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党报网站高峰论坛:党报网站如何走好融合路

2017-07-12 09:02:4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热度:
 
 

7月1日,在喜迎中国共产党96周岁生日之际,第二届全国党报网站高峰论坛在凉爽的青城呼和浩特市举办。在高峰论坛的分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给与会的党报网站相关负责人出了两道思考题——党报网站媒体融合离最终目标还存在多少差距?党报网站到底是内容生产商还是平台运营商?
 
其实,这两道思考题并不是仅仅发问于当下,而是一直存在于中央提出媒体融合战略后的3年时间里。这是党报网站的困惑,也是他们正在寻求答案的探索。如何准确把握党报网站的角色定位,推动媒体融合走向纵深?如何抓住深度融合关键,建好用好“中央厨房”?如何借力资源融合壮大党报网站发展自身实力?在论坛现场,大家各抒己见。
 
担当怎样的角色定位?

 
“内蒙古有一种歌唱方式,名为呼麦。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个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但是,两个声部又是和谐的、统一的。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党报网站与党报同频共振,坚持网报融合,是提升党报影响力的重要目标。”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人民网董事长王一彪借用“呼麦”这种歌唱方式,形象地对党报网站与党报之间的关系做了比喻。
 
在他看来,党报记录着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也亲身经历着媒体格局的深刻变革。能否走出满足现状的舒适区、迎接媒体竞争的新挑战,是对所有党报网站的新考验。党报网站应当走在时代前列,真正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对党报网站应承担的角色和任务,与会者都有共同的认识。江西日报社副总编辑王少君表示:“党报姓党,党媒姓党。网民在哪里我们党的声音就要传到哪里。”
 
为了能够与党报同时发出和谐之声,如何做好党报的门户网站是目前所有党报网站负责人面临的课题。陕西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陕西日报新媒体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欢院认为,党报网站必须有两个问题要解决。第一个就是影响力与引导力的问题。首先,网站也要讲导向,政治导向应该是党报网站办下去的根基;其次,党报网站要清晰自己在报业集团中的定位,与党报实现差异化分工,即在分众传播时代,每个媒体均是分众传播的一个组成部分,融合就是要占有更多的受众,将党和中央的声音传播得更远;再次,要明确在融合中的角色定位,要成为排头兵,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在融合中找出路。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是,“党报网站要生存与发展,也需要解决好现金流问题”。王欢院认为,除了要做好常规的经营活动外,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的线上线下活动,也是党报网站提升影响力、解决现金流的办法之一。
 
建设怎样的“中央厨房”?
 
 “中央厨房”在纸媒与网站分别怎样做内容?衡量“中央厨房”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中央厨房”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优质的内容如何打通?融媒体作品如何考核?人才和团队如何培养?在“中央厨房”建设中,不少媒体都有这样的发问。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姚丽萍认为,“中央厨房”不是用来展示的,而是要实用的,不是仅局限于重大主题报道的偶尔使用,而是要日常使用,实现全员、全程、所有的报道。
 
四川在线副总编辑唐伟荐表示,“中央厨房”在内容建设方面应有两个“抓手”:一是产品化,内容应是基于技术支撑的,包括图片、图表、虚拟/增强现实、H5、直播等共同打造的含有技术含量和智慧的产品;二是项目化,活动类的项目和平台类的项目,两者均要有深度策划。他认为,党报网站要用可视化的内容提高用户搜索效率,同时实现移动化,在客户端开辟特色栏目,增强吸引力。
 
来自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的章强提出了自己思考的问题,即“中央厨房”实际运行是否会减速对新闻的反应能力。据其介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的主要客户端平时很多新闻线索都是由客户端采编人员自己监控,然后对需要及时采访的线索立刻进行分派。但如果采用中央指挥中心,就会出现客户端负责人首先向指挥中心负责人汇报,多了一道流程之后对新媒体的反应速度势必有所影响。“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抢的就是一分一秒,如果说流程真正的设置反倒不利于这种快速传播,可能就违背了‘中央厨房’设置的初衷。”

《重庆日报》副总编辑、重庆日报网总编辑姜春勇认为,“中央厨房”建设亟待解决四大问题:一是“中央厨房”不仅是采编流程的再造,其实考核系统、考核标准的变更,甚至比技术平台的搭建更重要;二是人的融合是第一位的,要解决好部门、岗位之间的矛盾,甚至还有人观念矛盾的冲突,要让采编人员在融合发展中有获得感;三是是否能生产出高质量的融媒体产品,经常出品一些爆款产品,这是衡量“中央厨房”成功与否的标志;四是要注意“中央厨房”和“私房菜”的关系,“中央厨房”往往是标准化的,是流水线的,但是怎么体现个性的“小灶”,需要很多媒体在实践中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传统媒体人怎样做“移民”?

