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运营商流量大战 谁能“笑傲群雄”?

2018-01-29 16:48:09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热度:
移动用户净增实现翻倍增长、4G用户净增连续两年突破6千万户、用户上网满意度排第一、用户平均每月使用流量达到惊人的3.5GB……这些数据足以证明,在2017年运营商行业掀起的流量大战中,中国电信“笑傲群雄”。

 
2017年,国内4G业务全面商用的第三个年头,用户流量消费呈现井喷爆发之势。中国电信在这一年围绕流量“大做文章”,引领全民流量不限量时代的尽早到来,进一步降低资费水平和套餐门槛,满足了用户日益增长的流量消费需求,同时也推动了自身4G业务的快速发展、用户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
 
——“傲娇”数据一串串 这是“丰收之年”——
 
2017年,对于中国电信的移动业务发展来说,堪称是“丰收之年”,一项项“傲娇”的数据就是明证。
 
移动用户净增实现翻番
 
2017年,三家运营商在移动用户净增方面都取得不错成绩,净增数量都明显高于上一年。在这其中,中国电信表现得最为抢眼。
 
2017全年,中国电信的移动用户净增3496万户,占全年行业净增用户的37.4%,净增用户实现翻番,创4G牌照发放以来的新高。2016年和2015年,中国电信分别净增了1710万户和1228万户移动用户。
 
和2016年相比,2017年中国电信的净增用户规模同比增长了104.4%,增速远远超过其他运营商(69%、76.7%),至少领先了27个百分点。
 
4G用户净增再超6千万户
 
在4G用户增长上,中国电信在2017年也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
 
2017年,中国电信的4G用户净增了6017万户,连续第二年超过6000万户。至2017年末,中国电信的4G用户总数达到1.82亿户,市场份额达到18.1%,相比2014年的7.1%市占率题提升了11个百分点。
 
月户均流量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国内用户平均每月使用多少流量?
 
根据工信部数据,2017年11月份,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2.39G,同比增长了1.5倍左右。
 
那么,中国电信的手机用户平均使用多少流量呢?答案惊人!为3.5GB。同比增长了3倍。
 
2017年12月国内用户的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数据目前尚未披露,不过可以肯定是,数据虽然会增长,但是离3.5GB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换而言之,中国电信手机用户每月户均3.5GB流量已经远远超过运营商行业平均水平。
 
用户满意率行业内第一
 
金杯银杯,不如客户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用户的夸奖!对于运营商来说,用户的满意率同样是最重要的。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电信终端产业联盟第九次会员大会,中国电信市场部总经理王国权表示,中国电信移动用户的上网满意度达到75.93,位居行业第一。
 
——推动流量消费升级 举措频频赢得满堂彩——
 
2017年,中国电信采取了诸多措施,大力推广大流量套餐,引领着流量不限量潮流,进一步降低流量资费,通过跨界合作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这些举措产生了积极的化学反应,在用户群体中赢得满堂彩。
 
发力不限量套餐 引领全民流量不限量时代
 
2017年,中国电信之所以能在移动业务发展上收获丰收、在流量大战中占据上风,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中国电信引领了全民流量不限量潮流。
 
早在2016年,中国电信在部分省市就推出了不限量套餐,比如在北京推出的磅礴卡等等。进入2017年,中国电信的“十全十美”不限量套餐在全国范围内推出,力度更大内容更优惠。根据套餐档次的不同,用户不仅可以享受到本地流量或全国流量不限量,而且还可以享受高速的光纤宽带上网和4K IPTV服务,将全家人的通信需求“一网打尽”。比如在上海,用户办理“十全十美”国内不限量套餐(299元档),就可享受国内不限流量、1500分钟国内通话时长、500M光纤宽带和4K IPTV服务等等。
 
流量不限量套餐受到了用户的极大欢迎,据悉,2017年中国电信不限量套餐新增用户达到了惊人的5000万户,足见这款套餐的魅力。
 
流量资费降低 让用户放心用大胆用
 
去年底时,工信部公布了2017年“提速降费”工作取得的成果,其中之一就是:手机上网流量平均资费降至26元/GB。这和之前的资费水平相比降低了很多,不过这并不是最低水平。
 
2017年,中国电信推出了天翼大流量套餐,满足了用户手机上网大流量的需求,同时降低了资费门槛。以39元档天翼大流量套餐为例,月费39元,套餐内包含2GB国内流量和100分钟通话时长。计算下来,每GB流量费不到20元。相比之下,其他运营商月费相近的套餐只包含了300M国内流量和80分钟通话时长。对比下来,天翼大流量套餐的流量资费便宜的不是一点半点。
 
而在天翼大流量59元和99元档套餐中,分别包含了5GB国内流量+200分钟通话时长,和20GB+300分钟通话时长,每G的流量资费更是低至12元和5元左右,堪称真正的“白菜价”。
 
