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信息化、大屏幕化等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各行各业产品的更新迭代,电视行业当然也不例外。本文主要总结了电视业近60年来的发展曲线,电视传输从模拟器到DVB,再到IPTV、OTT;电视机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再到今天的AI电视...通过技术更迭的快速、各阶段代表企业的成功案例,读出行业前瞻、产品个性化的重要性。
电视业传输技术发展过程
有线电视——模拟信号
1974年,北京饭店装上了中国第一台有线电视机,它必须依靠电缆铺设。那是偷电缆的人很多,因为电缆实在是太贵,特别的值钱。
1990年11月,《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出台后,全国开始大规模地建设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以满足人们高质量地收看电视节目的需求。1999年10月,全国所有省级以上电视节目全部上星,至此,我国形成了星网结合、天地一体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体系。最开始,有线电视台是由地方广电局或电视台创办与建设的,其最初的角色定位是宣传工具。
在发展的起步阶段,有线电视网全是由同轴电缆以及相关的射频设备、射频器件构成,网络组网模式都是“清一色”的树状广播式结构。再后来,随着光通信技术的重大突破,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组网模式开始逐步得到优化改进——由原来的全电缆网络转变为光纤电缆/同轴电缆混合网络;最高的可使用频点/截止频点也由原来的300 MHz、450 MHz、550 MHz逐步升级为750 MHz、860 MHz、1002 MHz、1200 MHz等,系统越来越优化。
1998年左右,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化改造以及相关业务的开发开始登上国内有线电视的历史舞台。
特点:这一阶段,从黑白到彩色显像管电视,屏幕尺寸小、成像失真,单向传输、不能互动。
有线电视——数字化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在历经了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革命性转变后,电视技术开始进行更深刻的第二次革命——数字化。
2001年,我国开始进行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数字化改造/整体转换,2001年4月,原国家广电总局召开了第一次有线数字电视试验工作会议,确定在全国13个省(市)启动有线数字电视试验。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我国有线数字电视付费用户已经下滑至15993万户,首次跌破了1.6亿户大关。在去年同期,我国有线数字电视付费用户为1.6706亿户;而在更早的2015年底,有线数字电视付费用户为17465万户。
特点:液态晶体显示屏,有线数字机顶盒传输节目信号,图像清晰度高,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进行简单的互动。数字电视的卖点主要为高清的图像质量。
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
2010年,广电总局发布344号文:《关于三网融合试点地区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于IPTV集成播控平台开展平台建设、统一规划管理、运营模式、内容管理、安全监管和进度等方面做出了具体指示和要求。
2004年,中国电信和网通在实验室积极测试IPTV,同时在进行了小规模的用户试验,业务模式以点播为主,截至2004年底中国IPTV用户数量为4.6万户。
2005年和2006年,广电总局先后为上海文广、央视国际、南方广电传媒和浙江广电集团下发了4张IPTV全国牌照和地方牌照。
2005年,自上海文广拿到广电总局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之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分别与上海文广进行合作,开始在一些城市进行试验,推广IPTV业务。2009年底,江苏卫视获得IPTV地方牌照。
2005年8月,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成立了IPTV业务特别工作组,重点研究IPTV业务系列标准,其中就包括IPTV机顶盒技术要求。在此标准中对IPTV机顶盒的业务能力、功能要求、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管理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安全和应用环境等给出了具体技术要求。
2006年6月中央电视台开始IPTV试验,先后在吉林、云南取得进展。IPTV业务试验主要围绕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的IPTV集成播控平台进行。这一年,上海电信、武汉电信、安徽电信以及内蒙古联通等地都启动了IPTV项目招标,截至2006年底,国内IPTV用户数量为45.6万户。
