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7,中国人工智能进程到达“风暴眼”
2015年,人工智能概念开始大热;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元年奠定发展基础;2017年,政府正式出面背书,“人工智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到2017年1月为止,中国总共有467家AI领域企业。同时,云知声获3亿人民币战略投资、商汤科技融资4.1亿美元、多家国内人工智能上市公司涨停......焦点频发的2017年,似乎在宣告人工智能飓风来到了风暴眼。
在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整体水涨船高的大背景下,哪个细分领域最受资本青睐?创业热潮三年以来,有多少AI公司折戟沉沙?在未来,人工智能又将会朝哪个方向前进?我们结合目前的权威报告,从中一探究竟。
二、人工智能领域哪个方向最受资本青睐
由于人工智能行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企业仍在探索可能的应用领域和商业化场景,因此投资主要集中在天使、A轮。获得融资的人工智能企业中,处于A轮等早期阶段的占比高达81.4%,有将近5%的企业被并购。
虽然目前AI产业偏早期,但整体投资呈现纵深化发展趋势,超过65%的总投资金额都流向了中后期企业(B轮及以后)。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A轮后融资案例占比已经在不断增加:如获得B轮融资的依图科技、iPIN、优必选科技,以及获得C轮融资的DJI大疆科技金石机器人等。
综合看下来,自然语言处理方向最受资本青睐。
虽然目前的人工智能公司的领域分布中,计算机视觉类占比19%,自然语言处理类占比18%;而实际上2017年投资金额分布中,自然语言处理类、自动驾驶类最是热门,分别获得了该领域20%、24%的总投资金额。获投企业中,18%为自然语言处理类公司。
自然语言处理类公司主要研究能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用自然语言进行有效通信的各种理论和方法,大体包括自然语言理解(使计算机既能理解自然语言文本的意义)以及自然语言生成(以自然语言文本来表达给定的意图、思想)这两部分。目前已商品化,甚至开始产业化的业务包括多语种数据库和专家系统的自然语言接口、各种机器翻译系统、全文信息检索系统、自动文摘系统等。
三、未来,人工智能又将会朝哪个方向前进?
人工智能发展阶段分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目前,世界人工智能处于弱人工智能时期,在此时期,业内将人工智能分为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三个阶梯。
业内普遍认为,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已经基本实现,认知智能是目前最高级的形态,也是未来需要突破的方向。当人工智能达到“认知智能”的阶梯,那么人类很可能就开启了强人工智能阶段的大门。
目前,大部分人工智能公司都是采用语音识别、视觉识别等技术,让自己的产品更好地模仿人类听、说和看的能力——这仍属于“感知智能”的范畴;要达到“认知智能”,业内普遍认为主要突破点在于构建认知分析框架,让机器学会人类的思考方式,相当于构造一个机器大脑,让人工智能“会思考”。
在国外,号称人工智能行业标杆的IBM Waston当仁不让,一直在致力于构造IBM Waston机器大脑,通过自然语言理解(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技术,分析所有类型的数据,包括文本、音频、视频和图像等非结构化数据,用人工智能帮助人类进行智力决策。
在中国,与IBM Waston对标的人工智能公司iPIN在近日获得由天奇创投领投的数千万元B轮融资。这家低调的公司同样是希望通过自然语言理解、语义分析构建认知分析框架。目前,iPIN在AI+招聘领域已经形成通用性极强的在线数据服务接口,能够帮助企业、招聘供应商匹配最优质的岗位候选人,并对人才进行多个维度的智能分析。旗下的产品完美志愿则致力于协助学生规划选考科目以及完成高考志愿填报,完美志愿目前已经是志愿填报领域app下载量第一名,成功帮助过五百万高考用户。
如此看来,“自然语言理解”可以说是最近接“认知智能”突破点的技术领域,也因此能够获得大多数资本青睐。当然,其他的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如“图像识别”、“无人驾驶”也势必须要经过理解人类社会、学习人类行为,最终构建机器大脑的过程。
在2017年下半年的人工智能风暴中,有哪些企业能够披肝沥胆,最终走向“认知智能”;有哪些资本能够大浪淘金,找到下一个独角兽,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靳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