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台:中央三台融合工作快速推进

2018-04-04 13:42:48 来源: 科讯视界 热度:
3月21日,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要求,整合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对内保留原呼号,对外统一呼号为“中国之声”。
 
3月26日,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会见新华社“加强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专题调研组时表示,坚持创新为要,着力增强融合发展能力、原创产品创作能力、对外融合传播能力,创新推动和实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提升,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国家级现代传媒航母,完成好党中央交给的各项任务。
 
3月29日晚上7点,伴随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熟悉的开场曲,观众们听到了与以往不一样的声音——沉稳、大气、铿锵有力的音色配合着《新闻联播》的一帧帧画面,让人耳目一新。而这些“中国好声音”,就出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资深播音员:郑岚、忠诚和方亮之口。几位声音创作大师和《新闻联播》专业团队同场合作,一场视听融合的新尝试正悄然上演。
 
作为三台融合大背景下的一次创新尝试,“广播人”第一次为《新闻联播》配音,也是央视和央广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后首次开启的融合之举。
 
3月31日,担任央广《新闻和报纸摘要》播音员18年,被誉为声音“百变之王”的方亮正式承担《新闻联播》配音的工作。
 
谈到本次“三台融合”,方亮认为这也是一种时代创新:“没有融合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创新,广播电视的大融合,需要我们每一个个体的小融合的践行,才能呈现出来,而我们两家的播音员主持人都是语言艺术工作者,这种结合也是强强联手。”
 
3月29日,央广《新闻与报纸摘要》播音员郑岚在新闻联播中,以庄重大气的语音语调完成了对《第五批20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在沈阳安葬》的播报。
 
“为央视《新闻联播》配音更多地向‘说’新闻的方向靠拢。另外,语言的节奏方面也与广播不太一样,需要更快更紧凑。”郑岚说。
 
3月30日,央广《新闻和报纸摘要》播音员忠诚的声音也出现在了《新闻联播》当中。
 
“提前一天接到任务,第二天就到了岗位,媒体融合的步伐迈得很快。”忠诚说。
 
央视新闻中心播音部主任康辉认为,改革的最终目的是集合所有优质资源,让资源效益实现最大化。央广主播参与新闻联播配音,在他看来是融合的第一步,从目前融合的效果来看,康辉认为这能够把优势资源集中起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很支持,刚开始还不能完全说融合的很到位,还在探索更好的方法。”
 
如果说新闻联播的这一次声音融合开启了三台融合的序幕,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媒体融合接下来的计划更令人期待。
 
视听体验全面升级!从“听”电视到“看”广播,玩转新媒体的时代来了!“电视”+“广播”+“网络”……这些奇妙的融合又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将会带来怎样的创新与突破呢?

责任编辑:饶军

相关推荐

播出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体会与思考

作者:李键中央电视台播出系统是电视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传统播出系统到制播一体化的硬盘播出系统,技术在不断发展。基于全台制播网络化和音像资料馆的全面启用,无带化播出将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这些年来,通过系统的建设和实际的应用,对设备选型、系统架构、软件设计、检测报警、升级维护等方面有了一些体会和思考。尤其是经过对值班员的一系列的培训考核和发生故障后的应急处理,对系统的可用性方面的需求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此外,技术在发展,伴随着高清晰度电视时代的到来,未来系统的设计也要兼顾这方面的要求。下面就是针对这些问题的几点考虑,仅供参考。一.系统规模首先,在系统规模的考量方面,传统的播出系统结构简单

媒体以新视角新思路报道两会

用新语态、新视角和新姿态聚焦“两会”、反映民生成为今年各大媒体“两会”报道的新亮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今年的“两会报道”在播报方式上更加强调口语化,在内容上更注重贴近性;《做客中央台》,《聚焦十二五》等栏目都增加了与听众互动的环节,多种新媒体手段的应用,大大增加了受众覆盖面。新华社今年率先开发了手机阅读两会的客户端软件,使“两会”报道手段和内容两创新,记者视角则更多地转向基层的委员代表,在各个传播终端都开设了以民生为题的重点栏目。新华社总编室主任刘思扬:围绕老百姓关注的物价问题啊,房价的问题啊,收入分配的问题啊进行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今年在原有报道规模基础上“两会”报道,集中精力做大亮点、放

朱宜纯:电视多屏交互技术与实现

【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讯】在融合程度越来越高的世界中,媒介融合也已是大势所趋。作为上海电视节的一项重要活动,第十八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国际广播影视技术论坛(IBTC2012)今天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迈入全媒体时代”为主题开展全国性的、权威性的讨论。在本届论坛上,业界知名人士共同探讨了“媒体”、“全媒体”的概念、媒体手段;探索全媒体时代下适应市场运作的媒体业务模式、运营模式、盈利模式;着重探讨在全媒体时代下技术如何发挥作用,如何规划和构建适应全媒体的技术系统或平台,并剖析技术运营及管理模式;同时探讨技术发展催生的未来媒体形态、价值体现方式,从而锻造全新的媒体产业价值链。以此为中国广播电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