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年,不仅谷歌,亚马逊,苹果等国外厂商大举进军智能音箱市场,国内传统硬件厂商和互联网厂商更是争相入局“圈地”,包括小米,阿里巴巴,联想,京东等。近日,国内运营商亦宣布推出智能音箱新品,欲分市场一杯羹。步入2018年,可以预见会有更多同类产品亮相,整个市场也将厮杀更加厉害。挂上“AI人工智能”之名的智能音箱,到底能否真如商家所宣传的是智能家居的“入口”,促进智能家居普及还有待观察。
苹果HomePod音箱
腾讯小Q智能音箱
不同形态的智能语音产品
智能音箱“扎堆”市场其实多是“初级形态”
目前市场上智能音箱的品牌与型号很多,价格从上百元至上千元不等,并且各家都声称拥有强大的智能平台与海量的内容资源。然而,贴上“智能”标签的并非都是真正的“智能”音箱,有的仅支持蓝牙,无线网络链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播放终端上的音乐。这些只能说得上是“初级形态”的智能音箱。目前,业界所定义的智能音箱,是一款具备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内容以及互联网服务内容,同时,可扩展更多设备,内容的接入的智能终端产品。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智能音箱包括亚马逊回应,谷歌首页,京东叮咚,小米AI音箱,天猫精灵X1,腾讯小Q,喜马拉雅AI音箱等,消费者在购买时最好看清楚支持哪些品牌家电产品进行互联互通。
用户通过语音控制音箱,接受指令后,它能播放音乐或者回答简单的问题,连接到家中的灯光,恒温器,电视机等,同时还能像“朋友”一样与用户聊天,播放音乐,新闻,网购下单,叫车,订外卖等,这些都是目前已在市面上出现的智能音箱带来的场景。未来,智能音箱的延展性亦会更为丰富,而且内容功能会更细分。
国内外厂商争相发力但智能家居入口并不兼容
亚马逊回声从2014年首次登场,到2016年,2017年年苹果Homepod,谷歌主页,微软调用的陆续“进场”,国内外厂商“圈地”的风潮更是越演越烈。根据业界透露的数据,单单在深圳就有200多家厂商在做智能音箱。一个小小的音箱能获得众多硬件厂商以及互联网企业的“争抢”,是因为它被视为智能家居的入口。
智能音箱能否成为智能家居的中心?其实不好判断。科大讯飞研究院副院长王士进接受媒体采访表示,这个可能更多的是让用户和市场进行选择,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设备,大家都觉得使用便捷的人机交互做承载是一个趋势。
另外,各家厂商亟需解决的是旗下产品能兼容多少款智能家电。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智能音箱不能“控制”家电是用户常遇到的问题。“如果真的要来控制家中的电器,几乎要将家电都换了。现在主要是放在家里听歌,听电台,接受天气预报等。”消费者张先生坦言。
然而,运营商的思路与硬件厂商,互联网企业有些不同,它们更着眼于自身智能家居开放平台搭建。据悉,中国电信推出的“小翼”智能音箱,可实现对中国电信的天翼高清,视频通话,家庭云等业务,以及众多品牌的家电类,安防类和生活类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如何保护隐私成业界关注焦点
正当各大厂商都在积极将智能音箱“推进”到个人消费者家中时,隐私安全问题也陆续让人关注。近日,美国一消费者保护组织出具的一份报告显示,来自亚马逊和谷歌的专利申请曝光了其智能音箱是如何“偷听”用户的。研究警示,在不远的将来,智能音箱可以监听到你的一切,从一些机密的对话,到你冲厕所的习惯,无所不包。智能家居产品的新版本甚至可以收集用户数据并向其推销相应产品。
“这并不意外,道理也很简单,例如一些应用要开启你手机上麦克风的功能时会征询用户是否同意,但是智能音箱则不需要,因为它是利用语音进行交互,因此它对你日常。生活过程中的声音十分敏感”业内人士解释说。
不过,大部分的智能语音设备只有在听到“唤醒词”时才会做出反应。也就是说,只有它们被触发后,特定的单词短语才会被记录下来。安全专家建议,如果你担心日常生活中智能音箱会收到你的私人对话,可以手动关闭设备,或者改变账号的设置,业界建议,对于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厂商要有严格的标准,从获取信息的终端设备就要对用户数据进行模糊处理,在信息源处就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责任编辑: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