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十年平台期的得失——有待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2018-05-14 08:54:22 来源: 运营商有话说 热度:
中兴、华为在亚非拉市场上所向披靡,BAT将运营商赶下神坛,在运营商眼中如神般存在的行业巨头居然被芯片及软件的禁运令就危机四伏。而我们喊出出海战略多年后也仅仅用辛姆巴科公司挽回一点点颜面,技术远输设备商、业务远逊互联网企业的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好好思考自身今年来的问题呢?

近十年来,中国移动进入了发展停滞期。2007年GDP增长11.4%,而通信业务收入增长率11.3%,首次低于GDP增长率,是一个由快速成长期进入平台期的里程碑。

近十年来,依靠较高的市场份额、多年来积累的业务体量、快速更替的网络机制以及互联网发展的流量红利,新业务的拓展虽然滞后但业务收入还能持续缓慢增长,因此背后的危机仍然只停留在狼来了的阶段。

但随着流量资费弹性的丧失、铁塔等基础设施的剥离、腾讯、阿里等混改入股联通的鲶鱼效应加速了中国移动平台期的结束。在这长达十年的平台期我们收获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是值得好好回顾的。

三驾马车的激励作用越来越小

职位、绩效、薪酬是人力资源的三驾马车,承担着对公司最核心的因素-人的激励作用。但目前这三个驱动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了。

先说组织职位吧。随着进入平台期,公司在组织机构、职位职数的设置调整越来越小。绝大多数子公司的新员工从入职开始,可以很清楚地计算十年到几岗、二十年到几岗,天花板现象越来越严重。如果没有黑天鹅事件,那么几乎每个人都可以看得到自己确定的未来,几乎与努力无关,这可能是最让年轻人丧失动力的内因。

另一层面,上市时的元老年龄基本到了40、50阶段,占据了较重要的职位,把控着公司的话语权,由于较早地获取了改革红利,且对于职位的继续上升和公司的未来期望较低,导致激情不足,较大比例地进入了健康养生、求田问舍的境地。试想如果还象刘备那样朝不保夕、寄人篱下的话,又怎么会"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呢?

再谈谈绩效。上市初的绩效管理是围绕狼性文化开展的。完不成白纸黑字的绩效指标,上至公司领导,下至普通员工,轻者扣除奖金、重者停职辞退,相当具有震慑力啊。随着时间的推移,先是刑不上大夫,然后员工仅仅象征性核减工资,最后连占比最高的辅助性用工也普遍转正,那这个绩效的作用就基本归零了。

2007年底的员工数量为127959人,2017年底中国移动的员工数量已激增到464,656人,大量劳务工的转正,使得营销单元的鲶鱼效应已化为乌有,反而造成渠道电子化变革中的很大阻力。无论业绩好坏,大家一片歌舞升平,这样的绩效,形式化远高于其真实的作用。

最后讲一下薪酬激励的问题。中国移动的薪酬体系是以绩效工资占较大比重的。但所谓的绩效,是围绕职级薪酬上下波动的。而职级主要是依据在金字塔管理机构中的位置而确定的,且级差很大。因此绩效工资结果就成了职位工资,低岗位的绩效再好也敌不过高岗位的绩效再差,薪酬的激励作用也生效甚微。

隔靴搔痒的专业创新与广泛外包的核心能力

为了充分发掘蓝海市场,中国移动近两年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大连接战略,并把双创入孵、自主开发、(微)创新作为公司内部专业创新的主要平台。每年的双创、自主开发活动,无论从参与评审的领导级别、线下线上的投票环节、还是制作精良的PPT或VR,足以与几大互联网公司的路演相媲美。

美中不足的是,项目团队都是来自公司内部八小时三点一线的温室的花朵,坐在评审席的也不是投资方而是内部管理者,这就对创新的输出大大地打了折扣。受互联网规模经济的影响,提出的创意多是需大量烧钱圈粉带不来实质收益的"噱头产品",如以流量为奖品的免费网络游戏,在后向经济模式密密麻麻的今天基本不存在"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机会。该类创新模式可谓隔靴搔痒。

与专业创新的表面工作相比,外包模式已经扎根在每个角落。因为各个子公司有充足的成本资源,因此无论是建设、维护或者营销,快速推进的经验均落实到外包模式,甚至到基层员工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分析、协调、管理、考核。骨干员工的大部分工作精力被写琳琅满目的材料、做天花乱坠的汇报所填满。

但即便如此,外包现象也很严重。设备位置不清楚、系统运行情况不清楚、软件的设计不清楚,各类升级、割接基本就是合作伙伴总动员、我方人员总指挥的情况。遇到和其他部门协调的时候,才发现大家是五十步笑百步。处处情况不明,时时需要拐杖,战略的拳头往往象砸在棉花上,这样一支队伍,怎么去提升执行力呢?看到了公司层面的严重外包问题,李跃总今年提出了"人工成本换外包"的核心能力提升方式,目前在子公司层面还看不到启动的迹象。

再者,各公司以形象化的模式推出了专家机制,这些享受专家待遇的同志们可谓凤毛麟角,而更多的是职业通道无望的技术人员。对于技术人员被认可的方式,就是从技术部门到管理部门,从技术员转变为管理者,其实很有可能是用人之短。而按照技术路标去发展,基本是职业无通道。