2009年推出了高清IPTV,到年底用户突破百万,当时上海IPTV用户数已占上海电信宽带用户数的四分之一,成为“中国IPTV第一城”。
为了推进IPTV行业健康发展,自2010年起,总局发布了一系列条例。2010年4月12日,广电总局向各省广电局发出一道“41号文”。此文要求对于未经广电总局批准擅自开展IP电视业务的地区,将依照《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等条规依法予以查处,限期停止违规开展的IP电视业务。这意味着,除了此前获得IPTV落地资格的二省十二市(云南、江苏、上海、哈尔滨、大连等)地区外,包括广东、福建、浙江等IPTV用户大省的IPTV业务都将被强制叫停。
后总局又陆续推出344号文:《关于三网融合试点地区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43号文:《关于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等条例。
2015年,IPTV冲开了政策关,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15)65号文《三网融合推广方案》,长达5年的三网融合试点阶段终于结束,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扩大到全国范围,全面推广三网融合。2015年至2016年,各省IPTV的用户数几乎都呈现上升趋势,部分出现激增状态。
根据《2017年1-8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截至今年8月,IPTV用户达1.09亿户,移动互联网用户累计净增1.24亿户。8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3.3亿户,其中1-8月净增3282万户。光纤接入普及继续推动IPTV业务加快发展,IPTV用户1-8月净增2202万户。
特点:IPTV有很灵活的交互特性,因为具有IP网的对称交互先天优势,其节目在网内,可采用广播,组播,单播多种发布方式,IP机顶盒实现了视频、语音、数据三者的融合。在视觉上,采用LED显示屏,4K高清显示,通过电信宽带城域网,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用户可以在电视端进行视频点播、广播及上网等互动,该阶段的电视机受众群体广、互动性更强、可提供个性化服务等。但有IPTV盒子有网络限制,不可用外网;扩展性差,不可安装第三方应用,需要破解才能安装。
OTT互联网电视
OTT大屏产业从2010年开始起步,总局2010年至2011年先后两批将OTT集成播控牌照颁发给了7家广电机构。第一批发给了:中国网络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台、杭州华数。第二批发给了:广东广播电视台、湖南广播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2011年Android TV平台的进驻使得网络机顶盒行业得到质的飞跃,OTT行业从“伪双向”变成了全双向,Android TV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了开放性问题,网络机顶盒从此跨入智能网络机顶盒时代,盒子行业进入高速繁荣发展时期。
2011年10月,原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制定下发的181号文件:《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的通知。后又先后发布229号文《关于依法严厉打击非法电视网络接收设备违法犯罪活动的通知》、6号令《专网及定向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以及81号文《关于做好互联网电视整改工作的通知》,以此加强对互联网电视业务管制。
2011年到2015年间,处理器从32位单核到双核到四核再到8核,内存从512MB到1GB,硬件性能趋于完善,Android版本从1.6到4.2,软件越来越成熟。2016年开始全面64位处理器时代,此时晶晨、海思、瑞芯微等芯片原厂也相继推出64位处理器,Android版本开始进入6.0,甚至是7.0版本。2016年下半年超高清蓝光开始“侵蚀”智能网络机顶盒领域,新上市的智能网络机顶盒基本搭载“4K HDR、HDMI 2.0版本”等热门元素,为客厅影音娱乐提供极致体验。
2016年已有四分之一网民的电视接入了互联网,OTT大屏终端保有量继续保持稳步增长,保有量达2亿台规模;2017年,OTT产业进入了稳定上升阶段。根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OTT激活终端增长至1.26亿台,与有线数字电视缴费用户规模旗鼓相当,BAT争相投资入股终端厂商,在装机格局中呈鼎足之势,瓜分75%份额;OTT用户规模达3.9亿,日均开机率45%,日均开机次数近1亿次,近六成用户一个月内连续开机20天以上,OTT不仅用户规模上升快,用户粘性也在增强。
经过前后7年的发展,从7家牌照方到后来大量视频服务平台的涌入、智能电视、OTT盒子终端厂商在硬件方面的推动,如今OTT大屏产业在用户层面已经聚集了1亿终端、3亿用户数量的规模,围绕OTT大屏商业变现的广告公司、营销公司、应用服务机构纷纷加入,形成了完整的OTT大屏生态体系。
2017年,以智能电视为核心的中国OTT大屏生态市场规模将增长至550亿元,2020年将达6,300亿元,接近2016年移动互联网的生态规模,真正成为与PC端和移动端并驾齐驱的互联网三架马车之一。
