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广播电视网络架构与业务生态

2018-03-05 09:44:59 来源:广播电视规划院 热度:
现有的广播电视网络是基于传统的广播电视技术体系,其核心是将广播电视分为制播域、传输域和覆盖域。而未来广播电视网络将颠覆传统广播电视技术体系,将以用户为中心构建全方位的信息生态系统,使信息突破时空限制,通过无缝融合的方式,便捷地实现人与媒体信息的智能互联,为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信息盛宴。

本项目研究的未来广播电视架构如图1所示。其中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媒体工场、媒体大脑、智能分发以及智能监管四大部分。

 

 

图1 未来广播电视架构图

1、媒体工场:内容的生产平台

随着技术的进步,网络带宽的持续增长,未来的广播电视,在现有内容的基础上,必定会出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等内容形式;在内容生产的方式上,必定会出现机构生产、个人生产和人工智能生产等新的生产形式。

“媒体工场”要打破目前四级办广播电视的内容制作体系,变为以顶层设计式的策划为核心、突出前后期协同合作和资源整合的集团化内容制播新机制;从而实现中央工坊、行业工坊、自媒体工坊和人工智能工坊等多种生产方式相融合的产业态势。

“媒体工场”生产的节目天然的与多类型终端、多样化的传输链路、大众化需求以及个性化需求相匹配。在“媒体工场”,无论是专业机构还是个人都可以直接通过个人电脑或者移动终端制作节目,完成节目内容的创建、编辑、发布和共享。从节目本身来说,能实现与广播、电视、网站、移动终端等任何传播渠道的智能匹配;同一平台制作的节目可在电视屏幕、投影设备、桌面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网络播放器、AR/VR设备和全息设备等各类终端显示。

“媒体工场”会促使传统广播电视内容提供商变成一个聚合型媒介平台,吸引更多受众参与节目内容的制作,交流讨论和创造。观众可自己参与演绎故事中的一部分,让观众拥有更真实、直接的互动,最终实现用户以一种新的、深度交互的方式来访问内容,参与互动的观众之间的交互本身也形成了一种媒体内容,基于云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语音识别技术,打造具备深度学习能力的媒体内容,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从而实现每类人有每类人的内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体验。

2、媒体大脑:内容与网络资源的管理调度平台

“媒体大脑”将以业务需求为引导,融合单向广播和双向交互,突破多源新媒体内容云架构服务、多源数据组织封装等关键技术,形成网络内容智能传送新模式。为广大用户提供个性化与高质量混合的媒体服务,提升信息消费质量,从而带动数字媒体终端产业向跨网络融合和交互化方向发展,并将拓宽媒体内容和广告等增值运营业务的巨大市场。

“媒体大脑”是为了应对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全媒体融合发展而构建起的一个可以在用户、内容和网络之间实现统筹配置、有效整合、灵活调度的中枢系统,从而为未来媒体发展构建起一个开放、融合的态势和“内容”、“渠道”、“用户”和“网络”四者并重的格局,从根本上确保用户可以通过任何终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需要的任何质量的任何内容。

为实现这样的目标,“媒体大脑”将基于全新网络融合的思路,通过对用户、内容和网络资源状况的汇聚、挖掘和分析,达到内容、用户与网络的适配,有效提升智能融合媒体网的系统能力,实现资源统一调配。融合媒体大脑将实现的是“内容”、“渠道”、“用户”和“网络”四维立体融合,真正在海量全媒体内容和用户个性化需求之间搭建起智能、高效的渠道,并提供网络服务。

3、智能分发:媒体内容的分发平台

智能分发平台将解决视听传播信息量指数级增长与单一网络信息传输和处理能力线性级增长之间的矛盾,缩小文化传播的城乡差距,满足主流文化传播的公益性要求。同时,对于用户的多屏、多场景和多视角需求,平台也将对内容进行智能分发,使同一份媒体内容,能够适应不同场景、不同屏幕和不同网络的传输需求。

考虑到用户多样性的需求和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造就了多种网络长期共存、相互补充的现状,如:当前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正逐步实现融合互通。智能分发平台的主要特征即是采用异构网络协同配合来实现新媒体的智能传输,不拘泥于广播电视覆盖网或双向覆盖网,而是两种网络协同配合。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广播电视覆盖网中的无线覆盖网和有线覆盖网,以及双向覆盖网都将发生较大的技术变革。基于以上异构网络的智能分发平台与媒体大脑相互配合,使得用户在实际体验中可以接入无所不在的网络服务,且不必关心具体接入的网络种类和技术细节,以此获得满意的服务体验。

4、智能监管:媒体内容的集中监管平台

智能监管体系在未来广播电视网络架构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未来业务的重要支撑。未来的广播电视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媒体机构、个人、甚至人工智能都可能成为内容的生产者,内容生产者的扩大,将导致内容量的巨大增长。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的广播电视内容监管,将更为高效和智能。采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机器学习,监管平台将以最低的延时,最全面的监管,审核内容中的无用、无效和有害部分。

