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家居不得不战 联盟模式有助于快速追赶
小米以手机为实际主营业务,讲的却是生态链的故事。vivo布局物联网,是从手机业务进行的延伸,同样希望从这一角度出发,赶上智能家居的大潮。
(1)小米华为占山为王 vivo岂会坐视不理
我们知道,智能家居的使用和管理是非常依赖手机(包括语音助手)的,当然一些操作也可以通过与智能音箱进行语音交互来完成。手机作为智能家居的重要入口,手机厂商在掌控这一关键环节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甚至还可能从语音助手延伸,进一步包揽智能音箱的制造。
小米很早就在布局智能家居,构建了自己的生态圈,华为也加大了发力程度,并且自身也有一定的技术优势。vivo作为在手机业务上和这些厂商并驾齐驱的企业,面对抢滩智能家居入口的大潮,自然也不甘落后。
(2)vivo自身优势不俗 联盟模式本身可行
vivo与生态链企业之间的合作只需要Jovi物联充当一个入口的作用,但是对于这个开放的生态来说却能有很高的提升。

vivo之所以采用这样一种联盟的模式,主要还是希望能够弯道超车。自建生态需要很长的过程,小米有先发优势,华为有技术加持,vivo如果也走自建生态的路子很难出彩。
布局最早的小米对生态链企业的控制比较强,同为手机企业的vivo来得太晚,比较理想的方法就是以这种松散的联盟形式寻求合作,首先解决的是vivo智能家居生态里玩家太少的问题。
这个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通过开放式的战略发展壮大有一个前提,就是智能家居产品必须可以无缝加入,所以vivo呼唤“统一标准”。
如果统一标准,各个生态的割据状态便被打破,智能家居市场整合成为一个大生态,小米和华为的生态则会失去排他性,这对于后来的vivo来说是个机会。
在统一标准之下,原本属于某个生态圈的智能家居产品也能在vivo生态下使用,原本买了小米、华为系产品的用户在选择其他家居时也不用局限于这一系的产品了。统一标准大大减少了生态链企业和用户的迁移成本,对vivo和其他想入局的手机厂商来说最有利。

智能设备标准化是一件好事 但能否克服阻碍很重要
显然,“统一标准”不仅仅对vivo的奋起直追有好处,它对于整个行业、对于消费者的自由选择也都会有促进作用。
(1)生态背后是割裂的碎片 统一市场符合行业利益
智能家居标准的统一化对市场对消费者都是一件好事,原来的生态链企业不用站队,可以获得更多的用户,用户也不必反复确认待购商品属于哪家的生态,还促进了行业内的公平竞争。
事实本该如此,物联网“万物互联”的愿景不该被“分而治之”的现实所打破。使用来自不同厂商的各种家电本来就是一个家庭的常态,无视这一常态的跑马圈地给日常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
在统一标准下,无论使用的是什么APP,用户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购买家居产品,企业可以实现自由竞争,也不必要为各种封闭的生态去做适配。这样一个市场是生态链企业的理想市场,也是消费者的理想市场。
在这样一种原生动力的驱使下,那些规模有限的生态链都会最终加入到开放的队伍中来。
(2)既得利益者不会轻易放弃 标准化不容易
但小米和华为会轻易放弃优势吗?可能性或许不大。小米如果轻易地就完成标准化,那就意味着小米又只能靠硬件挣钱了。在标准化背景下,用户使用任何IoT软件都可以对市面上各种智能家居产品进行管理控制,小米生态链将不再重要。
相比小米,华为或许更容易拉拢一些。华为的模式本身就是具有一定开放性质的,也不是把智能家居生态链当作主业,其对智能家居的兴趣也反映在技术上,比如华为Hilink协议。vivo要像组建硬核联盟那样组建一个智能家居标准化组织还是有可能的。
但即使是华为甚至小米愿意参与到这么一个标准化工作中来,各方利益的协调也会成为一大难点。如何在促进智能家居互联互通和最大限度保护企业既得利益之间的取得平衡,能不能形成标准、以谁为标准便成了令人头大的难题。
因此希望包含所有企业的统一标准一定是难产的,最终结果一定会需要打折扣。
(3)开放联盟足够大时或成标准制定者 封闭与开放之争将持续
早在7月,vivo与合作伙伴就已经成立了IoT开放生态联盟,当时手机厂商中已有OPPO在这一阵营,美的、TCL、科沃斯、创维等合作伙伴作为家电企业也加入了联盟。
