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作为人类友好的玩伴的同时,在工作领域也不断地给人类提出新的挑战。难道人类也会像马车一样?从曾经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沦落为供消遣娱乐的方式之一?事实上:机器人、电脑程序以及机器几乎已经逐渐渗透到工作的各个领域。它们不仅能洞察事物,同时也具备表达的能力,甚至能取代人类的工作,并朝着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机器人早就已经不是那些只会执行预设定工作的工厂设备,在一些行业里,随着数据和自动化的影响与日俱增,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恐慌: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人类还能发挥多少作用?
想要了解当今的数字化革命,我们有必要先回顾其发展历程:18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第一次机器时代,这场革命是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火车、轮船等代步工具也逐步登上历史舞台。但与当时的工业技术相比,人类仍然居于统治地位。
如今,新的时代到来,部分研究人员将这个时代称为第二次机器时代。在全球,自动化技术和机器人的崛起将是未来10年重大的社会变革,一场产品制造和智能革命即将开始!数字化技术也将再掀社会浪潮,我们的社会又将如何被改变呢?
由人工智能技术塑造的无人驾驶汽车将取代计程车与巴士司机,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感知路况环境,自动规划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到达预定目标。目前,这项技术正在进行路测,今后将在城市道路运营上投入使用。
此外,机器还将代替建筑师设计房屋构造。在负荷载重,翻译以及医疗诊断等非工业领域也开辟了一条的新路径。另外,部分智能机器在制作混合饮料、钟表维修、图书分类、规范交通以及食物烹饪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工业的发展
工业1.0
工业时代:1784
技术革命:蒸汽机
转型变革: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
工业2.0
工业时代:1870
技术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
转型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自然科学突破性进展并迅速转化为技术
工业3.0
工业时代:1969
技术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转型变革:带来了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成败的关键所在。
工业4.0
工业时代:当前
技术革命:数字化网络,联网与大数据
转型变革:一场全新的绿色工业革命,它的实质和特征,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经济增长与不可再生资源要素全面脱钩,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脱钩。
机器人统治时代,他们对我们的工作意味着什么?
据Pew研究所的问卷调查显示,近1900位科学家证实:机器人能全天候在流水线上工作。有一半的研究人员表示,机器人已经能参办公服务。例如,协助处理订单以及设计结构等。
美国作家兼技术专家马丁·福特指出,“几乎所有需要人们坐在电脑前进行信息加工的工作,都受到了威胁。”
机器对我们的工作意味着什么?
研究一致表明:机器浪潮来袭
德国大约有61%工作岗位都需要使用到电脑。据曼海姆ZEW研究机构预测,足足有500万的工作岗位可以通过自动化完成。
在今年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一项研究表明,在未来的五年中,工业化国家大约有500万就业岗位将会流失。
2013年英国牛津大学作过一个耸人听闻但又饱受争议的预测,即在未来的20年内,美国有一半的工作将受到自动化、机械化以及数字化的威胁。而操作越复杂的工作,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就越低。
BCG:四分之一的工作将由机器人替代
对于牛津大学的这项调查的争议并没有停止。因为即使有47%的工作被机器取代,这也不意味着47%的工作者将永远失业。未来仍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新的机遇。
相比之下,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更为谨慎,他们预计,到2050年四分之一的工作将由软件以及机器人来完成。咨询顾问分析了25个最大出口国的21个行业,他们约占全球贸易总量的90%。根据不同国家的发展程度,其劳动力成本大约下降18%至33%不等。
此外,与雇佣高昂的机械师相比,在高海拔地区使用机器来维修发电站的涡轮机对运营商而言,不仅成本低,同时也降低了维修的危险性。
美国工程院院士丹妮拉·鲁斯是全球最大的校园实验室——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掌门人。她曾说过这么一句名言,“未来,机器人会和智能手机一样影响人们的生活,而机器人技术也将提升人类的生活、工作、家庭以及娱乐的质量。”她认为计算机
能实现可视化与现实世界交互和沟通。身边99%的静物能动起来,能够感知、交流、计算,这使得人类未来的生活会更加便利。
此外,智能机器也被应用在儿童房中:机器人不仅是儿童的玩伴,也是他们的保姆。
这个后果产生的深远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德国社会目前在讨论的工业4.0的范畴,不止涉及工厂的未来、数字化联网产品、机器之前的交流沟通等方面。对于自动化带来的影响,德国和美国思考的角度大相径庭,德国更倾向于针对技术性问题以及从单个行业进行分析。而美国对于这一方面的关注似乎更具深度,甚至几乎每周都会举办相关的顶级论坛、以及文章刊登在主流杂志上。
华尔街亦须进行调整
自动取款机和自助服务中心早已取代银行柜员的服务。自动化服务也将向更高领域继续渗透。自2000年以来,华尔街金融从业人员大约下降了50000名,约是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在机器的协作下,数十万交易可以有序进行,并且瞬间便可在买卖双方完成,整个过程完全不需要人们参与。
DanielNadler早已设计了一款名为“Kensho”的程序,该程序针对金融贸易进行分析的。他在《纽约时代》上说道:“在未来的10年内,他开发的软件和其他类似应用将会取代金融领域将近一半的从业人员。”鉴于目前软件行业取得的巨大成功,他的这一说法并非毫无依据。
这一预测引发了一场关于无条件基本收入的激烈讨论,即关于国家财政分配的讨论,例如,国家无条件给每位公民补助1000欧,谁要是觉得国家无条件送钱给公民很滑稽、不可理喻的,那么便会有人反驳到:即使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但人们亦须一日三餐。此外,他们还要养活自己的家庭,通过消费这一方式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那么问题来了:为了避免数字化可能带来的社会危机,是否应该把财富更好地回流至社会,而不是进行新科技的投资?或者说,无条件基本收入会让人类变得更加慵懒?