特点:OTT盒子扩展性强,一般都可以安装第三方应用;没有网络限制;内容丰富,更新快;功能更多更强大,可四端互通,但没有直播功能,需要安装第三方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DVB、IPTV、OTT TV并不是互相取代的关系,目前,三者仍是电视市场“割据战”的主角。
电视机终端的发展史
黑白电视
1958年,天津无线电子厂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取名“北京”,被人誉为:“华夏第一屏”。同一年,电视台开始试播。那一年全中国也只有几十台电视机。
彩色电视
1970年,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天津诞生,从此拉开中国彩电生产的序幕。之后涌现出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1973年开始试播彩色电视。
1978年,国家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并将生产重任托给上海电视机厂(现在的上广电集团)。
1982年10月份这条生产线竣工投产。不久,国内第一个彩管厂咸阳彩虹厂成立。这期间我国彩电业迅速升温,并很快形成规模。
1985年我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663万台,超过了,仅次于,成为世界第二大电视机生产国。这期间国产品牌无论是技术还是规模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仅长虹的产量就已达到单班日产1500台。
1987年,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
1985年~1993年,我国电视机市场实现了大规模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升级换代。
1992年,创维集团正式成立,其主要生产的产品也从电视配件延伸到彩电、VCD、DVD、家庭影院和卫星接收机等产品。
1996年创维独家开发了“霹雳神”系列彩电,相比较传统的电视,这种内置了优质的音响设备的电视机一经推出就引起市场的巨大反响,其“超重低音”功能从此深入人心,而这也颠覆了消费者心中传统国产电视只注重外观而忽略电视内在配置的印象。
2000年,创维公司在国内首家推出健康1250电视,这款电视克服了模拟电视场闪、线闪、线粗的缺点,并兼容HDTV。
1993年,TCL在上半年就开始推出“TCL王牌”大屏幕彩电,29英寸彩电的市场价格在6000元左右,到年底已经出售10多万台。
1996年3月,长虹向全世界发布了第一次大规模降价宣言——降低彩电价格8%-18%,两个月后,康佳随后跟进,打响了彩电业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价格战。当年4月,长虹的销售额跃居市场第一,国产品牌通过价格战将国外品牌大量的市场份额夺在了手中。
这场降价战后来也导致中国彩电业的大洗牌,几十家彩电生产厂商从此退出。而长虹、海信、康佳、TCL、创维等一批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竞争意识强的彩电企业进入大发展时期,成为中国彩电市场的骨干企业。
在1990年代后期,国内电视机的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当时一些国内厂商往往更多地将产品的性价比作为宣传的重点,以促销降价来吸引用户。
2001年,中国彩电业大面积亏损,康佳、厦华、高路华亏损,长虹每股盈利只有1分钱,这种局面直到2002年才通过技术提升得以扭转。
背投电视
19世纪80年代,由几个厂家合作开发出一种利用反射成像的显示技术,解决了显像管的清晰度低、不能制造大尺寸屏幕的问题,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一度兴起了背投的热潮。背投发展到现在一共有CRT背投、DLP背投、LCOS背投、液晶背投4大类。
2003年4月,长虹倪润峰掀起背投普及计划,背投电视最高降幅达40%。43英寸背投的平均价格降幅达20.33%,而51英寸更超过22.32%。
2004年长虹发布《2004中国背投市场白皮书》,长虹认为,纵观中国家电消费市场,大屏幕、新型显示技术等已经成为消费者的追求趋势,尤其是背投。背投在中国电视市场中的比重已由2002年的1.7%提高到2003年的3.56%。
液晶电视
夏普在2000年推出第一台液晶电视之后,于2001年正式推出“AQUOS”的液晶电视品牌,从液晶面板到电视机,进行一条龙生产的龟山工厂投产。2009年,夏普正式发布AQUOS LE700A系列液晶电视,一个崭新而独立的视听时代拉开盛大序幕,同时发布的还有AQUOS 60E77A、46Z660A、46E66A、32L100A四款新品液晶电视。
2002年,长虹宣布研制成功了中国首台屏幕最大的液晶电视。其屏幕尺寸大小突破22英寸的传统业界极限,屏幕尺寸达到30英寸,当时被誉为“中国第一屏”。
2009年9月16号,海信在蓝媒LED液晶电视“剑”系列上市发布会上,发布新品覆盖19寸至55寸全部主流规格,共计10款产品。蓝媒LED液晶电视从外观到性能都实现了新的技术突破,也标志着国内LED产品技术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LED的后期发展阶段中,夏普的Quattron四色技术独领风骚,该技术在2010年七月份在国内发布。
等离子电视
1999年,消费级等离子彩电出现在国内商场。当时40英寸等离子彩电的价格在十几万元。
2002年,TCL发动等离子电视“普及风暴”,开启了等离子电视走向消费者家庭的大门。海信随即跟进。
