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现在的互联网不过是对之前江湖的重复。2016年快要过去了,能被大众记得最深的互联网现象,必须属于直播行业的异军突起和爆发,包括老牌的YY、六间房,新起的映客、花椒等,外界看到的是直播的灯红酒绿,莺歌燕舞,纸醉金迷,但是在浮华之下,真正支撑整个行业的是一个直播的江湖,而主播是这个江湖里关键的一环。
直播江湖的组织架构
互联网就是一个大的江湖,一提到“江湖”,很多人自然就想到北京天桥的卖艺把式、跑码头的戏班子、茶肆酒楼里流浪艺人、也包括在戏园子唱戏的京剧演员等。在这其中,绝大多数艺人是散落在民间的,也仅仅在天桥码头卖唱弄艺,混口饭吃,养家糊口,同时也有一些走出来的角儿,甚至还有一些是被内廷供养着,有钱有米有地位。
与此对应的是,发展到现在,整个与演艺相关的圈子里,除了少数政府公职人员,再就是被华谊兄弟、天娱唱片等所谓经纪公司签约的艺人,根据每个人的特性,他们能够拍电影、上电视、出新歌等。除此之外,90%的艺人都在像六间房秀场或YY这样的平台上,这个群体具体有多大容量,有可能今天有100万,隔几个月就会是1000万,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数据增长,因为江湖太诱人,江湖有饭吃。“我走我的路,自在江湖游。”
既然是在江湖,那自然有江湖的组织架构,以清朝的唱戏演艺方面的为例,包括演员、戏班班主、戏园老板、写本子的文人、晚期负责宣传的报社等等。演员主要是演戏,取悦观众,同时寻找最好的班子和戏园合作。戏班班主需要招揽新演员,发掘新的明星,维系老的名角的关系,包装造势、提高商业收入等,而戏院老板就是与戏班合作,努力通过名角提高场地人气、知名度和售票率,从而实现更大商业上的盈利。
在主播界,同样也是如此,一般会包括主播、经纪公司(也叫公会)和直播平台三者。主播负责制造内容,取悦观众,让自己获得更高人气,同时选择合适的公会和平台来推动自己的事业发展。经纪公司(也叫公会),相当于戏班子,连接主播与直播平台,扶持明星主播,帮他们来获得更多的推广资源,制定艺人发展策略,商业变现等。 而直播平台就相当于戏园子,搭建一个用户、艺人、戏班三者连接的平台,通过人气、商业变现等多种模式盈利来进行分配,维系住核心的戏班与艺人。从而实现平台的长期发展。
名与利的江湖游戏
《上海洋场竹枝词》里面提到,在清朝时就有捧角,也就是追捧戏班里名演员这种风气,但这很需要经济实力,富商政客、达官贵人等成为捧角。演员们的收入都很低,靠票房是没有办法过上好的生活,主要还是要靠打赏。为了增加观众,班主会主动联系一些富商,激发他们不惜花费巨资请人吹捧自己喜欢的演员,有的富人或票友甚至自己花钱买票请人看戏,一让他们在戏园里为演员呐喊叫好。对这些当红名角来说,更衣室总是放满了花蓝、花瓶和其它礼物,舞台周围也总是放置着花蓝。据说在上海,有的土豪因喜爱多名演员,一天之内只得赶场捧角。
除了看戏,达官贵人还邀请名角办堂会,就是私下的见面或者VIP的服务。这种一对一的服务显然会更加的精彩和特别。当然前提就是,钱要到位,人要顺心,一般名角在堂会演出,基本就等于是包场,花费不菲,另外演员也要赏脸。谁能请到名角,是一种实力的象征,哪个演员能被土豪或高官关照宴请,也是一种身份的证明。如庆亲王奕劻为自己老婆祝寿,邀请了著名演员谭鑫培来演出。其间,庆亲王提出请谭演两出戏,谭提要求,如果军机大臣(国务委员,相当副总理级别)跪着求他就行。话音未落,本来坐着的军机大臣那桐马上跪倒,请他赏脸。可见名角在土豪高官心目中的地位。
这种江湖上的习惯和风俗,现在在直播这个演艺平台里得到了完整的体验。GQ报道过的喊麦之王,里面就提到两个视频主播,为了争夺每周一星。破天荒的自己给自己刷礼物,最后前后投入了200百多万,在土豪的介入下才分出胜负。其实这种竞争并不罕见,这个金额也并不算大。不过更多的不是主播自己刷礼物,而是主播背后的财团和土豪来打赏。