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首席研究科学家AndrewMcAfee认为:机器并不会对此为我们提供任何答案,即使他们被设计得越来越智能。我们需要接受这个社会挑战,自己去寻找答案。《大西洋》月刊曾这样写到,一场真正的手工工艺复兴亟待袭来。
一项来自技术研究员调查的数据显示:当机器人完全取代了我们的工作的那天,或许我们也能从中得到些回馈。总体而言,或许这也并不算糟糕。
无条件基本收入所带来的好处有很多,人们既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亲人共处,关注健康,还能实现自我价值,但这些好处对那些目前工作受到威胁的人来说多多少少带着点挖苦的意味。
第二次机器革命,是否会在消失的工作岗位中产生新的就业机会?而关于在数字化二分时代下,社会统一与民主将如何发展亦是一个未知数。
如果不再工作,那么人类的价值何在?
对于未来的职业世界,技术分析企业GigaOM的一位权威研究员StoweBoyd对此提出了质疑:对于那些在这次竞赛中失去工作的人,他们还能发挥什么样的价值?在哪些领域还存在着少数经验,可以在这样的数字化经济中有用一席之地?
在许多文章和研究中,人们都对此表现出很悲观的看法:人们将在机器人的束缚之下残喘。此外,相关的法律漏洞也引起了关注,电脑程序或是机器人可以完全不为他们的任何行为负责。那么谁将背这个黑锅呢?程序员,消费者或者是用户?
当被问及未来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时,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向德新社的记者说道:最大的挑战是在众多对抗流行性疾病、气候变迁等承诺背后所隐藏的对科技革命的渴求,但另外一方面,这种进步也会导致个人发展潜力与就业机会的丧失、中产阶级收入前景的不断恶化和愈演愈烈的不平等现象等。
实现自动化之后的下一步便是实现人工智能的发展,它不仅在加利福尼亚受到关注和发展,亦将在全世界范围内刮起风暴。对此,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StephenHawking)提出了自己的忧虑。他认为人工智能对人类来说是一大威胁。而来自美国互联网巨头谷歌的雷·库尔茨维尔(RayKurzweil)也做出预测,在2029年,机器人将会比人类更加聪明。
所有由机器完成得更出色的工作,未来都将由机器接管。这将更快速、更可靠而且更实惠、轻松。届时,对体力劳动的需求也将减少。据悉,一台澳大利亚的建造机器人仅仅在两天内就有能力建成了一整座房子。在与机器人的竞赛中,纯粹的理论知识并不能给人类多少优势。相反,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才是我们要培养的重点。
因此,专家们建议道,要改变对人才教育和培训方面的策略。美国作家和经济学家泰勒·考恩(TylerCowen)更是直接干脆地说道:“平庸时代已经终结!”
面对这样的革新,校园内应该如何去应对?如果在一些机器比人类更能胜任的领域里,校园的年轻人还向之前那样反复地操作、死记硬背,那么这样的教育意义何在?社交媒体网络的Hootsuite平台的创始人赖恩·霍姆斯曾说过,开发和培养优秀、独特的人类技能意味着一种完全不同的成长经历。一种远离千篇一律、追求独特性的经历。
针对那些因为第二次机器时代以及相关预测而持悲观态度的人们,霍姆斯为他们制定了一个目标。“投资那些机器无法模仿的技能。这些技能主要是关于创造力、想象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高级技能。”而且,他也说道:“有时候我们或许不得不退后一步看看,学着像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那样,让自己有无限的创造才能。”
责任编辑:黄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