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5 日,广州市公安局南沙区分局、腾讯等 10 余家单位共同发起“微警云联盟”,并于广州南沙成立,接而现场签发全国首张微信身份证“网证”。这一消息刷屏了朋友圈, 网友直呼再也不怕身份证丢了。
AI时代,身份证都要下岗?
12月25日,由广州市公安局南沙区分局、腾讯、建设银行等10余家单位发起的“微警云联盟”在广州南沙成立。活动现场,联盟成员单位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并且现场签发全国首张微信身份证“网证”。
第一批成功开通居民身份证网上凭证的市民
身份证“网证”是依据《居民身份证》,以身份证制证数据为基础,通过国家“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签发,“网证”与实体身份证芯片是唯一对应的电子映射文件。你可以理解为它是身份证的电子版,能像实体身份证那样到处刷!有了它,你不用每天随身带着身份证满世界跑!遇到需要出示身份证的情况掏出手机亮出“网证”就行啦!
一证在手,应有尽有
广州市南沙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在南沙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只要有“网证”便无需再出示居民身份证,“刷证”+“刷脸”即可办理。
实际上,“网证”应用在推出时,就对人与机构之间的身份验证做了充分考量,并准备在政务、旅业、物流、金融、交通等领域推广应用。未来,住酒店、坐高铁、坐飞机、买票、银行开卡等众多要求实名制的应用场景,都将通过“网证”实现国家法定证件及身份认证。
身份信息不再“裸奔”
科技是把双刃剑,互联网加速了信息流通的同时,也让个人隐私等同“裸奔”,个人身份证信息满天飞,身份证被盗用、冒用,身份信息泄露情况屡禁不止。
而“网证”生成过程十分安全,不会泄露任何信息,且“网证”信息与人脸、指纹、身份证芯片绑定,几乎不可能被盗取。“网证”信息由公安机关掌握、审核,用户通过“网证”采集的信息,直接对接公安数据库,由公安机关验证比对,验证过程不在互联网空间传输或存储公民隐私信息,第三方机构或他人仅能收到公安机关出具的验证结果,很难直接接触到公民个人信息。
背后的高科技——人脸识别技术
简单的操作背后,是诸多技术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据悉,“微信身份证”的刷脸技术来自腾讯优图实验室,以腾讯云作为平台对外输出,腾讯云对外输出AI技术来自于腾讯内部的AI技术团队,包括AI Lab、优图实验室、微信智聆等。此次运用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自动比对用户身份信息、人像、身份证件的真实性与一致性,这个识别比对的误判率,仅为0.0001%(百万分之一),相当于 1 亿人顶多看错 100 人,而人眼识别比对的误判率可达15%。这就意味着有了“网证”,不管用 3D 重建及人融合的软件,还是屏幕重放、打印面具、打印照片或者是双胞胎、四胞胎的人脸,也能被轻松识别,因此现在不少机场、安检、海关都陆续引入了人脸识别技术。
人脸识别技术主要是通过人脸图像特征的提取与对比来进行的。人脸识别系统将提取的人脸图像的特征数据与数据库中存储的特征模板进行搜索匹配,通过设定一个阈值,当相似度超过这一阈值,则把匹配得到的结果输出。将待识别的人脸特征与已得到的人脸特征模板进行比较,根据相似程度对人脸的身份信息进行判断。这一过程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确认,是一对一进行图像比较的过程,另一类是辨认,是一对多进行图像匹配对比的过程。
人脸识别系统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分别为:人脸图像采集及检测、人脸图像预处理、人脸图像特征提取以及匹配与识别。
人脸图像特征提取人脸图像特征提取
人脸识别系统可使用的特征通常分为视觉特征、像素统计特征、人脸图像变换系数特征、人脸图像代数 特征等。人脸特征提取就是针对人脸的某些特征进行的。人脸特征提取,也称人脸表征,它是对人脸进行特征建模的过程。人脸特征提取的方法归纳起来分为两大 类:一种是基于知识的表征方法;另外一种是基于代数特征或统计学习的表征方法。
刷脸有风险,应用需谨慎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AI技术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日常生活。人脸识别作为热门的AI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场景中。刷脸开机、刷脸购物、刷脸考勤、刷脸坐公交、刷脸取款等“刷脸业务”在这两年间迅速普及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便利。
然而便利与风险是一对孪生兄弟。2分半钟破解人脸识别门禁,彩色打印人脸照片10秒钟解锁手机……“黑客”们的一场场现场秀让很多人心有余悸。“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技术本身的“双刃剑”属性不可避免地让“刷脸”的应用存在隐私安全风险。在即将进入的靠脸生活的年代,便利与风险总是并存的,用户在享受科技的同时,也要要牢记“刷脸有风险,应用需谨慎”,采取有效措施有效保护自身信息才是王道。
AI时代,身份证都要下岗?
