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6日下午,一家名为“蓝科技”的网站发文称,该网站驻美国记者从纽约相关人士得到消息,北京时间6月16日上午10:00左右,夏普公司撤回对青岛海信电器的诉讼。该消息被多家媒体援引。
美国时间6月9日,夏普在纽约地方法院、加利福尼亚州高级法院对中国家电品牌海信发起诉讼,称海信在美国以“SHARP”品牌销售低质低价的液晶电视,损害夏普品牌形象,要求海信停止使用SHARP商标,并提出至少1亿美元的损害赔偿。
不过,南方周末记者依然可以在美国加州高级法院查到该诉讼案。海信相关人士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确定夏普在纽约法院的诉讼已经撤销,但对于在加州高级法院的诉讼是否撤销,并不知情。
接近夏普的人士则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原来的诉讼是在两地进行,现在将集中在加州诉讼。
夏普的指控
此次诉讼案始于2015年的收购。当年7月31日,海信、夏普联合对外宣布,青岛海信与关联公司美国海信,共同出资2288万美元收购夏普墨西哥公司100%股份,并同时获得夏普电视在美洲地区(巴西除外)的品牌使用权和所有渠道资源,为期5年(2016年1月6日—2021年1月5日)。
案件的焦点是海信在美国对SHARP品牌的使用上。根据南方周末记者在加州高级法院网站上查询到的诉讼书原文,夏普认为,为了突出自己的产品优势,海信故意使用夏普的分销网络售卖低劣产品,来损害夏普的品牌形象。同时,海信在使用夏普品牌时也有虚假宣传行为。
夏普在案卷中写道,海信所推出的七款夏普型号的电视,在包装上所显示的屏幕尺寸与真实情况不符,如LC—75N8000这款电视,包装上描述的尺寸是75英寸,但实际只有74.55英寸;零售商售卖的电视中,有11个超过FCC(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排放标准,证明具有电磁干扰;海信网站上陈列的产品,至少有一款,在亮度上要比实际规范高出35%;上市的4K电视,只符合低分辨率的标准,等等。
对于夏普的指控,海信方面给南方周末记者的回应是,夏普所谓的个别型号“产品质量问题”是碰瓷的借口。并称,海信在接受夏普的美洲业务后,美国市场主流的32寸、50寸、65寸电视,夏普品牌的价格指数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16年CES期间,海信最新发布的夏普N7000系列电视产品也被美国Reviewed.com网站评选为“编辑选择奖(Editor’s Choice Award)”。
而对于这一次诉讼案,海信国际营销副总经理朱聃则公开表示,夏普“恶人先告状”、“恩将仇报”,演绎了一出现代版“农夫与蛇”的闹剧,海信将积极应诉,并继续在北美生产和销售夏普品牌的电视产品。
双赢的收购
根据朱聃此前对媒体的表述,海信在2015年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和北美业务是为了“解困”夏普。朱聃说,当时夏普经营艰难、亏损严重,曾三番五次地拜访海信,希望为“北美夏普”这个孩子寻找一个最好的“人家”,在这样的背景下,海信接手夏普墨西哥工厂,托管夏普北美品牌销售。
不过,根据当时的公告,海信认为此次收购是海信推进国际化进程的重大进展,也将有利于海信国际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事实上,这一收购对于海信的国际化进程尤其是在北美市场的拓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夏普墨西哥工厂也是海信在海外最大的电视制造中心。
此后,海信美洲首席执行官刘瑞瑞曾对媒体表示,2016年海信还对该工厂额外增加了3000万美元的投入,以加强自动化能力、提高生产能力。刘瑞瑞还称,由于美国主要零售商库存减少,零售商对制造商的订单要求就更为频繁,但如果从中国的工厂运输产品过去,会需要很长时间,而从墨西哥工厂运输,则可以节省一个月的时间。
对于夏普美洲品牌销售权的接管,最直接的收益就是海信在北美市场份额的提升。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HS的数据,2015年时,海信在北美市场份额只有2.8%,这与三星28.7%的市场份额有不小的差距。但是接手之后,海信可以将夏普在北美的市场份额转化过来。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夏普在北美市场的口碑销售自己的产品。
除了海信之外,国产电视品牌TCL、海尔、创维等均在北美市场开展业务,其中销量最高的国产品牌属TCL,根据IHS的数据,2016年其在北美的市场份额也仅5%,处于销量榜的第四名。
一位不愿具名的某国产品牌北美市场负责人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一直以来,国产电视品牌在北美市场的印象就是“低端、廉价”,很难打入北美的主流市场。据其介绍,不同于国内市场,北美的六大卖场Target、Costco、亚马逊、沃尔玛、Sam’s club、Bestbuy对入驻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口碑都有一定的门槛要求,而国产品牌能够入驻的仅有一两家。
“在这些卖场里你看到的绝大多数电视产品都是三星、LG和美国本地的几个品牌,国产品牌很难找到。”上述负责人说,“大部分国产品牌都是走欠发达区域、房车等小众销售渠道,这也是国产品牌做不大的主要原因。海信接手夏普的品牌使用权和销售渠道,对于海信来说,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北美市场争夺战
