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驱动下,简单方便或是车主最大的诉求

2018-08-28 11:14:25 来源: DVBCN 热度:
“艾拉比作为国内最早投入资源推出整车OTA升级解决方案,同时也是首家拥有实车项目落地经验的OTA服务厂商,在2017年和2018年参与建设了国内众多主机厂的OTA项目,目前大部分项目已经完成验收测试进入到收尾阶段,近期大家将会看到更多支持OTA特性的量产车型面世。”在8月23日于北京举办的2018年T行神州系列活动上,艾拉比总裁芮亚楠首先向在场的各位嘉宾分享了这一消息。
 
 
 
对于主机厂来说,在近期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OTA、诊断、信息安全管理这些基础能力平台的建设,也是为了保障后续汽车AI智能技术的持续稳定发展。那么,随着AI技术的不断演进,AI为汽车提供了哪些具体能力?基于这些能力,出行需求与智能体验将会发生哪些变化?艾拉比总裁芮亚楠在此次T行神州系列活动中作为嘉宾主持人和来自宝沃汽车、九五智驾、联想懂的、凌动未来的专家们共同探讨了关于“AI驱动下的出行需求和体验”这个话题。
 
在此次讨论中,对于硬件冗余,软件迭代升级热点话题,大家一致赞同软件定义品牌,软件是快速、永远需要的,不管硬件是否冗余,软件都要升级,OTA把技术包括成本做的更好了。艾拉比也认为,行业发展趋势势必将走向由软件定义汽车。软件将是未来自己产品差异化的核心。软件如何迭代成长,软件的生命周期如何维护,是摆在品牌厂商面前的首要问题。从消费端来看,用户逐渐开始把自己的关注点从汽车动力、车身长度、内饰等方面,向对软件体验及内容生态等方面的感受倾斜。这就迫使整车厂必须去建立一套系统,使其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未来的软件资产,并且能够远程进行运维维护和更新,OTA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就随之而来。
 
 
同时宝沃汽车张国强还提到,从实际产品角度来讲,要尽量符合发展规律、符合自然界发展的模式,硬件冗余要适当考虑,毕竟不可能开放式、不限成本去做事情。对于整车以及智能网联相关联的运用、功能、业务、流程所有的东西,能从软件方面解决尽量从软件去找到解决方案。
 
现场部分精彩问答分享
 
◆ 艾拉比芮亚楠:从凌动未来的角度看,智能座舱以及智能操作系统为汽车AI提供了哪些具体能力?
 
凌动未来吴卫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会体现在云和智能座舱两个层面,凌动未来偏重汽车座舱技术。大家关注汽车座舱的体验,多屏互动、自动驾驶、语音、手势,还有各种触摸板等交互方式,这些新型交互方式体现了现代科技在汽车座舱中应用的发展趋势,这其中都包含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而要给驾驶人员和乘客带来真正体验上的提升,这些技术都是需要终端和云端协同工作的。对于终端的各种新技术,需要有好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能够把它们用起来,同时通过软件技术,将足够的数据和足够的反馈提供给云端。云端也有私有云、公有云,有主机厂云、有服务提供商云,慢慢整合起来,能够提供更好的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算法服务。例如主机厂则可以把数据用起来,再反馈给车辆制造过程,造出更好的车,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
 
人工智能技术使得汽车的设计,各种汽车相关应用的发展,进入到可快速迭代的时代。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智能座舱是实际的数据产生源和最终用户体验的输出端,而车载操作系统则提供了所有这些软硬件功能运行的平台。而对于智能座舱,什么样的体验才能真正得到用户的确认,这还需要得到更多的反馈,我觉得技术发展都很快,现在还不是确定方向的时候,大家都在尝试。而我认为新的智能座舱体验不应仅仅来自于汽车圈里的人的创意,更应该来自于用车的人的新想法,新创意。智能座舱的设计也应该能够吸引更多的开发者来开发应用和体验,而这需要有既安全又开放的开发平台。凌动未来的智能车载操作系统为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同时也提供更安全更开放的操作系统架构。
 
 
◆艾拉比芮亚楠:从联想懂得的角度来看,智能连接以及对应的连接管理平台将为汽车AI提供哪些驱动能力?
 
联想懂的邢海洋:我认为AI带来一个问题是,车上驾驶员和乘客权限划分、控制权划分,需要大家想这个事。从硬件角度来说,我们现在想的是硬件更加集中化,比如所有东西都集中在车上大屏,一直想做这一件事。硬件迭代更加低成本,我们用最小的硬件一块屏全部搞定了,以后硬件的迭代有可能不需要换整车,只需要换中间一个屏。而在通讯层面,目前还是希望给整车这一块提供相对贴近行业的通讯需求,后续希望能用服务定义我们流量。我们不需要流量使用多少,只需要服务就OK,这是我们目前致力做的。
 
◆艾拉比芮亚楠:AI与出行体验需求是相互促进,反复迭代的关系。从发展的角度来看,AI演进首先对实际车主需求造成哪些变化?反过来车主需求变化,怎么促进AI技术提升?
 
宝沃汽车张国强:目前的所谓需求和诉求点,我的感觉是和车没有直接关系,太多情况下用户没有需求,而是我们有技术、有自己的产品,我们创造一个需求,而这个需求逐渐推广市场,让大家感知这个需求带来便捷、便利、易用性,这个时候对用户产生冲击,产生对这个功能本身理解或者功能追求,这样就产生源源不断的需求过程。
 
所以真正的诉求回归到车本身来讲,没有人规定互联网汽车什么样、没有人规定车联网是什么样?所有制定都是行业内人说,通过AI体验,有了互联网技术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移动出行的发展,用户对于它的便捷性、方便性、易用性有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对科技、技术有依赖,进而会引申需求,怎么简单就怎么来,怎么方便怎么来。比如我开车磕睡就可以睡,什么时候可以达到这个纬度,就给用户提供方便了。再比如现在智能出行比较火,你把车共享出去,他合法使用,这个过程中彼此利益交换,通过潜移默化方式帮助两方都得利。
 
至于用户如何定义AI技术?可能用户不太懂AI技术,但是用户知道怎么使用方便、怎么用的舒服,你出行的产品确实不错,他对你需求越来越多,反馈也会越来越多。
 
九五智驾杨柯:如果只是作为普通车主来看,还是基于解放双手、自动驾驶,智能化终极阶段在于怎么方便怎么来。如果作为一个供应商来讲,尤其作为TSP厂商来讲,思考空间很大,尤其对既有产品升级和优化。我们主要做应用,我们很多品牌尤其欧美品牌合作很多,国外讲你怎么提供色彩斑斓的应用,这种应用从原有的这种触点、触摸,发展为以语音交互,到后端语音解析可能是一种方式。但是后续包括手势识别、甚至包括行业应用人脸识别,从产品角度来定义它,还是让它具备一定的主体化,当然过程肯定由乙方引导甲方做很多AI、包括识别事情。
 
但是从刚性需求来看,现在很多需求都是伪需求,这要找一个平衡点。我们也服务很多客户,大家共性问题很多。实际上还是在人工智能包括交互上,我认为赢家以客户为本,再有以服务为基础的,同时发挥最大的经济价值。

责任编辑:林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