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这次两会代表委员名单,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实:房地产背景的大佬纷纷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互联网行业“科技明星”。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这样的转变或许是一种必然。在这些“科技代表”“科技委员”中,全国政协委员、百度CEO李彦宏是媒体最为关注的对象之一。近日,李彦宏接受《环球时报》等媒体联合采访,畅谈他的新提案、人工智能(AI)以及与谷歌的“瑜亮之争”。
谈雄安——“我们在和当地官员探讨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环球时报:您连续两届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这次两会您将提交哪些提案?和此前五年的关注点相比有什么变化?
李彦宏:之前5年我的提案更多聚焦一些具体问题,希望在“术”的层面对国家有所帮助。今后5年我可能会逐步把镜头往远拉,提一些相对更宏观的东西,领域也不一定完全都是计算机、IT、互联网这些,跨度会更大一些。
今年我有4个提案,其中两个和我的专业相关度较高,一个是希望国家出台政策鼓励人工智能的开放平台,另一个是希望政府在无人驾驶法规方面发挥更多作用。另外两个,一个是有关雄安的,我建议雄安能有更灵活的税收政策,以便企业更好地引进人才;还有一个是建议中国出台更激进的控烟政策。
环球时报:已经有很多企业表达了到雄安这个新时代“地标”落户发展的意愿,百度将有哪些业务布局?
李彦宏:我们很希望我们的无人驾驶技术能更多地进入雄安。雄安是一座新城市,这决定了它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很多后发优势。它可以在规划之初就规定好哪些区域只能通车,哪些区域只准走行人,哪些地方可以地下通行,哪些红绿灯可以通过计算机或人工智能来控制,甚至可以提前规划部分交通规则能否改变。我们一直在和雄安的相关官员探讨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谈谷歌——“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是一个模仿者”
环球时报:您觉得中国的人工智能以及其他高科技整体在世界上处于一个什么水平?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和欧美国家的差距又在哪里?
李彦宏:客观来讲,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处于世界第二的水平,第一依然是美国。和其他很多国家比,中国的优势非常明显。如果就中美两国来比,美国当然在很多方面有优势,比如人才、基础理论研究、算法创新等。美国互联网公司对人工智能的重视程度也普遍比中国更高,投入也更坚决、更大。
但中国有中国的优势。第一,中国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7亿网民全都说中文,拥有统一的法律和相同的文化背景,这意味着7亿人产生的数据和谐、统一、可比较,可以得到非常有价值的结果。而美国作为一个联邦制国家,各个州的法律很不同,所以在数据优势上不如我们。
第二,中国政府对创新的态度很开放和开明,愿意尝试新事物。即使在相关法律还不那么健全的情况下,政府的总体态度也总是鼓励创新的。比如去年,我把无人车开到北京五环上,相关部门虽然做出了处罚,但整体态度仍然是很包容的。
第三,中国的传统产业对新技术的抗拒程度比美国低。电子商务领域是一个典型例子,美国每个线下企业都要搞一个自己的电子商务系统,但中国会让专门的线上企业来做,效率更高。人工智能领域也一样,无论是首钢的工人还是大兴的桃农,当我们和他们说起可以用人工智能来替代分拣时,他们的态度都是非常乐意接受。可以说,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服务业,中国对新技术的态度普遍更开放一些。
环球时报:以前百度常被叫作谷歌的“模仿者”,不过前一阵子美国《时代》杂志给了您一个新称号:中国的“创新者”。从“模仿者”到“创新者”,您有什么感受?未来您希望成为中国的“什么者”?
李彦宏:我当然很高兴,因为模仿者不是一个很好的词,而创新者则显然是大家对你的一种认可。但从我心底来说,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是一个模仿者,即使是在搜索引擎这个领域,我发明的超链分析的专利也比谷歌更早。这么多年百度的发展从来都是在研究市场,而不是去模仿竞争对手。当然,很多人可能会发现谷歌和百度很相似,所以对出现“模仿者”这个印象我并不奇怪。
经过这么多年,今天百度已经做出很多和谷歌及其他公司很不一样的东西,这个印象自然慢慢会被扭转。从大的层面,人们会渐渐发现,很多原创的东西来自中国,尤其是美国更会知道,如果世界上有人能在人工智能领域对美国构成挑战,那只能是一个国家——中国。因此,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代表公司,我自然而然地成了一个“创新者”。
如果在人工智能领域继续和谷歌比较,我觉得谷歌现在像是人工智能领域的“iPhone”,也就是从操作系统到制造再到服务所有东西都是自己做。而百度希望做这个领域的“安卓”,也就是开放源代码,所有人都可以来合作。从长久来看,我相信开放是必然会战胜封闭的。
谈“海归”——“中国的机会比我们那个时候又多了很多”
环球时报:您是20多年前回国创业的,而我们现在也迎来改革开放40年最大的海归潮,您怎么看待这些回国创业的人?如果请您跟现在创业者分享一些经验,您会跟他们说些什么?
李彦宏:这方面我还是很有感触的。在我回国之前,媒体上所有宣传几乎都是老一辈回国的留学生,还有他们的家国情怀。当时有人问我:你是不是因为爱国所以回来了?我说,我当然爱国,但首先我觉得中国有机会,我能够施展我的才华和抱负,所以我才回来了。
今天,越来越多留学生选择回国,我想这说明中国的机会比我们那个时候又多了很多。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增长速度又这么快,各行各业都充满机会,在国外接受教育的留学生,可以在国内找到更适合他们发展的机会。
不同时期的留学生可能给人的印象不太一样,我们那个时候回国的人经常觉得“我见过最先进的东西,我告诉你怎么干”,而今天的年轻人更多是“我在国外学到了这些东西,我希望在国内找到施展的空间”。我觉得现在应该是更加健康的状态。
如果要送今天的海归创业者一句话,那就是:找准你喜欢又擅长的事,然后长期坚持下去。
下一篇:人工智能大热之下的挑战上一篇:人工智能时代围棋面临洗牌 正孕育新的可能
责任编辑: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