2004年,中国彩电总销量是3500万台,其中平板电视销量不过区区40万台,占整个彩电产品的1.14%。
2004年10月开始,平板电视在国内几个主要大城市市场的销售额首次超过了传统CRT(模拟)彩电。
2005年上半年,我国平板彩电的销售量达到72.5万台,同比增长260%;城市家庭液晶电视拥有率达到了3.56%,等离子电视拥有率也达到了2.81%。
联网电视
2007年,创维推出全球首款支持RM/RMVB格式网络视频文件播放的酷开TV。中国的消费者由此可以抛开DVD、VCD,直接下载网络视频内容在电视上共享。而到了2008年,这种多媒体娱乐功能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创维在电视上加入了酷K功能,使消费者通过电视便可以实现“在家K歌”,在当时的年轻用户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2009年,TCL在国内发布了首款65英寸互联网电视,型号为L65S10FBEG。
2011年8月,创维推出了全球首款云电视。这款产品创先搭载了云平台和智能Android操作系统,在电视上实现云空间、云服务、云社区、云浏览、云搜索、云应用等多种云端个性化应用,并能随时同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互联互动,云端服务器为后台进行数据处理和资源整合,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分享各种视频、照片、资料。
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终端,通过互联网,由国有广播电机构提供可管可控的内容及服务。用户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内容,通过遥控器、手柄、手机等辅助设备实现人机互动。
2011年,智能电视的概念逐渐被炒热,三星电视在1月份的CES(全球消费电子展上)上发布智能电视。到了4月,三星率先将13款Smart TV引入国内市场。而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充分的娱乐,三星在2010年智能电视还处于概念期的时候,已经率先开发出了自己的App应用程序商店。此后,索尼、夏普等品牌也纷纷投入到各自应用程序平台的开发中。三星Smart TV发布不久,其智能应用程序商店的程序下载量已达200万次。
2015年是OTT的爆发元年,新旧品牌混战,抢夺市场,传统电视代表TCL、创维、海信等;另一派是以乐视、小米、风行、微鲸等为代表的新生智能电视硬件厂家。
OLED电视
2013年创维推出国内首台OLED电视,2015年8月推出4K OLED电视,12月又推出首台量产的OLED HDR电视;2016年11月发布首台中国自主研发OLED电视,打破了国外对OLED技术的垄断;进入2017年更是推出了S9-I、S9300等多款的OLED电视,今年5月份又推出了薄如壁纸的Wallpaper OLED电视,成为国内OLED电视产品种类最多的彩电企业。
无屏电视
近年,无屏电视也开始慢慢介入人们的生活,这种颠覆性的创新产品,总结来讲就是激光投影,智能投影,家用投影三大类,这其实就是传统投影的变身而来的三个根据细分人群而制定的投影机产品。无屏电视是相对于电视而言,可以实现与电视相同的信号输入画面和声音。但呈像原理不同,无屏电视是通过光源反射到幕布上来呈像。它的好处是画面大小可以调节,移动安装方便。
2016年3月23日无屏电视开创者极米发布了品牌战略和3D全高清1080p无屏电视H1、4K*2K背投超高清无屏电视T1、8K*4K背投超高清无屏电视T2共计三款重磅新品。极米已经将无屏电视的产品力提升至电视业界更先进的水平。
今年4月,极米推出了H1S、Z5和imea三款无屏电视新品,其中,极米imea儿童无屏电视是极米2017年推出的全新系列产品。
7月25日,极米科技召开发布会,推出了搭载百度DuerOS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的120英寸4K双色激光无屏电视T1、100英寸1080P激光无屏电视A1 Pro和A1。
人工智能电视
近年,只要与AI(人工智能)相关的概念、产品,无不是被炒得火热。电视业发展到这个阶段,毋庸置疑,也搭载上了这款火爆的技术。人工智能电视技术目前虽然尚处于初级阶段,但来势汹汹,已然成为各大电视厂商的宠儿。纵观今年电视业动态,AI魅力无处不在。
3月21日,小米发布全新电视产品系列——小米电视4A。实现了人工智能语音交互,小孩和老人不用遥控器,仅凭语音就可以操控电视。
5月10日,暴风TV发布首款可实现远场语音交互的人工智能电视X5 ECHO。提出“AI助手战略”,并推出AI助手“暴风大耳朵”。其凭借AI远场语音和AI信息流两类黑科技,成功换道人工智能,引发了电视产业AI热潮。
8月31日,TCL在德国柏林成功举办2017年全球新品发布会,面向全球市场震撼发布搭载人工智能小T的X/C/P三大系列新品——X6 XESS私人影院、C5都市蓝调电视、P6超清薄电视。
9月4日,TCL联合天猫在杭州举办了“唤醒新世界——TCL人工智能电视新品发布会”,会上,TCL正式发布了两款面向天猫渠道的人工智能新品A880U和A880C。
除了以上列举的电视,4K电视、夏普站队的8K电视、三星、海信主力推崇的QLED电视、量子点电视等等这些新技术的衍生品都在尝试“入住”更多的家庭。但如今,无论是电视厂商,还是IT行业、互联网资本企业,都在积极涉足智能电视业,市场竞争激烈。而我们只需坐看技术角逐后,谁能真正被大多数的“客厅”接纳;谁能掌握新技术,把握时代的脉搏,在这个迅速变化的“后电视时代”脱颖而出,引领行业。
责任编辑:徐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