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撕掉标签,做实产业和应用

2018-01-30 20:30:41 来源:人民邮电报社 热度:
“不展示点儿人工智能的应用,都不好意思跟同行打招呼。”一位刚参加完CES的业内人士发出这样的感慨,人工智能的火爆由此可见一斑。除了火遍各大展会,人工智能还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长期占据媒体头条,备受资本追逐,无疑是当今新兴技术领域当仁不让的焦点。如果说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还处于热炒概念期,那么2018年产业和应用将进入务实发展阶段。

回眸2017年,一系列支持和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频频出台。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培育壮大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兴产业,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7月20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30年使中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11月15日,科技部公布了首批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将依托百度公司建设自动驾驶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阿里云公司建设城市大脑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腾讯公司建设医疗影像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科大讯飞公司建设智能语音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12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将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推动建设相关领域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加大应用力度,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突破发展,并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人工智能重点产品规模化发展、人工智能整体核心基础能力显著增强、智能制造深化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支撑体系基本建立的目标。

2018年,随着我国人工智能顶层设计规划和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产业链将齐心协力把应用和产业做实。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空间巨大。截至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已达到239亿元。有机构预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年均复合增速达40%以上,到2018年将达到381亿元。专家认为,与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的美国相比,我国虽然在前沿基础算法领域略逊一筹,但是,我国在数据资源、标注成本、市场规模、应用场景四大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并且国家大数据、物联网战略的持续推进,又能为人工智能提供更多的数据样本和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将深度应用于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制造业将成为人工智能最先落地的行业之一。“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明确要求,而人工智能就是智能制造的“题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晖表示,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将会成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工业互联网也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工业体系最重要的载体。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已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在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改造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人工智能有望在垂直行业迎来从点到面的进展。现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视频图像身份识别系统、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智能翻译系统、智能家居产品等智能化产品层出不穷,这些智能化产品已有较好的技术、产业基础,部分细分领域的产品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有望实现规模化发展,并带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业中的深入应用。

消费类市场的创新应用推陈出新速度更快,天睿借助人工智能推出通讯信息诈骗识别分析系统、小米研发出智能跟随旅行箱、三星新上市的智能手机把语音作为“入口”、国内还有机场把人脸识别作为安检的辅助手段……可以预见,今年会有更多让我们惊奇的应用不断涌现。

关键技术有望实现新突破。一直以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就面临着智能传感器、神经网络芯片、开源开放平台等软硬件基础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困扰,对产业发展可能形成制约。现在,整个产业在把强项做强的同时,还应重点瞄准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加快创新发展,夯实基础,补齐短板:业内涌现了地平线、中科寒武纪等一大批人工智能芯片的企业;华为在麒麟970芯片中嵌入神经网络处理器;百度的AI开放平台构建起包括基础层、感知层、认知层、平台层等在内的完整人工智能技术布局;我国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也在不久前上线,能够提供宝贵的数据与服务资源。

产业进展有目共睹,但是,人工智能毕竟是一个新兴领域,在高歌猛进的同时,需要警惕浮、散、茫的问题。

浮,指的是产业中存在不少伪人工智能、概念型人工智能、不可及型人工智能。冷静观察不难发现,有些企业为了蹭行业热度,把数年前的自动化产品贴上一纸人工智能的标签,作为创新型人工智能产品推出;有些“概念型产品”似乎永远只存在于企业的宣传片和展会上,而并没有实质的产业化推进;还有些人工智能应用的价格高高在上,比如动辄上千美元的智能机器人,让人望而生却。

散,指的是产品的重复化、碎片化。现在,我国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无人机制造大国,于是大量企业“组团”涌入,在各类展会上,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扎堆展示无人机,但其实许多无人机的功能并无二致,可想而知,最终只能通过价格战来定生死。同时,不少人工智能产品抛开产业链“遗世独立”,比如许多企业都在推广的智能音箱、个人助手应用,这些应用只能和自家产品适配,而不能打通行业的大通道,体系化思路还不明确,这就需要业内联手,构建技术标准和体系。

茫,指的是人工智能产业和技术的信息不对称。专家指出,我国人工智能在应用层面和全球领先国家相差无几,但是在算法等基础技术研究层面仍然薄弱,很多在实验室验证了的具备高识别率、高成功率的技术,一旦进入现实的场景,其可用性、可靠性就急剧降低。同时,不少产业平台上的创新成果又很难与应用紧密融合。只有把技术的基础打牢,才能构建更加丰富的应用。

无瑕不成玉。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将进入一个更为务实的年份。随着政策逐步落实、技术加强应用转化以及更多智能产品的推出,我们有理由对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化创新发展抱有更大的期待。

责任编辑:吴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