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收上,付费电视仍是电视领域的绝对王者

2017-06-26 10:05:04 来源:未来媒体网络 热度:
“这不是关于订户的问题,而是关于营收的问题。当我们关注Netflix的订户数量时,发现数字十分惊人,但我们却忽视了付费电视的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那是它的10倍多。”

——Michael Goodman,电视与媒体战略主管

Strategy Analytics电视与媒体战略团队的最新分析指出,尽管Netflix、亚马逊等SVOD服务成功获得了很多观众,但在2016年美国订阅视频和电视服务市场中,这些运营商仅占据了8%的份额。

SVOD服务很可能在未来至少十年的时间中持续增长,但即便如此,到2022年,其营收份额也只占到18%。Strategy Analytics指出,新兴运营商要达到与传统运营商同等量级的营收水平,至少要到2020年代末期。

研究预测,2019年,美国订阅视频和电视服务的全年开销将达到峰值,为1303亿美元。此后,到2022年,下滑至1257亿美元。

美国订阅视频与电视营收预测(2010-2022)

届时,康卡斯特和AT&T等传统付费电视公司(既运营传统付费电视服务,还提供DirecTV Now等互联网服务)仍将占据超过五分之四的市场营收份额。分析师认为,2022年以前,Netflix和亚马逊等新兴运营商的市场份额不会超过20%,而全年营收的增幅将降至4.4%。

分析师认为,人们应当警惕那些号称Netflix的规模已经大于有线行业的说法。“OTT运营商对视频生态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将继续改变格局,但真要分出胜负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这个复杂的新环境中,视频供应商应当专注于了解用户需求、评估现有产品和服务并监测市场表现,这样才能提升成功的机会。”

责任编辑:饶军

相关推荐

广电专家称付费电视是趋势 实施自主定价

3月21-23日,第14届广播电视展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新浪科技、慧聪网在展会现场联合主办“CCBN2006高峰论坛”。“高峰论坛”上,相关广电官员称,付费电视的收费标准实行企业自主定价,未来付费电视的收入可能超过免费电视。付费电视是趋势《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执行主编黄序称,老百姓说现在每个月已经交了钱,交12元/月或者18元/月,为什么还要谈付费电视?其实,我们探讨的以往交12元/月、18元/月,那是维护费用,公共的属性更大一些。现在引入付费的机制,可能广电在开辟一个新的战场。以往广电的总收入大部分都是在广告,而现在要开辟一个付费的新战场。国家广电总局计财司产业发展处长金北宁则称,付费

央视数字付费电视达成协议将在北京落地

中央数字电视传媒营运总监董震日前表示,央视数字付费电视节目已经与歌华有线达成协议,只要北京地区开始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了,央视数字付费电视就可以在北京落地。根据广电总局要求,今年6月底全国各地有线电视运营商必须开展数字电视整体的转换工作。中数传媒是中央电视台数字付费电视节目推广运营单位,其旗下有6套数字付费电视节目,目前在全国一些开播数字电视节目的城市实现了落地,但一直没有与歌华有线达成协议,在北京落地。董震否认了央视数字付费电视节目没有在北京落地的原因是与歌华有线之间存在分歧,他表示,央视数字付费电视节目没有在北京落地,是因为北京地区大规模的数字电视转换还没有开始。据悉,北京有线电视运营商歌华有

当前我国付费电视发展障碍问题剖析

作者:浙江省台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曾岩从2003年开始,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一些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在确保公共基本服务不变的前提下,面向市场,自搭平台,自购节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逐步开展了数字付费电视的运营业务。按照当时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划设想,全国有线广播电视,要通过走付费的路子,依靠市场运作,逐步实现从模拟向数字的整体转换。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许多地方隆重开播的数字付费电视,并没有在市场上出现业界所期望的火暴和热销局面。用户虽然有些发展,但数量十分有限,每个节目平台发展到“2万户”左右,基本上就停滞不前了。而且这些新用户,还面临着难以巩固等问题。实践证明,通过发展数字付费电视,来实现广

北京:拟于春节后对数字电视付费频道收费

近日,歌华有线公司通过首都之窗网站向北京市民表示,数字电视节目付费频道预计将从2007年春节后开始收费。目前,数字信号覆盖的小区居民仍为免费试看,想收看付费节目的用户,还需按时交纳18元/月的有线电视收看维护费。数字信号覆盖的小区能收看118套数字频道,包括76套免费数字电视频道(原模拟转数字频道63套、13套免费赠送数字频道)和42套数字付费频道。目前包括付费频道在内的所有数字电视节目仍属于免费试看。不过,今后北京市民想订购付费频道,就需携带身份证到所辖区域的歌华有线用户服务站或歌华有线营业厅办理订购手续。付费频道需按月订购,银行按月从歌华有线电视的缴费银行账户里进行划款。2006年底,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