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越来越火爆,能跟李世石下围棋,能写地震新闻稿,能跟凯文·凯利对话,还能在网帖下面自动留言。只是,对于这个站在风口上的产业,不管是技术研究、产业发展还是延伸效应的应对,社会各方面的准备还远远不够,需要沉下心来,稳扎稳打向前推进。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进入了新的发展水平,并开始进入产业和商业应用,不难预见,不太久远的未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将受其影响,甚至为之改变。
中国正走在AI产业的前沿。软件算法方面中国并不落后,商业应用则更加领先。此外,中国网民众多、互联网数据积累极为庞大,政府对人工智能的政策十分积极,这都是产业发展的优势。
腾讯研究院《中美两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面解读》显示,自1999年美国第一笔人工智能风险投资出现以后,全球AI加速发展,在18年内,投资到人工智能领域的风险资金累计1914亿元。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达到2542家,其中美国拥有1078家,占据42%;中国其次,拥有592家,占据23%。43%的人工智能论文出自中国人之手。
但泡沫也在涌现:投资和项目估值严重虚高;伪人工智能的产品泛滥;创业公司创造伪需求;AI专业人才薪资畸形上涨——据报道,毕业两年,年薪即可50万起跳,但实际上,企业仍在“烧钱”,买单的还是风险投资机构。有许多新闻中所谓“突破性”进展,完全是难以落地的学术字眼。
前景无限美好并不意味着产业发展就会一帆风顺。面对产业起飞的风口,各方面都需要沉下心来,从研究做起。
投资机构首先要冷静。投资机构是产业发展的乘数,如果陷入狂热,会放大泡沫、加剧产业波动。
就AI自身的发展来说,目前已经形成了九大发展热点领域,分别是芯片、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机器学习应用、计算机视觉与图像、技术平台、智能无人机、智能机器人(22.420, -0.14, -0.62%)、自动驾驶。无疑,技术突破是行业发展的核心方向,商业应用紧随其后,政策支撑也应当紧盯着这两个方向。
除了产业本身之外,相关延伸研究和讨论也十分必要。
现有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发展速度之快大大超出我们的认识和预期,对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的影响或曰颠覆,可能超乎一般的想象。
对经济和商业的影响已经在发生。在不很久的未来,机器人将彻底改变我们的交通、物流、医疗等诸多领域,成为下一个颠覆性技术,引发持续性变革。
对AI的延伸影响,许多前沿人士已经开始讨论,例如科学家兼投资人李开复此前就曾撰文指出,人工智能注定会重新定义工作的意义以及财富的创造方式;也许,它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失衡现象,甚至改变全球的权力格局。
例如对就业的影响。很多岗位和职业会逐步消失,例如银行出纳员、客户服务代表、电话销售员、股票和债券交易员等;甚至律师助理和放射科医生这样的工作也会被这类软件所取代。假以时日,人工智能技术还会学会控制如无人驾驶汽车和机器人这类半自主或全自主硬件设施,逐步取代工厂工人、建筑工人、司机、快递及许多其他职业。中科院院士何积丰则预言:机器人行业的高速发展将使我们摆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问题,2025年机器人的工业产值预期可以达到4.5万亿美元,可以代替7500万人的工作。
对社会结构、人际关系、国家政治的影响也必将显现,只是现在还难以精确预判。
预测未来无疑很难。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能消极等待。古话说“宜未雨绸缪,勿临渴掘井”,相关的多学科研究应该抓紧展开,并不断优化“创新的治理”(Governanceofinnovation)。除了技术专家之外,经济学家、法学家、管理学家、政府管理部门乃至社会公众,都有积极参与的空间。
责任编辑: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