这只是中国电信不断推动流量资费不断走低的措施之一。有数据为证:中国电信的手机上网流量单价在前两年分别下降33%和37%的基础上,2017年进一步下降约40%。
 
频频跨界合作 互联网手机卡让年轻用户欢欣
 
2017年通信行业的一大热点是,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亲密牵手,推出了种类丰富的互联网手机卡,满足了年轻互联网用户的需求。中国电信是互联网手机卡的积极推动者,至2017年底推出了30余款各类互联网产品,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比如中国电信和小米2017年合作推出的米粉卡,套餐门槛相当低,而且日租卡的计费模式很灵活,当天用了流量就收费,不用则不收费,非常受年轻人欢迎。
 
再如中国电信和阿里巴巴推出的阿里鱼卡,阿里体系的一些移动互联网应用,比如优酷、虾米、高德等,用户都是免流量费使用,在套餐外资费上则采取了日租卡的方式。
 
还有“关心卡”、“酷视卡”、“爱享卡”、“驴粉卡”、“网易红卡”……这些互联网手机卡各具特色,更好满足了细分人群的需求,同时大幅降低了资费门槛。
 
首创全流量计费 为用户带来更好体验
 
“怎么办?我套餐内的流量不够用,但是通话时长总是用不完”。以往,经常会听到用户发出这样的抱怨。
 
一直以来,运营商采用的是语音、短信、流量分开计费的方式,搁在以往这很合适,但是流量消费成为主流之后,这给用户带来了不便,没有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流量需求,同时没用完的语音通话时长“白白浪费掉”实在可惜。于是,用户的抱怨声越来越多。
 
为了在流量为王的时代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中国电信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了全流量计费模式,语音、短信可折算为流量计费,打了1分钟的电话,就折算成1M流量进行统计。这使得套餐更加简化,套餐内容简单易懂,也让用户走出了套餐内流量不够用、语音时长却用不完的尴尬。
 
2017年,采用全流量计费的中国电信“乐享家”套餐在全国范围内风靡流行,受到用户追捧。

责任编辑:吴昊

相关推荐

评论:电信运营商等待麦秋

2009年5月17日,距离小满只有4天,但这未必就是运营商“等待收获之季”。立夏刚过,3G尚未“大展拳脚”,价格战就如火如荼开始了:浙江移动TD套餐每月60小时包月达到80元;北京联通WCDMA最低套餐98元,语音费用最低达到0.24元/分钟;北京电信则推出160元包300小时的上网费用……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可以说,在收获来临之前,就已经有作物枯萎了。3G带来的仅仅是盛夏般的价格战吗?运营商何时才能等到利润的“麦秋至”?电信业的赢利密码截至2009年3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手机用户分别到达4.77亿、1.37

电信运营商论剑 增值业务决定成败

对于三家运营商增值业务方面的部署,Gartner公司手机行业分析师Sandy沈认为,对于运营商来说,3G规模能否扩大,关键在于能否推出足够多、且有足够吸引力的3G业务;也就是说,增值业务的业绩将决定运营商在3G时代的成败。5月17日,中国联通的WCDMA网将投入试商用运营。从此,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之间的3G大战正式展开。在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吕廷杰看来,3G之战除了将给用户带来新的体验外,还会造成运营商进一步优胜劣汰,最终形成两家巨型运营商相互竞争的格局。电信专家此番“双寡头”预言会否成真?从三家运营商3G起跑姿态中,或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增值业务部署各有侧重5月11日,中国移动投资5亿

电信:三大运营商火拼手机电视 寄望试商用期圈地

尽管中移动手机电视业务在经历奥运期间短暂的火爆后始终未能走出低谷,但是这并不妨碍其他运营商看好该项业务。日前,《通信产业报》(网)记者独家获悉,中联通将在5·17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推出手机电视业务,开展试商用,预计到2009年10月正式收费。显然,曾经波澜不惊的手机电视市场即将引入新的竞争者。联通出马在中移动看来,中联通WCDMA制式终端与业务的丰富将是最大威胁,手机业务无疑正是这样的威胁。据《通信产业报》(网)记者了解,此次中联通将在“5·17”推出的手机电视业务将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中移动的做法。例如,在内容来源上,中联通几乎与所有中移动的内容提供商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且在资费政策借

电信运营商积极布局SNS:短期内对业绩影响不大

中国移动旗下的SNS网站139.com5月20日在广东省上线。去年,中国电信与北京神州恒基签署合作协议,与该公司合作共同推出虚拟3D时尚社区ChinaQ,正式进军社区平台。去年10月15日,新联通在挂牌成立的同时,其旗下的SNS网站——“新乐园”也悄然上线。运营商进军SNS,一方面是巩固各自积累多年的庞大用户资源,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加用户的黏度。从短期看,运营商进军SNS对各自的业绩影响不大。运营商积极布局SNS在运营商看来,天然的优势加上巨大的诱惑是他们进军SNS的理由。“运营商进入SNS,一方面是巩固各自积累多年的庞大用户资源,另一方面,通过推出自己的SNS站点为用户提供新的增值服务,增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