对上述职业而言也不例外。也就是说,我们所设想的、充满未来感的办公方式,需要很长很长时间才能成为现实。
目前, 缺乏通用的计算环境(general computing environment)是 VR 行业的通病。我们还不能在数款 App 上同时进行多项任务,而且,也无法在不同 App 间进行快速切换。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款应用不足以帮助你在 VR 环境中完成所有的工作,你最好能有一个虚拟桌面当助手。而这一要求需要VR 类应用的设计者们来满足。
总之一句话,他们得学会从特定使用者的特殊要求出发,来设计自己的产品。就好像是:用户在使用 Tilt Brush 建模时最好能有一个悬浮的浏览器窗口来提供视觉参考;进行 3D 可视化工作时最好能随时看到一个文本输入框,等等等等。
坦白说,做到这一点虽然不是什么当务之急,但的确很困难——比去除 VR 设备带给人们的生理不适更为困难。它要求我们从根本上重新定义 VR 平台的使命,这一步何时能完成,还没人能预言;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确立某种用户界面标准,可以想见,在这个“小目标”达成之前,我们一定会经历许多失败。
但我等待着最后的成功。到了那一天,我一定要再次亲身体验 VR 的魅力,而那时,跃跃欲试的一定不止我一个。
责任编辑:wangminq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