12月25日,由广州市公安局南沙区分局、腾讯、建设银行等10余家单位发起的“微警云联盟”在广州南沙成立。活动现场,联盟成员单位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并且现场签发全国首张微信身份证“网证”。
第一批成功开通居民身份证网上凭证的市民
身份证“网证”是依据《居民身份证》,以身份证制证数据为基础,通过国家“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签发,“网证”与实体身份证芯片是唯一对应的电子映射文件。你可以理解为它是身份证的电子版,能像实体身份证那样到处刷!有了它,你不用每天随身带着身份证满世界跑!遇到需要出示身份证的情况掏出手机亮出“网证”就行啦!
一证在手,应有尽有
广州市南沙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在南沙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只要有“网证”便无需再出示居民身份证,“刷证”+“刷脸”即可办理。
实际上,“网证”应用在推出时,就对人与机构之间的身份验证做了充分考量,并准备在政务、旅业、物流、金融、交通等领域推广应用。未来,住酒店、坐高铁、坐飞机、买票、银行开卡等众多要求实名制的应用场景,都将通过“网证”实现国家法定证件及身份认证。
身份信息不再“裸奔”
科技是把双刃剑,互联网加速了信息流通的同时,也让个人隐私等同“裸奔”,个人身份证信息满天飞,身份证被盗用、冒用,身份信息泄露情况屡禁不止。
而“网证”生成过程十分安全,不会泄露任何信息,且“网证”信息与人脸、指纹、身份证芯片绑定,几乎不可能被盗取。“网证”信息由公安机关掌握、审核,用户通过“网证”采集的信息,直接对接公安数据库,由公安机关验证比对,验证过程不在互联网空间传输或存储公民隐私信息,第三方机构或他人仅能收到公安机关出具的验证结果,很难直接接触到公民个人信息。
背后的高科技——人脸识别技术
简单的操作背后,是诸多技术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据悉,“微信身份证”的刷脸技术来自腾讯优图实验室,以腾讯云作为平台对外输出,腾讯云对外输出AI技术来自于腾讯内部的AI技术团队,包括AI Lab、优图实验室、微信智聆等。此次运用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自动比对用户身份信息、人像、身份证件的真实性与一致性,这个识别比对的误判率,仅为0.0001%(百万分之一),相当于 1 亿人顶多看错 100 人,而人眼识别比对的误判率可达15%。这就意味着有了“网证”,不管用 3D 重建及人融合的软件,还是屏幕重放、打印面具、打印照片或者是双胞胎、四胞胎的人脸,也能被轻松识别,因此现在不少机场、安检、海关都陆续引入了人脸识别技术。
人脸识别技术主要是通过人脸图像特征的提取与对比来进行的。人脸识别系统将提取的人脸图像的特征数据与数据库中存储的特征模板进行搜索匹配,通过设定一个阈值,当相似度超过这一阈值,则把匹配得到的结果输出。将待识别的人脸特征与已得到的人脸特征模板进行比较,根据相似程度对人脸的身份信息进行判断。这一过程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确认,是一对一进行图像比较的过程,另一类是辨认,是一对多进行图像匹配对比的过程。
人脸识别系统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分别为:人脸图像采集及检测、人脸图像预处理、人脸图像特征提取以及匹配与识别。
人脸图像特征提取人脸图像特征提取
人脸识别系统可使用的特征通常分为视觉特征、像素统计特征、人脸图像变换系数特征、人脸图像代数 特征等。人脸特征提取就是针对人脸的某些特征进行的。人脸特征提取,也称人脸表征,它是对人脸进行特征建模的过程。人脸特征提取的方法归纳起来分为两大 类:一种是基于知识的表征方法;另外一种是基于代数特征或统计学习的表征方法。
刷脸有风险,应用需谨慎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AI技术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日常生活。人脸识别作为热门的AI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场景中。刷脸开机、刷脸购物、刷脸考勤、刷脸坐公交、刷脸取款等“刷脸业务”在这两年间迅速普及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便利。
然而便利与风险是一对孪生兄弟。2分半钟破解人脸识别门禁,彩色打印人脸照片10秒钟解锁手机……“黑客”们的一场场现场秀让很多人心有余悸。“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技术本身的“双刃剑”属性不可避免地让“刷脸”的应用存在隐私安全风险。在即将进入的靠脸生活的年代,便利与风险总是并存的,用户在享受科技的同时,也要要牢记“刷脸有风险,应用需谨慎”,采取有效措施有效保护自身信息才是王道。
责任编辑:吴礼得
相关推荐
失误集锦:2017人工智能领域的那些事儿
今年,人工智能项目AlphaGo和Libratus分别击败了人类玩家的最优秀的围棋选手和扑克玩家。虽然这些里程碑表明了近几年人工智能的发展程度,但许多人对新兴技术的整体成熟度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在过去12个月中出现的一些有关人工智能的小失误。被面具破解的人脸识别 面部识别技术(Face ID)是解锁新型iPhone X的面部识别技术,被誉为迄今为止最安全的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