“网站的采编人员不仅要具备很强的新闻敏感度,另外还要懂采编、美编,甚至新技术的一些东西,否则无法跟上时代发展需要。”中国江苏网全媒体采编中心副主任袁涛认为,目前迫切需要提升采编人员的综合素养。据其了解,目前大部分党报网站都缺乏技术性人才。而体制机制上的僵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网站发展的能力,网站的采编人员和经营人员,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用户意识,造成传统媒体的因循守旧。
 
广州日报社的“中央厨房”从2014年12月1日起开始运营,现在基本实现了初衷,500多名采编人员实现全员转型。据广州日报社常务副总编辑黄卓坚介绍,通过“中央厨房”的模式让记者和编辑不断学习新技术、创作融媒体产品,以工作室的形式,如政务融媒报道工作室、健康融媒报道工作室、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等,让内部员工组建小团队,试水新媒体,很多编辑记者发现了自己的潜能,在“中央厨房”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黄卓坚说:“团队还是那些人,可是通过采编流程的再造、通过新技术的学习与应用,传统媒体的记者与编辑,成为新媒体的移民。”

《中国青年报》的融媒小厨能够迅速运转,得益于流程,也得益于人才培养。据中青在线副总经理齐济介绍,融媒小厨的实践,是以组建骨干团队为先,在摸索与实践中,形成相对成熟的流程和操作手册后,再在报社内大范围推广。
 
地域困惑 怎样求破解?

在与各类大型商业门户网站以及省级党报网站的竞争中如何求生?这成为不少地方网站思考的问题。
 
大河网这些年对破解地方网站困境有着比较深入的探索,大河网总经理高亢总结为两条路径——政务与技术。“在政务方面,政府网站是我们的潜在客户。”高亢介绍,政府的微博、微信、网站、客户端的运营和推广,以及政府网站的技术平台建设维护、安全维护、展现设计、内容发布、审核检查和传播推广等日常运行保障,都能给地方网站带来利好。
 
破解地方网站发展的困境路径之二则是技术。高亢认为:“单纯做新闻已经撑不起党报网站未来的发展。目前,媒体融合的大环境决定了我们必须走一条新路子,这就是中央提到的‘中央厨房’建设的标准之一——建立一个技术支撑体系。这个技术支撑体系一定需要有一支自己的队伍。同时,各行各业信息化的需求目前仍然是一片蓝海,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等,都是党报网站商业的蓝海。”
 
对于由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舜网而言,在地方网站困境破题上同样非常重视技术的价值。“舜网对技术人员的待遇、地位非常重视,始终坚持新闻和技术共同进步。”舜网总工程师韩强介绍,舜网除做好该集团媒体融合工作的技术支撑外,还把相关的技术产品对外输出,提高了自己的造血能力。
 
浙江在线副总经理、副总编辑俞斌则认为,在媒体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情形下,新闻网站、党报网站融合发展的要素首先是重塑传播的逻辑,要通过服务集聚用户价值,在整个传播过程中要用新闻+服务的形式占领市场。以前的商业模式就是广告+发行+内容,现在则是以服务为核心、以互动为动力,以用户关系为传播机制,以新闻+服务为新的商业模式。
 
什么是党报网站媒体融合成功的标志?“有持续生产高水平融媒体产品的能力,有一批相对固定的本土用户,有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赢利能力。”姜春勇给与会者提供了自己思考的结果。

责任编辑:陈励君

相关推荐

BIRTV第二届数字新媒体高峰论坛参会邀请函

一年一度的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BIRTV)是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办、中央电视台承办的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最具权威的广播电影电视专业设备综合展览会。BIRTV2006将于8月23-26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近年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有线、地面、卫星、IP、3G、WiMAX……,新的传输、接入方式不断丰富,数字电视、IPTV、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直播卫星等新媒体迅速涌现,广播电视行业正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已明确写入我国政府的之“十一五规

第十届广播电视数字新媒体高峰论坛召开

2月18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江苏广电局、江苏广电总台与江苏广电有线网络公司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广播电视数字新媒体高峰论坛”暨高清电视纪录片创优评析赛事活动成果公布典礼在南京举行,江苏省副省长曹卫星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广电总局科技委负责同志等出席。本届论坛以全媒体数字化为主题,并以电视高清技术、3D技术、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等为分论题,邀请了国内外知名学者、IT精英,共同展望广电技术的未来趋势和三网融合下产业及内容的未来走向。论坛不仅邀请了广电技术领域的领导、专家,也邀请了来自全国十余家省级台节目内容的制作精英,有效拓展了论坛的参与范围和研讨领域,从而推动论坛从学术探讨走向理论与实践的

综述:简析广播电视报与电子媒体融合趋势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当前广播电视报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甚至有专家预言:广电报是一种阶段性的报纸,从高峰走向低谷而后消亡,是一条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那么,究竟广电报会不会即将消亡呢?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活动,从传媒功能来说,广电报和其它传媒只要其功能外延不完全重叠,或者广电报的外延没有被其他传媒所涵盖,那就谁也替代不了谁。也就是说,广电报的生存之道在于发挥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传播功能与效果,并满足受众的需要、得到受众的认可。我们也没有必要片面夸大互联网、多媒体的竞争优势。罗杰·菲德勒在《媒介形态变化》一书中这样描述了媒介形态的变化过程:“新媒介并不是自发的和独立的产生—

广电部门专家力挺WiMax与地面数字电视融合

广电地面数字电视和WiMax的技术融合已经开始在杭州进行相关试验。这意味着部分业内人士一直在提议的广电引入WiMax技术正在付诸实践。著名通信专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DSP工程中心研究员侯自强在进行的中国通信增值产业高峰会上透露了这一信息。侯自强是广电总局的高级技术顾问,同时也是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委员。一直以来,他都在极力提倡WiMAX在中国使用广电频率,采取广播电视与无线宽带接入结合方式发展。频率问题目前仍然是WiMAX困扰发展的最重要问题。“WiMax没有好频率,好频率被3G拿走了。”侯自强再次强调,WiMax应该使用广播的UHF频段。在“三网融合”局面复杂的情况下,一些广电方面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