繁琐的流程控制与渐厚的部门墙

从SOX引入以来,各类检查、审计、整改工作充盈着公司的每个角落。任何一项业务流程,基本都包含系统控制+层级审批、信息化记录+纸质存档。从一项采购需求来讲,预算上会必不可少吧,之后是立项审批、采购需求审批、采购方案审批、采购结果审批、合同审批、订单创建审批等等,其中还包括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要求等,每套审批流程基本均为大而全体系,从需求到实现,基本上在半年以上。这与崇尚极简的内部用户体验来讲,是非常恐怖的。

一个大一些的市公司,往往需要一个不小的团队加班加点去起草各类表单在最后时间点前,完成各类录入、稽核、审批、计提、盘点、报账及纠错,一个分公司经理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去审批小至5000元的计提工单等。一个个被套上了笼头的马匹希望能够有什么样的工作思考力呢?以下是一个公文系统的已办界面,可以看到近期公司一些主要工作的沉淀,推陈出新的防控手册对于公司管理会消耗多大的精力?又能剩余多少精力去研究业务领域的保有与拓展呢?

随着防控机制的增强、繁琐流程的健全,业务的决策难度越来越大,周期越来越长,部门间的壁垒越建越厚。繁文缛节的流程和会议使得真正需要花时间研究的事项迟迟不能进入视野,或草草决断影响效果。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次总经理办公会的议项往往长达二十多项。暂不提效率,试问这样的办公会决断事项的科学性和充分性能有几何?

作为公司信息化系统的支撑部门,往往可以深刻体会部门墙的问题所在。近期比较多的税率调整,每次调整必然会涉及到供应链、合同、报账、采购等等多类业务的数据调整,而仅仅是基本常态化的调整工作,在处理上业务部门却是各管一段,基本不会考虑上下游的协同工作,而在流程设计上也是各自系统大而全,很少有考虑其他专业系统是否已经完成类似的流程而去做协同考虑。部门墙的厚度可见一斑。

繁文缛节的流程,造成了决策效率的低下。有所为有所不为,可能是当下中国移动在内部事务精简的重要原则了吧。

责任编辑:张樑

相关推荐

着眼TD现实 分析中国移动之发展

5月25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TD-SCDMA无线城市和行业应用经验交流会于5月21日在厦门举行。包括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厦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工地噪音监控系统、厦门掌上图书馆等应用,显示了TD-SCDMA技术在推动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中的巨大潜力。2008年9月8日,厦门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移动合作建设的采用TD-SCDMA技术的厦门“无线城市”项目正式开通,这个项目围绕着“无线政务”、“无线产业”、“无线生活”三大领域拓展了多项应用。应该说TD-SCDMA这几年的产业化进程是其它3G制式十几年所经历的,它的发展速度不慢,但是要想达到现有GSM这样的成熟程度绝非朝夕。然而,三张3G牌照的同

中国移动黄岩:运营商转型与运营支撑系统建设

6月24日消息今天上午,2009年中国电信业信息化论坛在北京市南粤苑宾馆召开,赛迪网正在进行现场直播。以下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业务支撑部规划处黄岩演讲实录。黄岩: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我想今天我交流的内容是运营商转型与运营支撑建设。在开始我正式演讲之前,我想先从一个案例讲起,这个案例是中国移动一级业务支撑,一级BOSS系统建设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以前的BOSS系统以省为单位建设的,各个系统之间是相对割裂的信息孤岛。中国移动在01年开始酝酿,02、03年建立了一级BOSS的枢纽,承担了很重要的角色,这个角色就是把31个省的支撑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张业务支撑网。这张胶片右边可以看到一级BO

中国移动签约10家内容合作伙伴推进手机阅读

中国移动9月23日将与10家内容合作伙伴签约,以共同推进手机阅读产业发展。中国移动手机阅读高峰论坛9月23日在杭州举行。中国出版集团、中信出版社、浙江联合出版集团等国内多家传统出版社以及盛大文学、中文在线等文学网站高管均到场支持。除了探讨手机阅读产业的发展,中移动动还将在此次论坛上举行手机阅读十大内容合作伙伴签约仪式。而据此前媒体报道,已有400多家出版社与中移动达成了合作。中移动与内容提供商将按比例分成。在合作中,内容提供商提供合适的内容,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负责内容运营、技术支撑和营销推广。2009年3月,中国移动在浙江投资500亿元支持浙江手机阅读基地的建设。该基地意在依托中国移动的用户

中移动TD用户突破500万 终端瓶颈突破

中国移动12月31日对外宣布,以TD-SCDMA网络超常规的建设和优化为基础,TD-SCDMA市场拓展在中国“3G元年”也取得骄人成绩,全国TD-SCDMA用户数已突破500万。中国移动12月31日对外宣布,以TD-SCDMA网络超常规的建设和优化为基础,TD-SCDMA市场拓展在中国“3G元年”也取得骄人成绩,全国TD-SCDMA用户数已突破500万。较早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09年前十个月我国3G发展总体状况。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我国3G用户总数为977万,其中TD用户达到394万。此前,中国电信亦称,中国电信的3G用户已达到481万。中国移动称,作为全球首张TD-SCDMA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