2016年4月份,鸿海集团宣布斥资35亿美元收购夏普66%的股份,并获得了夏普在全球范围内的品牌控制权。北美市场的品牌控制权争夺战也从那时开始。
鸿海创办人郭台铭在去年年初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曾明确表示,对夏普的收购是希望提高鸿海的价值链,而不希望鸿海仅仅是一个低利润的品牌代工企业。郭台铭称,夏普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品牌,并明确表示要保留夏普的品牌。
此后,夏普重新制定了自己的品牌战略,希望统一全球品牌的控制权。但事实上,除了北美之外,另一个重要市场——欧洲,夏普的品牌控制权也不在夏普自己手中。2014年时,夏普曾与UMC(联华电子公司)达成品牌授权协议,将夏普在欧洲的品牌销售权出售给UMC。
不过,今年年初,夏普则通过收购UMC的控股公司,收回了夏普在欧洲的品牌销售权。根据IHS的分析报告,新夏普希望恢复到每年1000万台液晶电视的销售业务。夏普也不会允许在全球市场上有“两个夏普”品牌的存在。这也就使得解决北美品牌控制权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海信在给南方周末记者的回复中说,在2016年10月份,新夏普的社长戴正吴曾到过海信,希望“拿回”海信在北美的品牌控制权。但被海信拒绝,海信给出的理由是履行合同、尊崇契约。南方周末记者试图联系新夏普的实际控制公司富士康,得到的回复是夏普在独立运作,需要联系夏普在日本的公司。截至发稿,日本夏普并未回复南方周末的采访请求。
针对这轮品牌销售权的争夺战,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夏普“势在必得”。因为对于夏普来说,海信是其在北美市场的竞争对手,品牌销售权被竞争对手掌握,五年之后,品牌形象还将如何,充满了未知数。这也是夏普最为担心,并且在诉讼案中所强调的:海信故意使用夏普的分销网络售卖低劣产品,来损害夏普的品牌形象。
此前传出来的夏普撤诉,也被视为误传。接近夏普的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原来的诉讼在两地进行,现在在纽约地方法院撤诉,只是为了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加州高级法院的诉讼上。
如果夏普的指控获得法院支持,对于海信在北美市场的品牌形象,无疑将会产生很大的打击。夏普也有可能因此收回其在美洲(巴西除外)的品牌控制权。
相关推荐
“去年这个时候,部门每逢开会必谈的话题就是家电下乡,不过现在基本大家都不会再提到家电下乡的事情了,而是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新品的推广、促销身上了,这个才是企业目前的主旋律。”有家电企业相关负责人直言不讳。不仅如此,在家电下乡政策逐渐淡出家电企业们视线的同时,如今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也没能像推广之初那样深受家电企业推崇。那么,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两大政策缘何慢慢遭到家电企业的冷落?现状两大政策推广不再火爆在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卖场,去年同期高调宣传的家电下乡政策如今已经很难觅得踪影,而在广百、友谊等综合卖场,家电下乡的宣传标语更是早早被撤离,取而代之的大多数是厂家新品上市以及价格促销的信息。“今年的3、
夏普LCD-32Z120A新一代画面的精致体验完美呈现视听体验Z120/L120系列即便是入门级产品,却延续着夏普电视产品一向拥有的高贵品质。搭载夏普特有的光传递技术”UV2A",精密控制液晶分子的偏转方向,有效提高光的利用率及液晶分子开口率,使更多光可以通过液晶面板拥有更高的峰值亮度,使白色更清澈亮晰;同时,该特有技术还能准确控制光线通过,有效抑制背光灯漏光现象,使黑色更深邃浓郁,更好地呈现出画
据悉,夏普将在今年上半年发布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互联网电视机,产品已经研发成型,具体时间还在考虑中。率先上市互联网电视这一消息在腾讯家电对夏普商贸(中国)有限公司经营企划室长酒井功专访时得到确认。他说:“目前夏普在中国将会推出针对中国地区研发的互联网电视机,相关产品将会今年上半年上市。”问到互联网电视内容的合作方,酒井功表示,目前不便于透露,但是互联网电视最大的版权问题,夏普已经有了良好的解决办法。酒井功强调,夏普之所以重点投入互联网电视而搁置备受关注的智能电视,主要原因是智能电视的定义在中国市场尚未进一步的明确,同时,目前的市场机会并不理想。据悉,到目前为止所有国内电视企业已经纷纷上市互联网电
夏普日前在北京宣布,与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旗下的百视通合作,首次推出互联网电视。这也是继华数与LG合作之后,又一国内拥有互联网电视牌照企业与外资品牌电视合作互联网电视。夏普也成为首家在中国市场推出互联网电视产品的外资品牌。夏普企划部部长酒井功表示,目前由于3D片源以及高清片源的紧缺,夏普未来打算在互联网电视平台中上传自制的宣传片、3D短片以及高质量的影像资料供消费者观看,这些影像只能提供给夏普电视的用户,登录百视通平台后方可观看。据了解,去年8月,夏普宣布推出蓝光播放器,并携手时代华纳,推出《诸神之战》等3D影片服务,以期缓解3D片源不足的质疑。夏普此次共推出五大系列14款液晶电视新品,其中X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