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一个孕妇佩戴的智能手表提示她即将临产,同时一辆无人驾驶汽车也已经接收到这些信号并启动车辆接孕妇去医院。
路上,无人驾驶汽车自动将孕妇的身体状况通知了医院和她的丈夫。孕妇只需要通过车联网视频,按照医护人员的指示调整呼吸。无人驾驶汽车则自动选择行驶路线,避开拥堵路段,把孕妇安全地送到医院。
抵达时做好救护准备的医生和孕妇的老公也已经等在门外……而这部聪明的奥迪轿车则安静地退去,自行寻找停车位,并利用e-tron无线充电技术开始了充电。
这不是故事,当然也不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而是奥迪为其自动驾驶技术推出的电视广告。
即便如此,也足以令围观群众充满憧憬,问题是,展现在亿万公众面前如此美好而又理想的出行方式何时才能真正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
事实上,奥迪之所以在央视以及各大主流卫视黄金档播放上述电视广告,正是因为其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的一些成就。
2017年7月发布预计2018年在欧洲上市的全新奥迪A8,奥迪号称这是全球首款搭载L3自动驾驶的量产车,已经实现了自动泊车以及不高于60公里时速下的自动驾驶,包括停车、加速、转向、本车道上的制动等,驾驶员可以松开加速踏板和方向盘。但是驾驶员必须保持警觉,在收到系统提示时重新接管汽车。
也就是说,在欧美法律允许的地方,具备L3自动驾驶的汽车将在2018年成为用户购车的选择。
2017年,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无疑是发展最火热、最吸金以及吸睛的领域之一,几乎每一天都会有相关新闻,几乎每一个初创公司都会融到或多或少的投资。
从2018年初举行的美国消费电子展(CES)上很容易就能发现,它已经被自动驾驶抢了风头,全球各地与出行相关的传统车企、科技公司、传统供应商、新造车企业以及初创公司,纷纷带着自己最新的技术成果和产品亮相拉斯维加斯。
麦肯锡预测,2025年自动驾驶行业预计会形成2000亿~19000亿美元的市场。毫无疑问,会有越来越多的玩家纷纷涌进这个领域。
2018年,L4自动驾驶将来到我们身边,但是在封闭区域、特定线路环境下。
恰如驭势科技CEO吴甘沙所言,全开放场景的无人驾驶系统太复杂,无法保证没有bug,也就无法保证不出事故。在这种情况下,从封闭场景、中低速工况下切入无人驾驶则是商业化落地的首选。
驭势科技已在停车场、机场开始试运营无人驾驶摆渡车。智行者也已经在多个园区推出了无人驾驶的环卫车。主线科技在水库、矿区等可控场景下的L4自动驾驶技术也取得了飞速发展。景驰科技也提出2018年在安庆投放数百辆无人车提供“机器人出租车”叫车服务。百度与金龙达成战略合作,宣布将于2018年7月小批量产合作研发的无人驾驶微循环车,并进行试运营。
不难推测,以当下各企业的发展节奏,大众消费者在上述场景体验无人驾驶已经不是难题。但是,对于全开放场景下的无人驾驶,就没有这么乐观了。
目前全球至少有19家企业立下flag(目标),宣布在2021年推出无人驾驶汽车,也有一些新创技术公司比如景驰科技,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无人驾驶量产车型的运营投放。
虽然flag立下了,能不能如期实现又是另外一回事。
2012 年,谷歌CEO Sergey Brin曾说,不出5年,自动驾驶汽车就会成为一种大众选择。5年已去,对于大众而言,自动驾驶依然还是停留在宣传片中。
特斯拉的Autopilot 2.0自动驾驶硬件早在一年多以前就已经准备就绪,有超过3.5万名特斯拉车主购买了3000美元的“完全自动驾驶功能”程序包,然而,直到现在特斯拉还没有正式启用此功能。这倒是符合马斯克一贯喜欢跳票的风格。
沃尔沃早在2014年就在瑞典启动了自动驾驶汽车项目Drive Me,2017年承诺将为瑞典哥德堡地区的家庭提供100辆自动驾驶越野车(能独立行驶至少30英里)。不过在2017年底,沃尔沃选择向后推迟这一目标,并且是四年。
福特汽车新CEO吉姆•哈克特(Jim Hackett)也在上任后公开表示,前任CEO菲尔兹(Mark Fields)制定的2021年发布全自动驾驶车辆的目标太过激进,他认为自动驾驶还是要循序渐进。
这也是英伟达汽车业务高级总监Danny Shapiro为什么说“自动驾驶汽车行业才刚刚起步,这将是几十年乃至数十年的发展”。
所以,不能指望自动驾驶汽车在2018年能出现什么突破性的进展,可以肯定的是,无论L4还是L3都还无法实现量产上路行驶。
甚至部分调研机构认为2025年之前,由于法规和相关方案发展上的限制,L4、L5自动驾驶能力要上路恐怕还是不可能的任务。
自动驾驶前进的道路上,传感器和芯片等硬件上的阻力会越来越小,基础设施建设、新产业链的融合以及法律政策等将成为阻碍它快慢与否的更关键因素。
责任编辑: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