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融资超50亿元 云计算创业队迎战阿里腾讯

2017-06-21 09:32:58 来源:新浪科技 热度:

在过去的180天里,在云计算领域共有18家创业公司获得融资,金额总数超过50亿元,资本市场释放出乐观信号。纵使阿里、腾讯一副不差钱的姿态,在每天进出港25万人次的北京首都机场,两家公司先后砸下数千万为“云计算”购买巨幅广告,甚至还办起了全国巡讲,为普及“云计算”概念阿里、腾讯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块市场势必属于技术中立的玩家”。
 
“他们在不断扩张其他领域的同时,失去的正是新领域在云计算市场中的商业机会”,刚获一笔不小融资正筹备IPO上市的云服务商Richard对说道。面对互联网巨头的进击之势,宏图满志的后起之秀不甘示弱,在他们的商业逻辑里,互联网巨头们因自身业务发展而与客户冲突的领域正是其机会所在。
 
“最后收网的是谁?一定是像我们走技术中立路子的企业,而不是一个面向消费者的商业公司的附属部门。”
 
6个月50亿 风生水起
 
亚马逊、阿里巴巴,两家分别对应着海外、国内云计算服务市场“布道者”。2006年,AWS(Amazon Web Services)对外提供弹性云服;四年后,阿里云开始对外公测,云计算市场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无人知晓的沉睡期。直到最近三年,在这些先行者的财报中,云计算业务展现出惊人的后发之势。云计算服务市场背后的商机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掘金者注意到。
 
在共享经济大行其道的中国互联网圈,这种“按需所取”虚拟计算资源共享模式正在逐步渗透进各行各业。“从基础设施到行业应用,整个IT产业正在被云计算重构”,爆发拐点逼近,在过去的6个月时间里资本市场异常活跃。
 
 
2017年1-6月云计算服务市场融资项目整理(国内)
 
在上表所述的18起主要投资项目中,对外公布的融资总额超过50亿元人民币。其中,华云数据分别于5月、6月获得共20亿元融资,青云于6月获得10.8亿元融资,Ucloud于3月获得9.6亿元融资,这三家企业无论是从融资规模,还是融资进程上分析,都具备上市的资本储备。同时,融资规模之大证明云计算服务市场的利好走势。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18家云计算领域创业公司中,阿里参股的就有三家。阿里云的早期项目孵化和联结的战略逐渐显现。
 
在融资进度一栏中,另一显著趋势体现在时间点的集中性。通过跟踪华云数据、青云、Ucloud三家的融资轨迹,2015-2016年成为融资曲线斜率的集中拐点;而在2011-2014年的前三年中,曲线趋于平缓。
 
 
三家代表性公司的融资进度曲线
 
“2013年A轮到2014走完中间大概隔了一年多,2013年11月敲定B轮融资后,14、15年两年都没有融资。虽然公司还是在继续往前滚动,但我们发现B轮之后市场并不景气,这时候仅依靠融资并不能把市场做大”,青云创始人兼CEO黄允松介绍,“真正好转起来是从去年开始,在2015年底我们也开启了C轮的融资通道”。
 
早期的沉寂被打破,云计算市场的爆发态势和市场红利为何能在近两年快速显现?作为直接参与者,主打企业级专有云服务的青云、聚焦在政务云市场的数梦工场分别给出了自身的体会和观察。
 
早年深耕于IBM实验室,在IT企业服务市场有着近二十年的经验的黄允松认为,“云计算服务是一类被动催生出的市场。”经历过IBM依靠固态服务器赚得盘满钵满的十年,对比当下的虚拟计算市场的兴起,“IT技术的应用门槛大幅降低、IT技术渗透进消费级行业、民众的使用成本降低”,是云计算服务能力被重视的三个深层推动力。“上了年纪的顾客买菜试图给零钱现金,买菜大婶都会推荐扫码付钱”,黄允松谈及个人的亲身经历,“并且,这个推动力的作用将后续的30-50年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更为年轻的数梦工场,2015年进入市场的时间点不算早。“这背后还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吧。2015年国家提出‘互联网+’计划,数梦2015年3月成立,步调基本一致”,数梦工场CEO吴敬传向表示。值得一提的是,数梦工场的创始团队来自于传统IT公司新华三,同时阿里作为其重要股东方,否则,要拿下浙苏粤三省的政务云市场对于创业公司并非易事。
 
另外,结合当下技术热点来看,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落地正成为云计算市场的重要驱动力。
 
走向纵深的多维度市场
 
在IDC公布的2016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统计报告中,阿里云(40.67%)、中国电信(8.51%)、腾讯云(7.34%)、金山云(6.02%),分别占据了市场份额排名前四位置。在公有云市场太过拥挤的态势下,私有云、混合云正在成为创投市场的风向。
 
