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从全球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融合来看,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已经由服务领域向生产领域渗透,在社会生产和销售环节中大量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网新技术,明显缩短了消费者与消费产品的距离,甚至能挖掘出消费者尚未觉察到的潜在需求。未来,基础电信业将在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和服务方面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宽带融合性业务快速增长。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和“提速降费”专项行动的推进,我国互联网宽带设施建设成效显著。2015年,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达到4.7亿,同比增长18.3%。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光进铜退”趋势更加明显,xDSL端口占比下降至20.8%,光纤接入(FTTH/O)端口占比达到56.7%。固定宽带的发展带动IPTV业务的加速增长,2015年, IPTV用户达4589.5万户,同比增长36.4%。从收入来看,2015年,我国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收入增长3.0%,IPTV业务收入增长31.3%,成为拉动基础电信业务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移动数据流量的需求爆发。随着4G网络的普及和移动应用市场的迅速发展,移动数据流量需求高速增长。2015年,我国新增移动通信基站127.1万个,是上年净增数的1.3倍,总数达466.8万个。其中4G基站新增92.2万个,总数达到177.1万个。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同比增长103%,比上年提高40.1个百分点,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389.3M,同比增长89.9%。移动数据流量的爆发式增长带动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持续高速增长,2015年,我国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增长30.9%,占基础电信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27.6%,拉动基础电信业务收入增长6.6个百分点。
运营商收获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千亿市场规模。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数据成为一种资产,企业用于数据中心维护的成本和管理难度逐渐加大,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能够为企业节省成本、降低企业进入互联网的门槛,使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未来企业和用户对互联网数据中心的需求持续增加,预计到2020年,我国IDC市场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平均复合增长率达30%,与基础电信业务万亿元级别的收入相比虽然较小,但增速远高于基础电信业务。从IDC服务市场的竞争来看,基础电信运营商凭借网络、机房和互联网用户资源,主营IDC基础业务,重点向大型企业和政府提供全方位的电信服务,在IDC市场占有重要份额。2014年,基础电信运营商占IDC市场收入的半壁江山。从长期来看,在国内IDC市场上,各参与方基于自己的优势拓展市场,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环境。假设基础电信运营商份额不变,2020年运营商IDC收入将达到1200亿元。
万物互联时代来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生产和消费的信息化需求不断加大,万物互联将是互联网发展的趋势,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是重要增长点。近年来,国内外运营商均在试水物联网,美国和欧洲领先。从业务模式来看,可穿戴设备开启“硬件+流量”的发展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可穿戴设备不仅作为智能手机的配件,还将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深度融合,成为多终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国外运营商已经开始探索“硬件+软件+数据服务”的发展模式,与终端厂商合作推出“终端+移动数据流量”的产品。物联网的发展重点在于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物联网是产业互联网的基础,可以减少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压力。国外运营商也将物联网的发展提到战略高度,与各方合作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我国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万物互联时代将为基础电信运营商带来十亿级的连接和大量的数据。
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可期。2015年,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要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深化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创新应用,通过建设数据强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要在2017年年底前形成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在2018年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我国大数据政策基本明朗,基础电信运营商掌握大量的用户消费行为数据,未来产业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互联网+”时代基础电信业的增长空间预判