六间房每年都会举行一次业内的唱战比赛,这个比赛是让平台上的艺人可以获得更高的曝光和才艺展示,发掘新人,同时也拉动包括打赏等整个链条的运转。5年下来规模在10亿左右。在这其中,发生了各种捧角与土豪的故事。一位唱功极好的新主播,因为经验不足,人气不高眼看着遭淘汰,一土豪狂砸500万助其获最佳女主播大奖,这位土豪的身份到现在也没有确认。更有甚者,据传为了让自己的主播在唱战比赛成功,某财团(相当于公会)找到另一家财团,许诺给其3000万,希望对方旗下主播放弃比赛的竞争,以便让自己旗下力捧的主播赢得整场比赛。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不管是在江湖,还是直播时代,之所以这么捧,这么砸钱,说来说去还是离不开一个字:利。在商业利益和成名欲望的驱动下,打造明星就成为了一种潮流和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仅是对某一个主播的看好和喜欢,更关键是潜在的商业价值。演员需要人追捧,被人包装,有人造势,经纪公司更需要主播明星来支撑门面,制造声势,增加整体的商业收入。于古于今,都是不变的道理。
名角与主播收入的演化
在早期,不管是在天桥,还是在大戏院,采用的是整体搭台唱戏的模式,演员个人的角色并不会给观众留下特别深的印象。普通观众更关注的是戏院或戏班。在收入分配方面,也是领取固定薪水。但是逐渐的,随着在街头或者戏院演出的增多,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清朝末年,著名的艺人杨月楼回到北京,加入了一个新的戏班,演出很成功,非常受欢迎。于是他提出要分成,不再拿固定的薪水。从此开启了知名的艺人分成的先河。
同样在直播平台也是如此,早先的经纪公司,都会用基本薪水的模式来圈定一批主播来合作,但是随着直播形式和平台的发展,越有名气的主播,赚取的商业收入会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持主播积极性,采用了分成的模式。
包括直播平台、经纪公司、主播在内的三方分配,一般主播可以拿到15%-30%。不过 ,特别有名气的主播,由于影响力赋予的话语权,他们可能拿到更高的分成。毕竟,这些钱都是他们赚来的,一个知名主播的转会或者跳槽,将会给平台尤其是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就像戏园子的台柱子,一旦被人挖走,很有可能会变得门可罗雀。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和事的存在和组合,搭台唱戏的直播平台、组织资源的经纪公司、有钱任性的土豪观众、左右逢源的主播们等,一起组成了这个多彩的直播江湖。
直播江湖的组织架构
互联网就是一个大的江湖,一提到“江湖”,很多人自然就想到北京天桥的卖艺把式、跑码头的戏班子、茶肆酒楼里流浪艺人、也包括在戏园子唱戏的京剧演员等。在这其中,绝大多数艺人是散落在民间的,也仅仅在天桥码头卖唱弄艺,混口饭吃,养家糊口,同时也有一些走出来的角儿,甚至还有一些是被内廷供养着,有钱有米有地位。
与此对应的是,发展到现在,整个与演艺相关的圈子里,除了少数政府公职人员,再就是被华谊兄弟、天娱唱片等所谓经纪公司签约的艺人,根据每个人的特性,他们能够拍电影、上电视、出新歌等。除此之外,90%的艺人都在像六间房秀场或YY这样的平台上,这个群体具体有多大容量,有可能今天有100万,隔几个月就会是1000万,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数据增长,因为江湖太诱人,江湖有饭吃。“我走我的路,自在江湖游。”
既然是在江湖,那自然有江湖的组织架构,以清朝的唱戏演艺方面的为例,包括演员、戏班班主、戏园老板、写本子的文人、晚期负责宣传的报社等等。演员主要是演戏,取悦观众,同时寻找最好的班子和戏园合作。戏班班主需要招揽新演员,发掘新的明星,维系老的名角的关系,包装造势、提高商业收入等,而戏院老板就是与戏班合作,努力通过名角提高场地人气、知名度和售票率,从而实现更大商业上的盈利。
在主播界,同样也是如此,一般会包括主播、经纪公司(也叫公会)和直播平台三者。主播负责制造内容,取悦观众,让自己获得更高人气,同时选择合适的公会和平台来推动自己的事业发展。经纪公司(也叫公会),相当于戏班子,连接主播与直播平台,扶持明星主播,帮他们来获得更多的推广资源,制定艺人发展策略,商业变现等。 而直播平台就相当于戏园子,搭建一个用户、艺人、戏班三者连接的平台,通过人气、商业变现等多种模式盈利来进行分配,维系住核心的戏班与艺人。从而实现平台的长期发展。
名与利的江湖游戏
