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 智能音箱这回“山寨”不动了

2018-01-08 11:04:15 来源:北京晚报 热度: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微型投影仪……以往每当一款电子产品掀起市场潮流后,山寨电子生产商们便会蜂拥而上,各种仿款很快就从深圳的华强北流向各地。但当智能音箱成为互联网巨头热捧的风口时,北京晚报记者走访了北京不少电子商贸城发现:这次中小音箱厂商们面对智能音响的产业升级,犯难了。
 
电子城难见智能音箱踪影
 
与前些年“山寨”手机、“山寨”上网本所展现出的疯狂不同,面对智能音箱,“山寨厂商”们正陷入集体踌躇中。近日,记者来到了科贸电子城和鼎好电子商城,发现在中关村的消费电子商场中,摆满了各种国产品牌音箱以及山寨音箱。“现货基本都是蓝牙音箱,从几十块到两三百块的都有。”科贸电子城三楼一商户对记者表示,能支持语音互动的智能音箱目前还没有“山寨品”,“这东西价格至少四五百,柜台上不会往外摆,现在厂家供货多和销路好的还是便宜的蓝牙音箱。”
 
而目前中小厂商对智能音箱的认知情况也有待提高。“能够支持语音交互?你说的是语音蓝牙音箱么?”鼎好电子商城一音箱专卖店店员对记者表示,目前能提供的仅有语音蓝牙音箱,不过她表示语音蓝牙音箱的识别率并不高,“你还不如在手机上装个APP,用手机的语音识别控制蓝牙音箱,效果更好。”
 
更有趣的是,在记者的随机探访中,竟然有好几家音箱卖家表示不知道智能音箱为何物,甚至和当下正火的智能机器人混为一谈。“你要能说话控制点歌的音箱?有啊。”科贸电子城二楼一卖家掏出个外形酷似音箱的智能早教机给记者做演示,“你看能说话,能语音放儿歌还能说绕口令,是不是你要的那种音箱?”
 
山寨智能音箱不太可能
 
“想要山寨智能音箱难度太大,基本不可能。”在科贸电子城,一位来自深圳的供货商李先生对记者表示,以往的电子产品只要做拆解,一个个元部件地研究仿制,不出俩月就能有产品成型,“哪怕VR头盔我都能做,但智能音箱不同,它的关键是软件而不是硬件,你光造出个音箱来没用,现在很难找到一个成本合适的语音技术服务商和内容供应商。”
 
事实上,在人工智能时代,互联网巨头们也面临这种底层语音交互技术难复制的“巴别塔倒塌”困境。记者询问了目前国内主流的智能音箱品牌,如科大讯飞的叮咚智能音箱、阿里的天猫精灵、喜马拉雅FM的“小雅”智能音箱以及小米的AI音箱,均被告知目前只支持中文普通话交互。同样,亚马逊的Echo和谷歌的Google Home,则只支持英文交互。“讯飞目前的技术是靠语音合成、语音测评、声纹识别等方面十几年的积累实现的,不可能直接复制国外的语音识别技术过来。”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表示。
 
“咱不用说技术,就拿智能音箱需要的麦克风来说,次品率就特别高。现在一个所谓的山寨代工厂最多百十来号人,干不了这活儿,主要还是挣传统音箱的钱,毕竟目前还有市场。”李先生表示,随着一些互联网品牌的崛起,山寨音箱厂商的利润空间正被进一步压缩,只能靠成本几十块钱左右的蓝牙音箱走量赚取薄利,“可以说,这一波智能音箱热潮和山寨厂商关系不大,基本是巨头的游戏。”
 
平台比硬件本身更关键
 
事实上,力图将智能音箱打造为未来智能家居乃至语音交互的入口,是一年多以来多家互联网巨头对外传递的理念。“智能音箱最大的价值是硬件背后的能力,即通过语音交互形成一个能提供各种服务的云平台。” 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表示,就智能音箱来说,打造内容服务平台比硬件本身更关键。
 
不过,对于目前智能音箱国内国外难以打通的现状,一业内人士认为基于智能音箱的服务,“除了语言问题,围绕着服务内容、版权问题等,每个国家的法令、政策都不一样。短时间内很难打通,还是要立足本地化。”他认为做好自己的服务特色恰是国内智能音箱发展的着力点。

责任编辑:吴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