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错过“无人驾驶”新机遇

2018-03-06 09:16:04 来源:解放日报 热度:
无人驾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这不仅是因为它有望把人类从方向盘上解放出来,更重要的在于未来它是占领汽车这个“大手机”的重要武器。以后的汽车,将把“小型办公室+娱乐场所”等功能集于一身。谁掌握了无人驾驶技术并率先将其商用,谁就将占领整个汽车行业和出行产业的制高点,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苹果”。 
 
根据预测,到2025年,无人驾驶可以产生2000亿至1.9万亿美元的产值。一些发达国家充分认识到无人驾驶的前景,纷纷在法规制度、公共道路测试许可、无人驾驶车辆安全标准和安全评估认证制度、责任和保险、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做好准备。相关经验,值得上海学习借鉴。 
 
国外是怎样做的 
 
一是积极推动无人驾驶合法化。 
 
2017年9月,美国众议院通过《自动驾驶法案》,要求通过联邦监管机构加速部署无人驾驶汽车,并禁止各州出台阻碍无人驾驶汽车发展的法规。该法案允许制造商获得豁免,并授权美国交通部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根据特殊情况批准2.5万辆自动驾驶汽车在道路上测试,且3年内该数量将逐步提高到10万辆。 
 
此外,德国修改《道路交通法》,日本启动《道路交通法》和《道路运输车辆法》修订工作,韩国修订《韩国汽车管理法》,不约而同地为自动驾驶清除阻碍。 
 
二是开放公共道路测试许可。 
 
目前,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瑞典、丹麦、荷兰、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制定了无人驾驶汽车公共道路测试许可条件、申请流程、测试流程规范和要求等,允许无人驾驶汽车在公共道路上进行测试。其中,美国加州成为众多汽车制造商和科技企业进行无人驾驶汽车测试的首选之地。目前,包括大众、奔驰、谷歌、特斯拉、宝马、苹果、百度在内的37家公司,获得了加州的测试牌照。 
 
在中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近日在上海发放。根据第三方机构测试试验和专家组评审,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成为第一批获得测试资格的企业。 
 
三是建立自动驾驶车辆安全标准和安全评估认证制度。 
 
由于无人驾驶汽车尚处于新兴发展阶段,技术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各国主要采用先发布非强制性指南,再向强制性标准过渡的策略。例如,美国《自动驾驶法案》提出了安全评估认证的基本规则:企业需提交如何处理安全问题的安全评估证明,以证明自动驾驶汽车在数据、产品、功能等方面采取了足够的安全措施。同时,要求美国交通部在法案生效后的24个月内制定规范性要求,并完善高度自动化车辆的安全标准。 
 
四是开展责任和保险的认定。
 
无人驾驶模式下,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和保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对此,一些国家制定了相关法规。例如,德国明确配有无人驾驶系统的汽车需安装类似“黑匣子”的装置,以明确交通事故责任。如果事故发生在人工驾驶阶段,则由驾驶人承担责任;如果驾驶员依规操作时,由系统故障引起的事故,驾驶员则可以免责;如果发生在自动驾驶阶段或由于系统失灵酿成事故,则由汽车厂商承担责任。 
 
英国政府还就保险条例进行修订,希望同种保险政策不仅能在传统驾驶模式下提供保险,也能为无人驾驶模式提供保障。目前,英国一家保险公司已率先推出针对无人驾驶汽车的保险政策,其中包含多条无人驾驶汽车专属的保险条款。 
 
五是研究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 
 
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特点,注定会带来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为此,有些国家明确要求无人驾驶汽车制造厂商必须制定网络安全计划,包括为检测和应对网络攻击、未经授权的入侵及恶意车辆控制命令而采取有效措施。同时,要求厂商制定隐私保护方案,包括对车主、乘客信息的搜集、保存和使用等方面的保护。 
 
上海要如何发展 
 
中国正在积极开展无人驾驶汽车的法律法规适应性研究。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 将智能网联汽车列入未来10年国家智能制造发展的重点领域,明确要求到2020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 
 
总的来看,我国在无人驾驶的法规标准上已经形成了基本框架。但是,在无人驾驶汽车标准体系、安全标准、评估规范、测试标准、数据安全监管、相关道路交通法规等方面,还存在大量空白需要加快填补。2017年7月,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乘坐无人车上路,结果收到了交警开出的罚单。对此,有人调侃:“无人驾驶的罚单已经来了,那么无人驾驶汽车的量产还会远么?” 
 
汽车产业在上海经济的支柱作用非常突出。2016年,上海汽车制造业总产值为5849.9亿元,同比增长10.9%,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7.5%。但另一方面,汽车制造业的利润只有1081.97亿元,上缴税金为389.2亿元,传统汽车行业的利润越来越薄了。未来汽车行业收益的主要增长贡献,将由自动驾驶需要的零部件、软件算法和智能出行服务来驱动。 
 
上海拥有国内最大的汽车产业基地以及首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如果无人驾驶技术能与上海的产业技术优势和环境优势相结合,将是上海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减少道路测绘的限制。 
 
精确的地图关乎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现有技术可以将线路图的误差降低到几厘米,但出于公共安全的考虑,公共地图的精确度一般不能超过50米。在此情形下,企业要为自动驾驶汽车绘制高精度立体地图,需要获取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机构的特殊许可才能准确收集路况和桥梁高度、宽度等数据。此外,不仅企业需要导航许可,而且无人驾驶汽车的每一位工程师也需要数据收集许可证,同时发放许可证的规定十分严格。这给行业创新带来了不小的负担。由于多数西方国家没有这类限制,因而难免会让中国企业处于竞争劣势。建议上海在精准道路绘图方面开展简政放权的尝试,或主动开放政府大数据供企业使用。 
 
第二,鼓励上海龙头企业带头制定产业技术标准。 
 
随着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日趋普及,相关标准的引导、规范不可缺少。建议依托上汽集团、通用中国、蔚来汽车、威马汽车等上海整车龙头企业,德尔福、大陆、奥托立夫、法雷奥等零部件供应商,纵目科技、禾赛科技、智驾科技等无人驾驶初创公司,鼓励在车联网、智能驾驶、人工智能、路网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技术标准研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无人驾驶的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试验方法标准、互换性标准、试验设备标准等体系。 
 
第三,加大无人驾驶汽车的科普宣传。 
 
在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事故责任认定、隐私保护等问题上,公众知之甚少甚至顾虑重重。为此,政府和行业协会有必要加大宣传力度、开展现场体验活动,让公众有机会亲近无人驾驶,认识其对长期就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新加坡早在2016年8月就开始实施无人驾驶出租车的体验计划,公众使用手机应用软件即可申请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打车体验。出租车的行驶距离被限定在车辆较少的2.5公里特定范围内。实践证明,这种体验活动让公众对无人驾驶技术的接受度变得更高了。 
 
第四,做好有利于无人驾驶汽车发展的综合环境和法律保障工作。 
 
改善道路和交通基础设施是保障无人驾驶汽车发展的重点。比如,汽车摄像头容易受到太阳光线的影响,从而难以准确识别交通信号灯。如果无人驾驶汽车可以读取到交通灯发出来的电子信号,就可以在任何场景下作出有效判断。在这方面,上海可进一步发挥精细化管理的优势,在智能路灯和交通信号灯安装、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清晰车道标示等方面打造更优质的公共道路。 
 
此外,还应在国家立法框架下,适时启动上海无人驾驶汽车责任和保险相关法规条例研究,进而为无人驾驶技术和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总之,面对新一轮发展机遇,上海不能错过无人驾驶汽车带来的增长点。 

责任编辑:林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