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中国未来很可能成为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

2018-05-04 08:52:51 来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作者:钱箐旎 热度:
曾经仅出现在好莱坞大片中的自动驾驶场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如今已走下“神坛”,开始走进人们的真实生活中。近日,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预计至2030年,自动驾驶相关的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创收将超过5000亿美元
 
麦肯锡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由于本土及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车辆及出行服务市场。2007年至2017年间,中国乘用车市场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长,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也由2007年的9%增至2017年的30%。“目前各项指标显示,自动驾驶在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其他国家消费者相比,中国消费者正在考虑购买自动驾驶车辆,尤其是在高端市场。事实上,中国的汽车买家尤其注重自动驾驶车辆的性能。”常驻麦肯锡上海分公司的全球董事合伙人及上述报告作者之一吴听说。
 
市场价值巨大
 
在个人安全、节省时间、降低出行开支等方面,自动驾驶技术均具有优势
 
值得思考的是,如果自动驾驶技术能够实现,将产生哪些价值呢?报告认为,这主要表现为巨大的经济和客户价值。具体来看,在个人安全方面,自动驾驶将提升个人安全系数,可减少90%以上的事故;同时,在节省时间方面,平均每天可为司机节约50分钟的时间;在方便出行上,自动驾驶还可以帮助不会驾驶的人(残疾人及老年人等)实现自主出行;在降低出行开支上,与租赁或购买汽车相比,自动驾驶带来的新出行模式可以降低每公里的成本;此外,在节省社会生态成本方面,由于事故减少,堵车成本和医疗开支也会相应降低。
 
常驻麦肯锡北京分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唐睿思表示,“中国市场的汽车制造商、高科技公司及出行服务提供商似乎以为自动驾驶现象是一二十年之后的事”。在他看来,推迟定位战略可能损失影响力和自由度。
 
报告认为,自动驾驶若能在中国落地生根,前景将十分广阔。到2030年,自动驾驶将占到乘客总里程(PKMT)的约13%,到2040年将达到约66%。在数量上,到2030年,自动驾驶乘用车将达到约800万辆;到2040年,将达到约1350万辆。在总销售额上,到2030年,自动驾驶汽车总销售额将达到约2300亿美元;到2040年,将达到约3600亿美元。在出行服务订单金额上,到2030年,基于自动驾驶的出行服务订单金额将达到约2600亿美元;到2040年,将达到约9400亿美元。
 
应用前景广阔
 
2025年至2027年将是自动驾驶的拐点,在此之后,市场对自动驾驶的需求将稳步上升
 
“(中国)公司现在就应该采取行动决定参与领域,以及开发接触技术架构的路线图;同时,还应决定合适的联盟和生态系统战略,发展战略敏捷性,在市场上出现新数据时更新其方法。”唐睿思说。
 
麦肯锡预测,2025年至2027年将是自动驾驶的拐点。基于对自动驾驶底层技术成本曲线的估算,此时将是自动驾驶与人力驾驶的经济平衡点。换句话说,自动驾驶每公里的总成本将与司机驾驶传统汽车的成本大致持平。在此拐点之后,市场对自动驾驶的需求将稳步上升。
 
可以看到,中国正在快速推广出行服务。用于出行服务的车辆目前占中国汽车销售总额的10%左右。其中,私人用车仍占主导地位。目前,90%的PKMT来自私人乘用车辆,其余则来自出租车和车辆共乘等其他出行服务。麦肯锡预测,至2030年,出行服务提供商部署的自动驾驶车辆将占PKMT的11%,私人拥有的自动驾驶车辆将占2%。预计到2040年,出行服务提供商对PKMT的占比将高达55%,私人拥有的自动驾驶车辆将占11%。
  
技术瓶颈待解决
 
在自动驾驶系统成本、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仍有广阔提升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自动驾驶系统成本过高、经济方面不具备吸引力是影响其发展的最大瓶颈。麦肯锡针对这一问题对出行领域相关专家进行了调研,仅27%的调查对象认为,至2025年可以解决成本问题;37%认为,2025年至2030年之间可以解决;20%认为,将在2030年至2034年之间解决;另有17%认为,2035年之后才能解决。
 
此外,可靠性和安全性是推广自动驾驶技术的另一项重大瓶颈。仅30%的调查对象认为,至2025年可以解决这一问题;33%认为,可在2025年至2029年之间解决;36%认为,至2030年之后才能解决。
 
对于技术层面,报告指出,虽然将软件算法运用到中国的交通环境需要额外的2年至3年,但在中国部署自动驾驶所需的底层技术却与全球其他国家基本相同。包括传感器、计算平台、运动规划和控制以及对象分析在内的技术,很可能继续被国际技术巨头主宰。而数据云、地图和位置服务及连接功能等更多与本土要求相关的技术,则需要全面的本地化解决方案或融合本土及全球技术的混合解决方案。
 
“我们相信,中国在发展自动驾驶过程中,本土公司和跨国公司将会取得平衡。尽管本土参与方竞争力日益增强,但跨国公司在市场上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消费者仍会选择购买国际化车辆制造商生产的汽车。”常驻麦肯锡上海分公司的全球董事合伙人及报告作者之一王平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钱箐旎)

责任编辑:向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