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全球第二大智能音箱市场

2018-06-01 11:19:43 来源: 格视网 热度:
智能音箱这个市场,国产厂商们通过血拼价格终于有了一定的市场成效。

日前,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智能音箱全球出货量接近900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10%,其中,谷歌凭借Google Home 和Google Home mini 系列出货达320万台,同比增长了483%,首次超越了智能音箱头号玩家亚马逊,占市场份额36.2%。而亚马逊Q1季度智能音箱同比增长只有8%,出货量达250万台,占市场份额27.7%。

此外从数据上来看,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智能音箱消费市场,国内Q1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80万,增速为5370%,其中阿里的天猫精灵以110万的出货量保持了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位置,小米的小爱音箱,第一季度的出货超过60万台,占据中国市场第二、全球第四的席位。

 

1.jpg

 

在全球智能音箱市场,美国市场第一季度的占比首次低于50%。同时智能音箱市场陆续吸引各国新玩家的加入,中国,韩国等市场的出货量迅速爬升。中国智能音箱在 2018 年第一季度出货 180 万台,韩国出货 73万台,取代英国成为智能音箱全球的第三大市场。

虽说中国厂商逐渐起量,但从全球市场占比来看,国内国外依旧存在巨大差距,国产智能音箱是行业布局的热点,但仍没有真正形成消费潮流,尽管我们的厂商已经把价格压到了很低的水平。

 

2.jpg

 

Canalys分析师Ben Stanton认为,谷歌销量增长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渠道的中立性。他说:“运营商和零售商更倾向于引进谷歌的智能音箱, 这是由于亚马逊在某程度上和分销渠道产生直接的竞争关系。但亚马逊也在努力增强其竞争能力,其在Alexa Skills绝对领先的数量积累以及和其在智能家居产品的整合能力,在未来市场发展中会使其竞争对手难以超越。”

当前,谷歌和亚马逊两家科技巨头都在努力将他们的智能助理与洗碗机、吸尘器、门铃等其他家庭设备连接在一起。虽然亚马逊连接的智能家居更多,但谷歌可以利用Android设备来推广其语音助理,大家各自有自己的生态推广方式,这些也都成为了国内厂商效仿的拓展模式。

同时,谷歌和亚马逊都在积极拓展新的市场。谷歌在今年的Google I / O大会上指出,Google Assistant将在今年年底前推出30种语言的版本,在全球80个国家/地区提供。亚马逊花了一年半时间让Alexa理解印度口音、词组和常用词汇,并在2017年10月开始在印度售卖Echo系列智能音箱。

 

3.jpg

 

Cannalys的分析师何天华表示,与美国市场类似,中国市场的迅速崛起得益于科技巨头的大规模投入,“自去年第四季度双11购物节以来,天猫精灵在保持强劲的销售势头方面做得很好,这主要是得益于阿里巴巴超强的渠道覆盖面和营销能力。”

在2014年亚马逊推出第一台Echo之后,全球智能音箱市场至今已达到5000万台的规模,据不同的市场分析机构统计,目前全球市场份额90%以上由亚马逊和谷歌占据,81%的智能音箱消费者仍集中在英语国家。

报告显示,中国智能音箱市场持续增长,今年第一季度环比增幅超过 60%。以手机作为核心业务的小米,何天华说:“智能音箱的认知度和使用场景在中国消费者中日渐增强。阿里巴巴在国内市场将会面对日益强大的竞争对手,日前筹备上市的小米今年也会在该领域持续加大投入。”

 

4.jpg

 

回顾第一季度的国内智能音箱市场,可谓硬着头皮赚吆喝。小米在今年3月底发布小爱mini智能音箱,米粉节以99元的促销价拿下百万预订。而阿里随后也推出天猫精灵方糖音箱,以89元的促销价进行PK,重要玩家之一京东也不甘示弱,在叮咚mini推出当天打出了79元促销价,回击阿里小米的价格战,而百度、腾讯、猎豹、出门问问等一系列厂商都在紧盯这一块市场变化试图再打一次翻身仗,策略上也有可能通过高、中、低不同档位和多元化产品重新布局,快速抢占差异化细分市场,今年国内智能音箱的争夺战势必也会进入到新一轮竞争状态。

Canalys官方称:“我们密切关注中国市场的情况,但这是首次针对中国进行独立的市场分析,因为中国已经达到了比较稳定的大规模出货量。”

智能音箱还远未达到它的巅峰。Cannalys分析师何天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2017年起,全球及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出现持续下滑,同期智能音箱的出货量则迅速上升。

“没有任何一种迹象表明智能手机的中心地位被动摇了,但毫无疑问人们越来越愿意尝试以新的交互体验方式,多方面接触智慧生活服务,以智能音箱为代表的语音交互产品很可能成为智联网时代的新入口。

智能音箱在国内家庭的真伪需求一直是一个辩论性话题,不知道国产低价策略烘托起来的增长势头可持续性能有多久?靠低价冲击出货量之后如果不能做好后向的服务体验、交互技术体验和资源整合,无异于又激起一波垃圾制造狂潮,造成资源浪费。

责任编辑: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