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应用智能、行业场景与生态合作,新华三推出物联网绿洲平台2.0

2018-04-02 10:51:24 来源: 搜狐 热度:
3月31日,紫光旗下新华三集团(以下简称新华三)在2018 Navigate 领航者峰会物联网分论坛上重磅发布绿洲平台2.0,将平台价值提升到IoT战略的高度,用“One Platform,All Connection“这个理念阐释了通过统一的智能化的平台,基于极连接的能力推动万物互联,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潜能。同时,分享了物联网生态最新的变化,聚焦重点领域,以平台聚合垂直行业生态愿景。
 
 
从应用支撑到数字化创新
 
去年发布的绿洲平台,定位为AEP平台,重点是强调海量连接、应用支撑和数据整合能力。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在不断成熟,行业客户开始看到了数字化提升的潜力。
 
然而,很多行业客户对于大数据、AI的理解不是很深,业务的实现难度非常大。新华三结合自身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经验以绿洲平台技术的积累,在绿洲平台AEP的基础上,创新性的增加AIP应用智能平台,将大数据,AI,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能力平台化,帮助用户快速开发数字化创新应用。
 
 
新华三集团无线产品部部长刘晨
 
新华三集团无线产品部部长刘晨表示:“结合绿洲原来的AEP能力,加上增加的AIP应用智能平台,构成我们全新的绿洲物联网平台。我们目标是打造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平台,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聚焦垂直领域,构建绿洲生态圈
 
 
新华三无线产品部副部长于鸿洲
 
新华三无线产品部副部长于鸿洲表示,新华三以“携手合作伙伴,聚焦垂直领域、共赢物联产业”为物联网生态理念,为生态伙伴提供全连接联网产品及开放的绿洲物联网平台,赋能行业伙伴“连接+平台”能力 。针对特定垂直行业的共性需求提供预集成解决方案包,助力生态伙伴快速进行方案创新,共同推进物联网产业落地。
 
 
Gartner研究总监相斌斌
 
Gartner研究总监相斌斌表示:“目前就物联网的市场、行业、应用场景维度的划分来看,细分化仍是主要特征。”
 
新华三主要聚焦教育、医疗、园区、物流四大垂直领域,可实现智能抄表、可穿戴、车联网、共享单车、智慧路灯、农业传感器、智慧工厂等。而智能交通作为一个复杂的工程体系,不仅涉及传统的交通运输服务和信息通信技术,还涵盖地理空间、气象水文、地质测绘等多个方面,绿洲平台2.0,助力智能交通走出传统模式,为公众的交通出行提供更加智能、更加完善的服务,推动智能交通的建设进程。
 
此外,随着新零售概念的火爆,各种技术问题不断迭生,新华三适时推出解决方案,用创新技术驱动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基于RFID以及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技术,让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和无人售货机成为可能;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颠覆了传统零售业的管理方式和运营思维;通过AI引发的创新模式为零售新物种诞生埋下种子,为消费者打造一个高度语境化和个性化的购物体验和场景。
 
 
新华三在此峰会上不仅展示了最新的物联网产品及垂直行业方案,更开始引导合作伙伴和客户开启数字化创新之旅。数字化经济的大潮才刚刚开始,越来越多的将企业拥抱数字化转型,新华三提供开放的数字化创新平台,为合作伙伴与客户提供大数据、AI和区块链等数字化能力。通过这些创新,希望能推进物联网有更大的发展,有更多的数据能够提出它的价值,能够让数据有所归,尽其用。

责任编辑:靳玉凤

相关推荐

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将成立 11部委参与其中

张琪表示,目前中国有11个部委共19个标准工作组的工作到物联网的标准。物联网标准工作也涉及到方方面面,还需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协调统一的认识。但让10多个部委共同成立标准工作组难度比较大。张琪用2000年国务院颁布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俗称18号文件的出台举例,18号文件曾经用了2年时间盖46个章才得以出台,而物联网的难度和范围比18号文件涉及的软件行业的范围要大很多,如果10多个部委共同成立标准工作组,她预计审批的时间可能不止是2年时间。张琪还表示,物联网不可能用一个标准把所有的事情都覆盖了,关于物联网的标准,没有必要成立新的标准工作组,而是在原有标准工作组的基础

工信部专题规划十二五物联网

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十二五”物联网应初步形成完整产业体系昨日“2010年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现场。IC图有观点认为,发展物联网,将会对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政策形成挑战,例如信息采集的合法性问题、公民隐私权问题等等。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昨天在上海表示,工信部已将物联网

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在北京成立

目前在物联网技术领域,国内已成立或正在筹备成立的相关标准工作组仅专注于各自的技术领域,但标准制订过程各自独立进行,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倡议书明确指出,我国物联网发展尚处初创阶段,无论国标的自主制订,还是核心技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以及规模化应用示范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标准的缺失与核心技术产品的产业配套能力仍是制约我国物联网大规模应用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