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京东方、夏普分别亮出自己的新武器:8K液晶。一场信誓旦旦的未来彩电之争已经正是开始。
不过,对于8K标准,坊间微词颇多。最核心观点是:4K尚且受制于内容匮乏,何来有“4倍4K”的8K生存的基础呢?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这种观点成为主流。人们都担心匮乏内容的8K能走多远。
8K时代,面板厂怎么想?
8月31日,夏普在上海、台湾、东京、柏林四地同步发布全球首款消费级8K电视夏普旷视AQUOS LCD-70SX970A,售价68888元。
9月7日,2017年国际冬季运动(北京)博览会,国家会议中心,BOE(京东方)震撼推出全系列8K显示产品阵营,包括27英寸、65英寸、75英寸、98英寸以及110英寸等8K产品。
一个是液晶之父的夏普,一个是本土最大的显示面板制造商,二者不约而同的对8K频做加法。充分显示了面板行业对8K技术的信心。
实际上,显示面板的8K化,尤其是液晶产品的8K化已经不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是想5.5英寸的手机屏幕,都能实现2K的分辨率,几十英寸的电视机屏幕,有着更高的分辨率岂不是“水到渠成”而已。
业内人士指出,8K大尺寸显示面板,从技术、成品率等角度看已经高度成熟。只不过,目前8K产品出产很少,都是实验性的生产——这种小批量化的制造,是其暂时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从未来看,8K和4K的成本差,基本会与4K和2K的成本差一样。且目前,大尺寸液晶面板,2K和1366*768产品的成本基本一致。
即,在大尺寸显示产品上,高分辨率并不意味“更高的成本”。实际上,65英寸的4K与32英寸2K,像素点大小一样,在考虑到由大尺寸基板裁切小尺寸模组的过程,其技术难度几乎毫无差别。80英寸的8K产品则与40英寸的4K产品,技术规范相似,技术和成本差异不大。
所以,当8K与大尺寸化的彩电趋势融合在一起,8K本身不应该视为“技术难关”与“成本难题”。唯一的问题,恰恰在下游应用上。
内容制约8K,广电系如何规划
以国内彩电市场为例,4K产品已经占据半壁江上。但是,内容行业上,真正的4K内容却连一成都不足。
为什么内容进步如此缓慢呢?因为,内容方面涉及到更多的产业链环节。包括摄像机技术的进步、存储技术的进步、传输技术的进步。与目前广电系统普及的2K产品比较,4K是4倍的数据量,而8K则是16倍的数据量。一套能承载如此大数据流的上游内容系统,成为真正制约市场发展的瓶颈。
而且,设身处地的站在广电企业的角度看,高清和全高清普及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即广电系统拥有一套比较新,最多是到中年期的2K标准的上游内容技术与设备体系。这套体系刚刚过了成本折旧期,目前恰是稳定的高效益产出期。这时候,过来一个4K或者8K标准,要求广电系统大换血,不可能没有阻力。
所以,目前,4K也好,8K也罢,更多的是显示厂商很热衷——上文分析了,对于显示企业而言现在已经毫无技术悬念;而且制造企业总是希望制造更为先进的标准的产品。但是,内容行业上,虽然看好新的技术标准,却没有“具体的利益来驱动设备和技术升级”,反而,考虑到2K系统部署时间并不很长,很多单位更愿意“守旧”。
这一局面在历史上并非没有出现过:本世纪初,广电部门经历了数字化、高清化和全高清化三个标准的“第一个十年”。三个标准中,高清化几乎成了“直接跳过的阶段”。原因在于,数字化之后不久就是高清化,之后很快又有了全高清的概念。这使得广电系统认为“高清720p”上下不着边。
对于8K,广电行业的历史也许会重演:2K、4K、8K标准的过渡,不是依次进行,而是直接跳过4K。因为,4K和2K距离过近,之后又紧跟着来了一个8K。这也是上下不着边的一个尴尬位置。
事实上,关于广电系统未来的超高清标准的定义,就有两步走的说法:即先实现4K这个技术难度低的,然后实现8K标准。早在1995年日本NHK就进行了8K技术的研究。8K广电影像技术亦先后在2005年的爱知博览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6年巴西奥运会得到了实验性应用。8K技术还在2012年成为正式国际标准。2020年东京奥运会则准备全面落实8K直播转播。2022年北京冬奥会,8K也会是崭新的直播标准。
相反的,从广电系的态度看,4K技术反而没有被太多关注:因为,第一广电系需要保持新技术的领先性;第二,需要在两次大的技术更迭之间保持一个较长的时间差,收回上次技术升级的成本。这两个决定了,彩电业或许不会迎来4K的大不普及,而是时机成熟时直接跃上8K的台阶。
