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答题热情已被点燃,当务之急应正确引导干预

2018-02-12 10:38:58 来源:澎湃新闻 热度:

北京网信办就“答题将港台作为国家”约谈花椒直播,责令整改。
 
近来,网络直播答题迅速走红,引来很多人关注和参与。这种“直播+知识”的新兴传播方式,固然有利于知识的普及,但一些平台审核把关不严,导致所出题目缺乏知识含量,甚至出现低俗炒作、拜金主义、严重政治错误等现象,负面效应也随之而来。
 
平心而论,在社会愈加尊重知识文化的当下,答题节目可谓生逢其时。何况,各家软件、节目均以巨额奖金为卖点,对广大网友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如此一来,与身边的亲朋好友共同参与答题,“通关”后不仅能够收获赞许的眼光,还能得到一笔奖金、学到新知识,何乐而不为?
 
可惜好景不长,直播答题最近接连遭遇当头棒喝,退潮迹象愈加明显。1月30日,被视为直播答题先驱的“头脑王者”微信小程序,因违反《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而被暂停服务。此前,“百万赢家”直播答题中将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作为“国家”列入问题,被依法约谈,责令全面整改。
 
这不禁让人疑惑,寓教于乐、又能让网友精神与物质双满足的知识问答缘何盛极而衰、迅速衰落?
问题设置不合理、甚至不合法难辞其咎。有的存在明显的事实错误。比如,把“肉夹馍”划成江苏小吃,令答题者啼笑皆非;有的毫无知识性可言,比如问四个汉字共有多少笔画;有的关注明星绯闻、八卦,沦为追星的工具。至于如前文所述,将国家主权视若儿戏的设置,更显示出知识问答中的不少题目公然无视国家法律,有哗众取宠、混淆视听之嫌。
 
知识问答为何偏离了正确轨道,逐渐滑向低俗炒作的深渊?平台和软件监管不力、审核不严,是一大主因。“头脑王者”题目收集依靠网友的“众筹”,自然难以保证问答的质量和水准。而不少平台明知偶像明星的绯闻与知识扯不上边,仍放任不管,造成问答节目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局面。
这些现象,暴露了当下众多同类节目的本质:它们不过是依靠有奖答题吸引流量的营销而已。对某些商家而言,网友能否学习到知识不在其考虑的范畴,而从中谋利、获取资源,才是它们的第一要务。 
 
将金钱奖励与获取知识捆绑在一起,是对学习这一超脱功利性的人类活动的扭曲和玷污。由于资本与知识之间格格不入的关系,致使众多新媒体将知识、观点进行信息化、平面化的简单粗暴式处理,缺乏知识互动、交流应有的深度。所以,这些质量低下、夹带浓重铜臭味的知识问答节目的衰落,看似突然,实则必然。 
 
当然,无需因为知识问答暴露出的问题而彻底否定它的价值。这轮知识问答的热潮,恰恰证明公众对于学习知识的热情和喜爱。因此,当务之急应是进行必要的正确引导和干预,将知识问答节目拉回正轨,让它们为受众带来愉悦的同时,也能传播正确的三观。 
 
开展网络直播答题的企业,积极进行自查自纠自是应当,此外,不妨引进专家参与和评估机制,建立权威知识题库,科学合理设置题目,切实提高知识含量。让题目为学习知识服务,才能吸引到真正的忠实粉丝。 
 
直播平台要出好题,政府监管部门也应对直播答题的题目来源、设计标准和程序加强规范和监督。同时,建立平台与监管部门之间的长效沟通机制,加强双方合作、互通有无,把富有知识含量的题目呈现给广大网友。 
 
公众对于学习知识的热情已经被点燃,社会各界不妨加倍珍惜、趁势而为,为知识问答设计更为合理科学的标准,将这些节目纳入正规化、法制化的轨道。一旦知识性与参与性能在节目中得到完美融合,相信知识问答将会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陈舒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