在表一18家被投的创业公司中,除去金山云是较为纯粹的公有云服务商外,Ucloud主推游戏领域的数据服务,青云主攻金融领域的云服务市场,北森云作为已经登录新三板的SaaS软件服务商,新冒出的PeerStar则以视频流CDN服务为切入口,容器云等新技术成为新宠。整体而言,被投企业的主营业务多聚焦在私有云、混合云领域。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调查统计,70%企业采用硬件、软件整体解决方案部署专有云,少数企业单独采购和部署虚拟化软件,硬件厂商仍是私有云市场的主要服务者,其中国内设备厂商已经占据半壁江山。从市场规模来看,因其还包含部分硬件销售收入,2016年私有云市场规模在400-500亿之间,公有云仅为私有云市场的三分之一。
 
此外,私有云市场对技术要求低于公有云市场,同时又有各类开源技术,也导致了该领域内的竞争厂商数量明显多于公有云。
 
在私有云与公有云之外,另一种折中形态“混合云”来自于企业的差异化需求。混合云的本质仍是私有云,同时保留了部分公有云便宜、便捷的特点,企业基本不需要自己运维,同时给予企业一定的管理和控制,以及修改权。同时,混合云还体现在不同层面的云计算能力衔接。“在实际上案例中,混合形态的云计算能力接入包括,云平台上的混合,大数据上的混合,以及安全层面上的混合”,数梦工场CEO吴敬传介绍。
 
 
“以小博大” 信心从而来?
 
在初创公司野蛮生长的同时,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佬同样不会满足于眼前的市场。圈钱割地的早期,双方难免相遇一战。此前笔者在与腾讯云内部人士交流时,对方曾表示有心进军金融领域。谈及此,黄允松态度变得强硬起来,“在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青云的地位不会被撼动”。实际上,无论是最早下手的金融领域,以及正在布局的物流领域,黄允松都有着一条极为核心的判断标准。
 
这些业务本身就是阿里、腾讯自身的核心业务或核心相关业务所在,“企业不可能选择将自身的数据平台绑定在竞争对手平台上”。而阿里、腾讯的进一步扩张,则意味着更多机会与领域的释放。“原来,卖家拿着Pos机,你掏出银行卡;现在是你直接扫码支付,数据和现金流都会通过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宝”,每天都在和金融业打交道的黄允松谈道。
 
在腾讯依靠微信支付在互联网金融占据一席之位,阿里的蚂蚁金服盘子越铺越大的同时,意味着传统银行的收单量正呈现出此长彼消的趋势,竞争对抗的局面很明显。基于这样的背景下,银行客户再选择与腾讯云合作的可能性很小。同样的逻辑还适用于阿里云在物流领域的处境。
 
从根本上分析,腾讯云、阿里云仍是一家消费IT技术的面向C端的商业公司。在其不断扩张面向消费级业务的同时,势必将更多潜在的企业级客户引入到竞争者行列。“这块市场势必属于技术中立的玩家”,这是黄允松给出的判断。
 
“技术中立”在业务冲突的情况下并非不能成立。亚马逊和Netflx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两家相爱相杀的数年中,Netflix依靠AWS服务快速抢占了美国视频流市场的头把交椅,而亚马逊本身也存在视频流服务,与Netflix处于竞争对立。但基于AWS业务的独立性,Netflix仍乐于将本平台95%的“计算和存储”业务交给AWS。
 
只是,中国互联网生存法则中,“亚马逊案例”是否适用?
 
入局姿势:做熟人生意
 
作为一名新晋玩家,如何潜入“不差钱、有背景”的云计算阵队?姿势很重要。
 
“熟人策略”,是青云创始人黄允松给出的经验。作为全球金融行业最大供应商的门徒,黄允松将此前在IBM积累到的资源和经验复制到青云身上。“银行、证券、保险每个业务环节我都门清,这样合作沟通起来甲方也满意。”
 
实际上,无论是成长于IBM的青云,还是脱胎于华新三的数梦工场,以及从视频网站转身CDN服务商的商星云,均遵从了“从熟悉市场切入”的B端生意法则。单一行业应用领域地位的建立,有助于势力和业务的扩张。“现在我们已经开拓四到五个行业作为业务重点”,黄允松介绍,而干线物流是其最为看好的领域之一。
 
专有云市场之外,政务云也是近期云计算市场热议的话题之一。腾讯云“一分钱”中标厦门政务云、中国电信0元中标连云港(601008)市政务云等接二连三的事件,让人难免将低价恶意竞争的标签与政务云联系在一起。“任何商业一定存在交易,没有交易存在这个商业活动要不就是假的,要不就找其他地方把钱赚回来,羊毛总归还是得出在羊身上”,一位资深从业者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结语:如何迈过IPO?
 
看过激进的融资潮、IPO进度表以及一批创业新势力,让我们冷静地比对下中小板IPO基本门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在主板和中小板上市的公司,最新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这对于营收刚迈过千万的具备一定量级的创业公司而言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
 
公有云虽被认为是基础云服务的终极形态,但在当下,绑定有硬件设备的私有云服务仍是更为明确的盈利目标市场。“2015至2016年,我们的公有云、私有云市场营收基本是五五开;今年我们计划进一步拉大私有云规模”,青云创始人兼CEO黄允松向说道。
 
12年前,亚马逊用AWS撬开了虚拟超算服务市场大门,但基于IasS的公有云模式并不意味着一切机会。持续深耕垂直行业,技术优势换取先发优势,获得更多话语权才是创业公司的生存之道。

责任编辑:王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