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创业者的自白:找了一年投资,钱到了,号也黄了

2018-06-04 09:43:56 来源: 麻辣娱投 热度:
2017年,美食自媒体多且同质化严重。没有实际的成功盈利模式,很难被投资者看中。但投资人给我们建议,把号运营起来,多渠道分发。后来就开了今日头条,梨视频,大鱼号,还有开眼。

我们拍摄的视频,色调偏欧美和日系,菜谱也喜欢创新。梨视频和开眼是人工精选编辑,可能觉得我们跟其他自媒体不一样,我们每传一个视频,平台都有五万多播放量。开眼转发人次也挺多。

其它平台是基于算法的,像今日头条,他面向的人群较广,往二三线城市下沉。有人用手机开拍一个美食,随便做一个菜,播放量都挺高。相反,我们这种高质量的,反而看的人挺少。我发现了这个问题,试想,能不能做中国菜。

后来我们做了黄焖鸡米饭,那天今日头条播放量破了一万。

我们在各个自媒体平台做了一个月,共计一百多万播放量。相较于其它美食视频并不高,当时今日头条做了半个月,收益才一百多。

为了变现,我们在后台增加了商务合作的联系方式。B端对于C端,用户看的会多,我们视频视觉好,可以给B端用户,(比如厨具或食材品牌),拍广告视频。例如武汉的某蛋糕品牌,我们帮他们拍了一个二十秒的视频(对标国际品牌广告级别的视频,每一秒都很难拍),五百块钱一秒,价格特别实惠。

当时武汉的自媒体以图文类型的本土自媒体为主,为了接活儿,我找了一个自媒体,他们有很多广告客户,如果客户有拍短视频的需求,就一起合作。当时给了一个单子,是阿迪达斯武汉的经销商,要拍类似官方广告的视频。最终拍摄效果很好,但只收了几千块钱摄影器材租赁费。

为了打响我们的知名度,我去找武汉一家有名的海鲜馆老板聊了聊,正好他想创新一些海鲜菜品,希望我们能拍一个短视频,在他海鲜店店内的电视上播放。后来网上有主动找我们的,但接这些零散的单子,也是不够养活自己的。

我想,如果能找一些投资人会更好。通过各种渠道加了许多群,说我想要寻求融资。有好多人加我,有影视公司、有深圳的机构,剩下的就是现在北京这家公司的老大A。

他开门见山,“你需要融资吗?要融多少钱?”我就说需要融五百万,“得开发APP,做短视频这一块”。他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说是知名文娱公司副总,我猜想他的资源一定多,可以帮到我们。

然后我就给创始人对接方式,让他们对接。电话里,我的合伙创始人M觉得A不靠谱。正经的投资人很少聊星座这方面,但是A喜欢跟别人先聊星座。M说,“还是找一下其它的机会吧。”

后来找到了武汉的创业孵化中心,他们可以帮忙路演,且提供办公场地,但有一个致命的地方——不能生火。这是很大的问题,不能生火就没办法做内容了。

因此放弃了这个机会。

没办法,还是得考虑A,因为他的人脉资源多,如果他孵化我们,肯定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发展。于是主动联系到他,赶到北京见了面。

A希望我们团队加入他们,当时考虑他资源各方面比较好,就被他收过来了,随即把原来的号40万卖给了老东家(事实上我们走后,那个号也很少更新了)。

后来我们开始拍摄A公司的美食项目。我仍负责商务。食谱开发了小程序,小程序里会上一些短视频里的相关商品,然后变现售卖。很多厨具单子都是我谈下来的。

前段时间见了一个短视频自媒体,是做玩具的,一个视频几百万的播放,现在只靠后台收益就可以养活他们团队的人。有的自媒体虽然没有变现,但他们有融资——像迷迭香美食,我们见了他们运营人员,他们说不急于变现,现在就想把IP打造好。

自媒体跟自媒体比起来,完全就一个天一个地。

“一种是已经有融资的,没有变现的;一种是平台收益足够养活他们,没有进行商业化变现”,这两种情况的我都见过。还有一种是像我们这种没有融资,想平台变现又没有收益的,真的养不活自己。

我们在武汉创业那段时间除了找投资人,也找了很多MCN机构合作。当时跟某平台签了,但是扶持力度不大,推的效果也不是很好。

现在我和M都在A的公司,每天都要拍东西,但我们还是想出来做,因为A公司是一个全方位的平台,而我们更想做美食这一块。

这个夏天,我们每天研究怎么拍最好看的美食短视频,但是A忽略了商业化变现这块儿,至少应该加一些创意进去,播放量便会高起来。

如果再次创业,首先要积累各方面的资源、人脉吧。如果有短视频平台资源,他就会知道你要创业,知道你要生产内容了,如果他们刚好缺内容就会主动推你,另就是各个品牌的客户资源,你也要主动去认识,去联系。所以客户资源、人脉资源,网络上的平台资源,都要有积累,加上一个比较好的商业模式,能够真正触达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价值的商业模式才能再次创业。

 

责任编辑: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