在智能监管方面,由于内容生产者的扩充,广播电视内容的海量发展,未来智能监管将产生与现有广播电视监管体系不同的业务需求。

一方面,人工智能将会取代监管人员从事传统的信号分析、内容判断等工作。由于机器学习的快速发展,基于大量数据的训练学习,计算机可以迅速和准确地判断信号异常、判断内容是否合规。另一方面,未来的智能监管,不但需要继承监管工作的一贯目标,发现和解决信号与内容中的异常,低延时高准确度的图像识别与语音识别,都可以为更多的低延时广播电视业务提供监管保障,而且还会因为技术的进步,为未来广播电视业务提供有力的支撑。

总之,在未来智能监管体系中,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监管信息的数据化与模型化、内容监管的低延时与细颗粒度将使监管体系更趋智能化与无人值守化。

综上所述,随着数据存储能力、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和展现能力的不断提升,依托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虚拟现实以及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发展,势必会诞生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灵活、浸入式体验更强的各种未来广播电视应用。

虽然我们在现阶段无法准确预知未来广播电视应用的各种业务形态,但是毫无疑问的是,随着网络架构的发展,“广播”和“互联”的深层次结合,用户体验各项应用时,将忽略承载这些内容的网络实体,“内容”和“网络”在用户端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晦涩概念,而是糅合在一起的未来广播电视业务整体体验。

未来广播电视网络的“内容+网络”是以广播电视行业为主导,利用智能网络技术对自己进行自我创新甚至自我革命。在未来广播电视网络所构建的全方位信息生态圈中,智能厨房、媒体大脑、智能分发和智能监控将紧密协同工作,通过优质的内容、极致的用户体验、前沿的技术和数据服务,在网络端,将各种传输网络资源整合,实现“广播”+“互联”;在内容生产和用户和终端之间打通一条“内容”+“网络”的通路。

在这样的未来广播电视网络架构下,内容生产者扩充至个人甚至人工智能,异构网络成为分发网络架构基础,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成为广播电视内容调度和监管的技术臂膀。各项新技术在未来广播电视网络架构下得以发挥各自优势,为用户呈现更极致的广播电视应用体验。

责任编辑:饶军

相关推荐

力争上游 西安市广电局加快重点工程建设

近日,西安市广电局召开重点工程工作动员会,号召全系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专题会议精神,再鼓干劲,争分夺秒,在广电中心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重点工作中创优争优,力争上游,确保超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今年,市广电局承担了广电中心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两项全市重点工程。截至目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完成了130个50户以上自然村的建设任务,提前两个月超额9%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使2万多山区群众收听收看到了清晰的广播电视节目,也使西安市的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提高了0.1个百分点,荣获全国先进集体称号;市广电中心一期工程进展顺利,已完成投资8438万元,超年度投资计划20%

信息建设提速 “数字重庆”2010年将形成

到2010年,重庆将建成长江上游的通信枢纽和信息中心,“数字重庆”由此基本形成。近日从第三届数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暨信息主管峰会上获悉,“十一五”期间,我市信息建设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文化信息和信息重点项目建设都将全面提速。副市长余远牧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重庆市政府十分重视“数字重庆”建设,“数字重庆”包括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文化信息和信息重点项目等方面的建设。按照规划,到2010年,我市信息化整体水平将达到国家一流中心城市水平,信息化水平综合指数列西部第一,全国前5位。我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取得飞速发展,电话普及率将由目前的51.8%增加到60%以上,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城市化人群

西藏自治区仲巴县广电事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位于喜马拉雅北部和冈底斯山脉南部的仲巴县是日喀则地区唯一的纯牧业县,这里草原广阔,人迹罕至,边境线长。然而,就在这样偏远的地方,牧民群众也都能听到广播、看到电视。近年来,仲巴县积极推进广播电视电影工程,加大“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管护力度,提高技术水平,保障设备正常运转。在帕江、布多、吉玛、仁多、亚热、拉让、偏吉、纳久等8个乡镇安装了9座“6+3”、“4+3”接收塔,顺利开通村级“6+3”有线网和“4+3”无线站。

广东数字家庭再迈一步 PC广电家电大融合

密锣紧鼓进行的广东省数字家庭计划再度出现实质性突破。继佛山南海会议正式启动以南海作为试点城市,以有线电视网络为主通道,数字电视为中心,实现3C融合在家庭的模式为蓝本,展开机顶盒改造推广工程后,今天,由省信息产业厅、中山大学、英特尔、华为、中兴、广东移动以及TCL、创维等十八家机构和企业共同成立一个主导广东省数字家庭计划进度的“广东省数字家庭产业联盟”,简称为GDDH。该联盟今日在在中山大学举办成立大会的同时,也宣布正式简称了“广东省数字家庭公共服务技术支持中心”,并开始着手建立“数字家庭体验中心”和“数字家庭联盟公共实验室”,为广东省的数字家庭方案定型,提供测试平台。由于广东省已经明确要以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