开放生态只需有一个,这个IoT开放生态或许就会是将来智能家居的开放生态,同时因为利益问题的难解,封闭或半开放的生态依然会存在。毕竟小米生态链目前最为领先,布局也更完整,IoT开放生态联盟初创未久,这个标准化组织能不能成还不好说。
现阶段还没有发展到开放平台集结大军围剿封闭平台的程度,反而是开放平台在少数头部封闭平台、众多其他封闭平台和半开放平台的夹缝中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IoT开放生态也许可以将那些长尾生态吞并,以“安卓”式的优势覆盖到很大一部分市场。但到了最后,小米这一类有足够生命力的封闭式生态系统或许会成为“IOS”,把两者的竞争延续下去。
说到底,vivo企图通过联盟模式追赶小米华为的IoT布局,而这首先需要智能家居设备的统一标准。这套标准很可能会由IoT开放生态联盟约定俗成,尽管vivo不处于控制或主导的地位,但由于利益的博弈,届时仍然会有封闭性生态游离于标准之外。
相关推荐
记者从CCBN组委会获悉,CCBN2010的召开时间已明确,将于2010年3月23日~25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规模为历史之最CCBN即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广播影视技术设备展,已连续举办了十七届。据CCBN组委会副主任委员邹峰透露,在经历了2009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之后,CCBN2010无论是规模还是展商数量,都创造了历史之最。“今年的展会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展览区域覆盖15个展馆和1个室外展场。从展商分布来看,民族企业数量最多,很多中小企业今年也首次参展。在经历了去年的金融危机后,国际参展商的数量也比2009年有了显著提高。”
几乎所有人对IPTV的憧憬都是美好的,然而,现在为之摇旗呐喊的人越来越少,就连华为、中兴以及UT斯达康等产业链中坚目前也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据知情人士透露,华为近两年在IPTV上已经巨亏十几亿,而其他IPTV“大户”也仍处于市场培育期。毫无疑问,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让整个IPTV产业链的消极情绪在蔓延。政策、体制以及技术像三座大山压在企业头上,2007年IPTV的发展比预想的缓慢的多,充其量也是“雷声大雨点小”,而根本的症结在于:三网融合进程缓慢。被禁制的IPTV欲望按照管理经济学的理论,“鸿沟期”的后面将迎来“保龄球期”—一个关键的球打过去,收益会成倍增加。在大多数设备企业看来,这个关键球无疑
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初步估算,综合考虑各种业务系统、基础网络设施、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后,在未来几年内,预计三网融合可以直接拉动的市场规模大约在10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考虑连带的辐射作用,长期市场发展空间可达数千亿元。在这个巨大的市场吸引力下,电信设备商也频频加大了对广电领域的关注,并推出了相关的计划和战略。爱立信:实现NGB的可管可控“2010年是很关键的一年,很多新的应用和模式会在部分地方试点。但是全网的普及还需要一个过程。”在采访中,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企业及
2010年CCBN大会3月下旬在北京成功举办,给早春的大地带来了很多新的资讯,新的产品,新的方案。三网融合,机顶盒,CMMB,NGB和直播星都是大热点。国外思科,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等公司来了,国内的华为,中兴,长虹,海信,华录,大洋,永新,同方,熊猫电子等悉数到场。国外芯片厂商ST,NXP,NEC,Fujitsu,ARM,ZoranBroadcom,TriQuint和国内的芯片厂商LegendSilicon,Amlogic,Hisilicon,国际电子元器件分销巨头Avnet,测试测量仪器公司Tektronix等也参展了,这是电子经济复苏的一个好兆头。三网融合就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