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超过移动用户数,华为为何免费NB-IoT专利?

2017-11-27 13:33:03 来源:中国物联网 热度:
毫无疑问,中国电信在NB-IOT商用推进上是非常激进的,在外界看来,主要得益于其规模部署的800M LTE网络,希望在新兴市场(万物互联时代)与中国移动一决高下。

 
其实,真正推动中国电信NB-IoT快速发展的是——国外CDMA主流运营商纷纷选择商用eMTC,使得早期原本就是NB-IoT产业发展瓶颈——模组环节孤立无援。
 
9月下旬,中国移动披露NB-IoT网络规模14.64万基站招标结果,紧接着几天后,中国电信开启了NB-IoT模组宇宙第一标。
 
其背后的推动力是存在危机感的中国电信,通过推动模组售价降至5美金档位,使得生态链朝着有利于自身发展方向前进。
 
此前,笔者曾预计2018年Q2会是中国移动NB-IoT连接数开启规模爆发的时间节点,但近期的一些变化让笔者认为,这个时间点还会提前。
 
从中国电信建成NB-IoT网络,到模组规模招标中间历时1个季度时间差。
 
从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的竞争角度看,中国移动年底前实现重点城市商用,也就意味着不仅仅是建成规模的NB-IoT网络。
 
最重要的是,今年6月MWCS期间,中国移动规划推出四款NB-IoT通用模组,全部是2017年Q3~Q4批量出货。
 
从中国移动历次推动自主移动通信标准的商用多次决策看,推动产业链发展的经验将致使中国移动NB-IoT模组商用完全有可能同步网络推出。
 
可以认为,目前,中国移动NB-IoT规模商用的"瓶颈"在于网络部署。
 
目前,中国移动推出的NB-IoT网络采取了Rel.14规格,被业界认为是NB-IoT 2.0网络,使得终端相较于Rel.13更具备了支持定位和移动性等能力,将满足于更多的场景需求。
 
芯片层面,如联发科MT2625、中兴微RoseFinch7100、海思Boudica150、锐迪科RDA8909均采用了Rel.14规格,均是年底前将(或已)推出,而NB-IoT模组一般将滞后芯片一个月推出。
 
两个月前,无锡实现NB-IoT全域覆盖到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超过手机用户数量用时4个月。
 
可以认为,NB-IoT网络部署商用对于物联网连接数增长推动具备了积极的作用,有别于以人为中心的接入方式,满足窄带的碎片化市场需求和长尾效应。
 
如今,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城域网,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物联网连接规模已超过2300万部,同比增长77.8%,也是中国移动在全国首个物联网用户数超过移动用户数的省公司。
 
此前,在9月落幕的NB-IoT集采招标中,中国移动在北京规划建设6018个NB-IoT基站,招标规模仅次于广东、浙江、江苏和山东。
 
更为重要的是,相对于上述四个省份,少于三家设备商参与的NB-IoT网络部署,将使得北京地区NB-IoT网络规划建设时间更短,预计2017年底完成北京主要地区覆盖。
 
目前,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在物联网领域已上线5大类46个能力开放接口,物联网连接从100万到1000万用时2年,从1000万到突破2000万用时1年时间。
 
如果按照每年净增1000万,那么2020年物联网连接规模将接近5500万;如果每年净增1500万,2020年将达到6900万户。如果取平均数将达到【(5500+6900)/2=】6200万户。
 
此前,在公开场合,中国移动披露,对于采用中国移动物联卡作为传输通道、合约期大于1年,产品在中国移动入库的行业客户给予优惠补贴,补贴率最高可达50%。
 
此外,中国移动北京公司近日还与中移物联网公司联合建设开放实验室,面向合作伙伴提供产品测试和技术交流,也将加速NB-IoT商用落地。
 
目前,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超过1.5亿,其大连接目标中规划2020年连接总量超过17.5亿。如果蜂窝物联网连接数占其中的5亿,NB-IoT连接数3.5亿。
 
如果按照咨询公司的预测,中国2020年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80亿,其中蜂窝网络规模超过10亿。
 
中国电信+联通的NB-IoT连接数是否也会达到3.5亿?但NB-IoT对于中国电信、联通是个机会点,笔者更相信中国电信具备逆袭的可能性。
 
此前,工信部预估2017年实现基于NB-IoT的M2M(机器与机器)连接超过2000万,2020年总连接数超过6亿,包括行业部门在内的人士都认为该目标过于保守。
 
2017年年底,NB-IoT全球基站数将达到60万站,我国NB基站将超40万个,工信部预计2020年我国NB-IoT基站规模将达到150万个。
 
2017年9月,中国移动北京公司落地首个NB-IoT试点应用——未来科学城智慧灯杆项目,实现了对滨水公园598盏路灯的智能单灯控制、编组控制、亮度调节和状态监控等功能,从节能、成本、控制、维护等方面得到根本改进,一改以往难以远程控制、人工维护成本高、布网难度大、控制不灵活等痛点。
 
目前,NB-IoT已应用于智能抄表、智能停车、智能垃圾桶、智能消防、管理白电、智能牛联网等多个领域。据多个咨询机构调研,75%部署IoT业务的企业认为,选择连接时首先考虑安全和网络覆盖。
 