瞄准8K,彩电业的“战略性”选择
从数字电视到高清、全高清、超高清4K,以及今天的8K,显示像素的数量越来越大,画面也越来越清晰。因此,也有人质疑,今天升级更清晰的8K是否有必要:因为广电艺术并不等于“科学实验的显微镜”。
关于这个问题,广电产业的回答将是具有极大“产业跨度”的。一方面,随着媒体多元化,尤其是手机移动媒体这块屏幕的普及发达,广电系的彩电屏幕出现了“自我价值认可”的危机。
人们还有没有必要和兴趣看电视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和手机的便捷比较,彩电能提供多大的差异化效果。对于后者的答案,无疑是大屏+超清晰。或者说,在分辨率上比手机强大、依靠有线网络的带宽优势传输更高信息密度的视频信号,并在更漂亮的大屏幕上显示,这是彩电为自己的未来生存描绘的基本应用场景。
对于,8K标准,它的内涵也不仅仅是7,680 × 4,320 像素的分辨率,还包括了12位色深、Rec.2020标准的广色域、每秒120帧的逐行扫描,以及22.2声道的音效。这些标准旨在系统的保持彩电对比其他个人和家庭“屏幕”的效果优势。
另一方面,8K分辨率,以及未来可能更高的技术等级,也意味着“屏幕”上的技术可以进一步向前发展。业内认为,未来彩电显示3D立体化效果依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命题。虽然在眼镜式3D电视上,市场已经基本失败。但是,消费者对全息和立体的认可并没有出现变化——实际上,正是眼镜3D的非便捷、不舒适,以及不理想的效果,造成了目前3D电视的市场萎缩。
而建立在更高分辨率的光栅衍射屏幕技术基础上,则有可能提供裸眼的全息3D效果。且这种技术的效果的性能水平高低,直接与可用分辨率数量息息相关。从这个角度看,更高的分辨率,是未来彩电技术、显示效果升级的基础。其中,8K可能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而已。
所以,从宏观的角度看,广电和彩电行业需要8K、乃至于需要更高的分辨率,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显示效果革命。这一点并不仅仅意味着画面更为清晰,更意味着广电行业的未来会因此更为广大。
消费者的价值,8K还需价格加持
全球首款消费级8K电视夏普旷视AQUOS LCD-70SX970A售价68888元。看到这个价格,消费者难免心里一紧。8K 70英寸几乎堪比普通70英寸近8倍的价格。
从8K的效果提升看,其相当于4个4K,绝没有目前价格差异所显示的巨大差距。因此,市场人士认为,价格将成为阻挠8K产品普及的最大障碍。
事实上,内容虽然是制约8K显示效果的最大产业短板,但是彩电的历史却一直是整机领先内容的步调:数字时代是、高清时代、全高清时代亦是如此,今天已经高度普及化的4K产品同样高度领先4K内容的生产。即,彩电消费具有终端硬件上的超前性——只要价格合适,消费者必然更愿意选择新标准的产品。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产能”依然是成本下降的最大瓶颈。因为,8K的普及,首选65英寸以上大尺寸。而目前彩电业广泛使用的8.5代线,只可切割3片65英寸面板,且余有大量边角料,玻璃基板效率只有6成。即没有适合于大尺寸彩电面板切割的生产线,也就没有8K大规模普及的前提。这是为何鸿海将广州10.5代线与8K概念紧密联系的前提。
目前京东方合肥10.5代线已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鸿海广州和华星深圳两条线在建,鸿海美国和京东方武汉两条线在规划。2018年,随着京东方合肥项目的投产,65英寸和75英寸产品即可经济制造,8K产品也将进入“规模制造——产品成本下降——市场销量上升”不断正反馈循环的新阶段。
2018年开始,将几乎每年有一条10.5代线投产,且这一趋势至少维持到2022年。这将成为“大尺寸+8K”彩电产品普及的基础。这一产业进程,也足以支持部分消费者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22北京冬奥会使用上8K彩电。
总之,8K彩电早已不再是一个“梦想中的概念”,而是一栋正在按部就班施工的大厦。我们只需要静待新的8K时代到来之日。
责任编辑:吴一波
相关推荐
4K电视野蛮生长或终结
摘要:随着4K超高清显示技术日臻成熟,具有出色超清画质、真实临场观感的4K电视已成为当前平板电视消费市场的高端引领。但由于缺乏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