基础运营商的用户将发生结构性变化。万物互联时代,物联网的发展速度将高于其他移动终端。随着移动电话人口普及率的逐渐饱和,未来移动用户的增长空间在于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移动用户的结构将发生较大的变化。预计到2020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份额将由92%降低到60%;可穿戴设备由0.5%增长到24%;物联网由3%提高到16%。
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超过50%。“互联网+”将为基础电信业带来更多的连接和流量,到2020年,基础电信业话音业务、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规模将突破万亿元,相比201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4.1%,数据及互联网接入收入突破9000亿元,相比2015年增长5000亿元,复合增长率接近20%,其中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份额突破50%。
增值业务收入占比超过20%。从云计算、大数据和IDC等新型数字化服务的发展来看,到2020年,增值业务收入份额将回升到20%以上,增值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相比2015年增长100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9.1%。其中,固定增值收入突破千亿元,相比2015年增长1200亿元,复合增长率接近20%,固定增值类业务收入份额突破10%,移动增值收入小幅增长,维持在1700亿元~1800亿元之间。
“互联网+”对基础电信业的挑战
运营商面临生态系统之争。“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信息服务需求具有综合性、多样化等特点,任何信息服务提供商都很难提供全部的信息服务,互联网企业、IT企业、设备商、系统集成商等均围绕自身传统业务搭建新型生态系统,基础电信运营商面临的不仅仅是产品和商业模式的竞争,而是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传统的以基础电信运营商为中心的信息服务产业链正在发生变革,基础电信运营商要适应并搭建开放融合的产业生态系统。
运营商在云计算方面处于弱势地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云计算技术改变了传统IT服务模式,解决了基础资源快速部署和高成本问题,企业产品生产和交易成本显著降低,企业对云计算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公有云市场参与者主要为运营商、互联网和IT企业,运营商以传统IDC服务商的角色进入云市场,基础电信运营商在国内IaaS领域占有率不到10%,互联网企业依靠强大的技术已经涵盖电子商务、娱乐等多个领域,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运营商面临越来越庞大的网络成本压力。“互联网+”时代,为满足日益爆发的信息量和信息服务需求,基础电信运营商加大基站、传输、IDC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高速增长的网络投资给运营商带来持续的网络成本压力。近年来,我国基础电信运营商固定资产投资收入比一直维持在30%以上,是国外主流运营商的两倍以上,我国基础电信业通过投资拉动效益的特征显著,运营商的固定资产庞大,转型中成本压力较大。从国外运营商来看,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出售基站、IDC等固定资产,降低网络维护成本,同时为开拓新兴业务、发展新技术作资金准备。
WiFi分流作用将继续存在。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显示,我国一半以上的手机上网用户首选WiFi。思科预测,2014年~2019年,WiFi网络承载的数据流量占比将从45%增长到54%。2016年,WiFi与家庭基站的数据流量之和将超过蜂窝网络。目前,我国基础运营商普遍建设热情不足,WiFi热点有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投资大、收益少,网络利用率不高;而商业WiFi低成本、易部署等优势使得WiFi分流作用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
运营商数据资源优势逐步丧失。大型互联网企业将通过抢占用户入口、管道渗透、筹划数据共享联盟等多种政策获取用户数据,形成聚合大数据的平台。大数据的价值已得到互联网公司的重视,大数据的应用为企业决策和营销活动提供了强力支持。而基础运营商的大数据仍处于内部使用阶段,大数据资源优势将逐步减弱甚至消失。
基础电信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建议
建议运营商明确定位,加快转型。
——基础运营商在“互联网+”商业生态体系中要认清自身,发挥比较优势,在互联网竞争环境中开拓新的价值空间。
——探索云计算、大数据、IDC领域的机会,为用户提供更实用、更独特的服务,切实提高企业的发展效益,这样就更容易被企业接受,进而不断催生满足客户需求的新业态。
——开放关键能力,搭建能力平台,吸引产业链各方聚合内外部资源能力,实现互利共赢,协同促进产业生态体系的有效发展。
建议政府监管、服务并举,促进提速降费。
在监管方面,完善网络速率监测标准、电信服务质量标准等,并抓好组织实施,发布各地、各企业宽带速率权威信息。加强资费行为监管和宽带接入服务监管,加大网络数据和用户信息保护力度,营造安全可靠的网络运行环境。
在服务方面,规范宽带网络建设行为,完善普遍服务机制,积极探讨民营资本参与农村地区普遍服务的可行性,建立健全电信普遍服务资金管理制度,保证电信普遍服务资金的合理、高效使用。
相关推荐
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宽带中国、互联网+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网络通讯提速降费政策的前提条件,天津铁塔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更好地服务智慧天津、科技天津,铁塔基站等设施建设将进入集约化、专业化、高效化的新阶段,让百姓消除误区、科学认识电磁辐射,手机通话上网更快捷更省钱,下一步还将编制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纳入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