《上海洋场竹枝词》里面提到,在清朝时就有捧角,也就是追捧戏班里名演员这种风气,但这很需要经济实力,富商政客、达官贵人等成为捧角。演员们的收入都很低,靠票房是没有办法过上好的生活,主要还是要靠打赏。为了增加观众,班主会主动联系一些富商,激发他们不惜花费巨资请人吹捧自己喜欢的演员,有的富人或票友甚至自己花钱买票请人看戏,一让他们在戏园里为演员呐喊叫好。对这些当红名角来说,更衣室总是放满了花蓝、花瓶和其它礼物,舞台周围也总是放置着花蓝。据说在上海,有的土豪因喜爱多名演员,一天之内只得赶场捧角。
除了看戏,达官贵人还邀请名角办堂会,就是私下的见面或者VIP的服务。这种一对一的服务显然会更加的精彩和特别。当然前提就是,钱要到位,人要顺心,一般名角在堂会演出,基本就等于是包场,花费不菲,另外演员也要赏脸。谁能请到名角,是一种实力的象征,哪个演员能被土豪或高官关照宴请,也是一种身份的证明。如庆亲王奕劻为自己老婆祝寿,邀请了著名演员谭鑫培来演出。其间,庆亲王提出请谭演两出戏,谭提要求,如果军机大臣(国务委员,相当副总理级别)跪着求他就行。话音未落,本来坐着的军机大臣那桐马上跪倒,请他赏脸。可见名角在土豪高官心目中的地位。
这种江湖上的习惯和风俗,现在在直播这个演艺平台里得到了完整的体验。GQ报道过的喊麦之王,里面就提到两个视频主播,为了争夺每周一星。破天荒的自己给自己刷礼物,最后前后投入了200百多万,在土豪的介入下才分出胜负。其实这种竞争并不罕见,这个金额也并不算大。不过更多的不是主播自己刷礼物,而是主播背后的财团和土豪来打赏。
六间房每年都会举行一次业内的唱战比赛,这个比赛是让平台上的艺人可以获得更高的曝光和才艺展示,发掘新人,同时也拉动包括打赏等整个链条的运转。5年下来规模在10亿左右。在这其中,发生了各种捧角与土豪的故事。一位唱功极好的新主播,因为经验不足,人气不高眼看着遭淘汰,一土豪狂砸500万助其获最佳女主播大奖,这位土豪的身份到现在也没有确认。更有甚者,据传为了让自己的主播在唱战比赛成功,某财团(相当于公会)找到另一家财团,许诺给其3000万,希望对方旗下主播放弃比赛的竞争,以便让自己旗下力捧的主播赢得整场比赛。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不管是在江湖,还是直播时代,之所以这么捧,这么砸钱,说来说去还是离不开一个字:利。在商业利益和成名欲望的驱动下,打造明星就成为了一种潮流和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仅是对某一个主播的看好和喜欢,更关键是潜在的商业价值。演员需要人追捧,被人包装,有人造势,经纪公司更需要主播明星来支撑门面,制造声势,增加整体的商业收入。于古于今,都是不变的道理。
名角与主播收入的演化
在早期,不管是在天桥,还是在大戏院,采用的是整体搭台唱戏的模式,演员个人的角色并不会给观众留下特别深的印象。普通观众更关注的是戏院或戏班。在收入分配方面,也是领取固定薪水。但是逐渐的,随着在街头或者戏院演出的增多,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清朝末年,著名的艺人杨月楼回到北京,加入了一个新的戏班,演出很成功,非常受欢迎。于是他提出要分成,不再拿固定的薪水。从此开启了知名的艺人分成的先河。
同样在直播平台也是如此,早先的经纪公司,都会用基本薪水的模式来圈定一批主播来合作,但是随着直播形式和平台的发展,越有名气的主播,赚取的商业收入会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持主播积极性,采用了分成的模式。
包括直播平台、经纪公司、主播在内的三方分配,一般主播可以拿到15%-30%。不过 ,特别有名气的主播,由于影响力赋予的话语权,他们可能拿到更高的分成。毕竟,这些钱都是他们赚来的,一个知名主播的转会或者跳槽,将会给平台尤其是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就像戏园子的台柱子,一旦被人挖走,很有可能会变得门可罗雀。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和事的存在和组合,搭台唱戏的直播平台、组织资源的经纪公司、有钱任性的土豪观众、左右逢源的主播们等,一起组成了这个多彩的直播江湖。
责任编辑:王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