而基于Rel.14的NB-IoT网络,除了支持Rel.13的广覆盖、低功耗、海量连接等特性之外,以及业界看重的定位增强和移动性,还提升了传输速率、容量增强、功耗降低、多播等功能。同时,中兴通讯正在推进NB-IoT与MEC结合。
 
在NB-IoT中,中国企业的专利占据主要地位,其中华为占据了38%。华为人士公开承诺,不会依靠收取NB-IoT专利费去盈利,这意味NB-IoT至少有38%的专利是免费的。
 
此前,爱立信、高通等均声称自己是NB-IoT标准的主要贡献者,传闻高通也将在NB-IoT专利方面上进行免费授权,并明确在2018年发布不止一款包含NB-IoT的芯片。而华为、高通均承诺向业界开放NB-IoT芯片,不去做模组和终端产品。
 
如果NB-IoT专利完全免费,模组成本能够大幅低于WiFi模组,是否意味着将进入规模普及期?
 
目前,小米IoT连接设备数达到6000万,日活设备800万,大部分采取WiFi接入,其次是蓝牙、ZigBee,面向家居安防、环境、厨卫等。小米IoT未来是否也会考虑将NB-IoT作为接入的方式之一,满足场景需求的补充接入?
 
后记:
 
关于对《当北京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超过移动用户数,华为NB-IoT专利免费意味着什么?》一文的几点说明:
 
1.有业内人士认为,上述文章潜在表达了中国电信NB网络比中国移动落后的观点。
 
其实,在几个月前,笔者文章曾提及,NB-IoT (R.13)网络进行软件升级仅需一个晚上便能支持R.14,但存量终端未必需要升级支持R.14。
 
Rel.13 NB-IoT也有其自身定位,但网络/终端越早商用市场占有率越高,规模效应决定了NB-IoT潜在价值。(认为NB-IoT没有价值的可以取消关注笔者)
 
2.中国电信在北京NB-IoT基站(800M)有4000个,年底北京移动也有6000+ 个NB-IoT基站(Rel.14),到底谁更占据优势?
 
至少,北京电信占据了先发优势,而中国移动引导全产业链瞄准Rel.14具备后发先至的可能性。
 
如果从网络版本看,Rel.14 NB网络除向下兼容Rel.13之外,更适合共享单车等市场的未来发展,且共享单车的体验及商业模式,也将因为Rel.14或eMTC普及而升级,但模组成本须下降到合理范围之内。
 
还有,Rel.14 NB-IoT手环面向老年人/骑行等户外运动用户,从应用场景角度考虑产品的差异化特征与规格,比如面向马拉松运动,咪咕善跑会不会推出运动类NB-IoT可穿戴设备?面向地质灾害频发地区,也可能出现心率手环与应急升空平台与NB-IoT的结合。
 
3.中国移动商用NB-IoT,是为了LTE-FDD牌照?
 
其实,NB-IoT是附着在现有移动通信网络上的M-IoT制式,同时,NB-IoT也适用于向5G网络平滑演进。
 
商用NB-IoT,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了梳理面向5G时代跨界业务的流程,NB-IoT当下主要是面向2B市场。(面向2B市场,模组需要具备安全可信)
 
面向5G网络部署,华为推进上下行解耦,满足更具经济成本的网络覆盖+兼顾容量。
 
因此,任何一家运营商不可能只有单纯的TDD或FDD接入制式,中国移动商用FDD与NB-IoT没有必然联系,但与5G有着必然联系。
 
4.NB-IoT,2018年上半年发展将远超预期
 
推动Rel.14 NB-IoT发展,体现了中国移动M-IoT商用路线阶段性重心,这个信号非常明确。
 
在北京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超过个人移动用户数之时,华为宣布对NB-IoT专利进行免费,相当于以往任何一个新兴移动通信制式商用普及率向30%挺进前给出的临门一脚,实质意义大于表态,因此,2018年上半年的进展可能远远大于业界预期。
 
今年年中,笔者曾预计年底有至少两家主流运营商力推NB-IoT的格局逐步形成,而诸如海思、锐迪科、联发科、中兴微等这些瞄准Rel.14 NB-IoT的芯片商也是推动NB-IoT产业链前行的中坚力量,而高通以多模策略先行也将为NB-IoT海外市场商用发力奠定基础。
 
不过,笔者从去年年底起一直认为,单模模组才是NB-IoT主流市场,但随着2018年eMTC开启商用,多模模组是否将成为市场主流?这中间的变量取决于商用场景和产业链主导力量的牵引。

责任编辑:吴礼得

相关推荐

三网融合中 广电营收虽低 但用户数有优势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透过重要杂志刊物,表达对政策推动“三网融合”进展并不满意,让市场解读,政策要力挺广播电视、将中国广电网路整合为一的作法可能未来逐步落实,实际作法可能是让国有有线电视公司挂牌,藉此统一全国有线电视。截至2011年5月底中国国有有线数位电视用户达到9,702万户、数位化程度达51.8%,高于电信营运商用户数5,350万户,是广电主导三网融合的优势。不过,全国广电总营收大约是三大电信营运商总营收的1/4,主要是电信营运商在行动、固网、宽频整合服务多元化、加值服务推广快速,所以,未来在三网融合上,中国移动等营运商的支持,仍是不可或缺的一块。根据大陆研究机构分析,2010年,大陆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