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霖杰:工业物联网破冰之路

2017-12-18 12:10:20 来源:通信产业网 热度:
工业物联网的发展机遇是互联网和物联网带来的信息技术发展,更加强调在生产和服务方面的应用,涉及更高价值的设备和资产(能源、运输、工业控制等),以及更高的运行安全要求。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是从消费互联向工业互联转变,为生产制造业赋能。实际上,中国目前90%以上的机器设备仍是孤立的物理对象,未实现信息连接和交互。工业物联网的潜力和前景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全球有300-500亿台机器设备有待联网。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工业物联网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浅谈笔者对促进工业物联网生态繁荣发展的思考。

 
  
我国工业物联网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
 
1、政策驱动大于市场驱动,市场活力不足。2009年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感知中国”概念,中央及地方政府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加大了对物联网行业的扶持力度。2012年工信部制度《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培养物联网产业10个聚集区和100个骨干企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汇集和产业资源整合。从市场方面而言,华为收购了英国工业物联网初创公司Neul,初期成效较为鲜见,我国其它企业的工业物联网发展成果更是少之又少。思科在第二届物联网论坛上展出了250多个工业应用案例,通用电气在2014年就通过工业物联网技术和服务为其全球客户实现了10亿美元的营收增长。相比于国外企业,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处于不知所措或观望、等待的姿态。
 
2、各层面技术成熟度参差不齐,传感器技术成攻关重点。目前,国内很多中小企业尚未实现自动化和数字化,由其独立研发设备和系统,在人力和财力方面都是很大的考验。目前主要分为专业的方案厂商、设备厂商、集成厂商、平台提供商,这正如组成木桶的四块板,总体水平由最短的板决定。同时,目前缺乏具备整合能力的企业,缺失行业标准和规范,导致底层数据获取无法读取,业务逻辑无法贯穿等现象,这也成了工业物联网高速发展和应用普及的瓶颈。
 
3、缺乏具备开放创新视野的复合性人才。传感属于工业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层,如果拥有传感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对工业物联网,乃至物联网的发展有强劲的促进作用。但仅仅是解决了这一块核心短板,而不知如何更好地将该技术融合到应用中,也还是100*0=0的结果。因此,从工业物联网发展的最初期就对人有很高要求,必须是一专多能的复合性人才。
 
我国工业物联网发展破冰思路
 
1、政府层面持续输入支持政策,逐渐从政策主导转向市场主导。政策支持侧重于具备雄厚人力财力的工业龙头行业,实行先“富”带后“富”的策略,让一部分具备实力的企业先实现工业物联网,然后普及至同类型的中小企业。众多中小企业在创新能力和执行方面具有强大的活力,政府应在资金和税收方面进行扶持发育。同时,各地政府有的放矢,针对本土特色工业,统领龙头企业牵引中小企业组建工业物联网孵化基地,实现资源的共享。
 
2、各大型工业制造企业应发挥行业资源优势,引入工业物联网方面的专业人才从制造端发起,与方案厂商、设备厂商、集成厂商以及平台供应商进行合作,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与此同时,“方案+设备”也将成为必然趋势,正如前面提到思科展出的250多个应用方案,如果仅是单纯的提供方案或设备,在开发工业制造用户时,无可避免增加用户成本。对平台供应商的要求体现在平台质量和规模,国内三大运营商借助网络接入在这方面存在优势,但随着BAT的进入,以及发挥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对运营商产生威胁。工业物联网一旦突破从0至1的阶段,将迎来复制式的指数级增长。无论是设备厂商或是平台供应商,谁在前期掌握主动权,后期将保持绝对的话语权。
 
 
3、培养具备开放创新能力的复合性人才。一方面是企业面,无论是工业制造企业、方案厂商、设备厂商、集成厂商或是平台供应商,在产业大融合的环境下,谁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必须培养在自家层面专长,在相关层面熟悉,能揉和所有层面的复合型人才。

责任编辑:吴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