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青云QingCloud:与技术一起成长

2019-02-19 13:37:53 来源: 中国信息化杂志 作者:邢帆 热度:

近年来,随着云应用的深入,以及云计算市场的走高,IT业界主打云、转型至云的公司不在少数。然而云计算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云公司的成功。与青云QingCloud CEO黄允松的对话中,充满着对技术与市场的尊重。无论是对云计算本身还是时下热议的AI技术,他都有着自己的判断和憧憬。

《中国信息化》:数字化企业有很多值得成熟企业学习的地方。您认为青云目前已经成熟了吗?您是如何定义属于青云的成熟的?您认为从数字化企业的成功案例中,是否有值得青云学习的?

黄允松:青云目前还谈不上成功,我们离“云之基石,自由计算”的愿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认为云计算取得伟大成功的标志,就是当它成为新的空气,没有人能离开它,云服务商变得完全透明。再也没有记者愿意采访IT和CT 行业,IT和CT变得简单、廉价,云就成为社会存在的基石了。

在云计算领域,亚马逊AWS、谷歌这些公司都非常值得青云学习。AWS作为第一代公有云厂商,它的历程,包括走过的坑,都值得青云借鉴、学习。比如AWS历时9年实现净利润,青云从商用开始用三年时间实现千万级规模的净利润,并不代表青云比AWS更聪明,而是青云相比AWS晚起步5年左右的时间,并且从AWS身上学到了很多。

谷歌作为一家倡导“工程师文化”的技术公司,对于工程师的宠爱,对于技术的极致追求,都是青云很好的学习榜样。青云也同样推崇“工程师文化”。青云的办公室有健身房、咖啡吧,平时也有各种球类比赛、登山、“Think Friday”等活动。

在青云,工程师热爱自己的专业,也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同时,青云会给予工程师最大的自由和信任,保护他们的创造性和话语权。这也对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自我管理要求。“Be Leader,No Boss”,是我们的工作宗旨。

《中国信息化》:2017年云计算的发展在业内有诸多预测,例如:多重云将成为新常态;内存和临时存储变得更加重要;更多内容交付网络;机器学习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等。以及利用超融合架构和容器技术。这之中,您认为哪些最有可能成为现实?哪些会对青云产生影响?

黄允松: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云计算的分工会细化,即多重云。云市场份额之大,没有任何厂商可以一家独大,各种PaaS、SaaS服务商将百花齐放。这对于云计算公司来说是好事。

闪存变得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目前在计算机硬件系统里只有一个机械设备——机械硬盘,它带来的灾难是无与伦比的。在计算机行业里,虚拟化和云计算就是经典的“共享经济”。但是机械设备无法满足并行处理的需求,极大地束缚了共享经济的发展。2016年11月,青云正式推出上海1区,全部采用SSD闪存介质,不再使用机械硬盘。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这是一个电子的世界,而不是机械的世界,青云正在引领这一潮流。计算机体系架构里最大的瓶颈是机械设备,如今这一瓶颈已经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这对云计算行业是巨大的利好。

内容交付网络一直都是业内的流行业务。形式比较简单,全国各地不断叠加机器,作用就是提高网络的访问速度。如视频点播、网络教育等具备大访问量的大量应用几乎都会使用到CDN。青云联合多家CDN厂商(网宿、蓝汛等)推出了CDN加速服务,利用他们的优质节点,并全面覆盖各运营商,提供网页加速、大文件下载加速、视频分发加速多种使用场景,并拥有强大简便的域名管理、防盗链、监控统计等功能。

机器学习是机器智能、人工智能的核心,AI更是当下的聚焦、未来的趋势。AI的实现需要复杂的算法,同时这些算法是需要基于大量复杂的数据进行的。而这些大量的数据就需要一个稳定、可大规模弹性拓展的云计算平台来支撑。从AlphaGo和Master的例子来看,现在是通过恰当的数据、数学公式、训练方法和程序来控制AI,并使计算机意识到很多问题。但AI超越人类是指日可待的,我相信总有一天AI懂得如何利用技术甚至是能源。到那时候,想从技术层面合理运用和控制AI,是很难的。

超融合架构会变得越来越重要。青云从金融业往其他领域拓展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云计算的交付形式正在发生改变。一方面是IT技术不够强的企业用户会希望他们获得更简单易用的解决方案,另外一方面是很多用户消费习惯也日益成熟,对青云愈来愈信任。这时候,青云的超融合架构方案,更进一步贴合用户的需求。

容器技术的优势在于轻量、快,但安全稳定等方面的局限性决定了它和虚拟化技术不是相互取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此外,底层基础设施平台的能力直接决定应用运行时的质量,也是决定应用是否成功、产生价值的核心因素。基于此,2016年青云实现软件定义存储架构的升级,用同一套架构同时支撑虚拟化和容器。同一套架构,既保障整个管理运营的高效,也能保证成本最低。现在青云所有PaaS服务都基于容器技术,Hadoop性能比之前提高5倍以上。

《中国信息化》:您是如何评价目前中国的云计算市场的?青云面向全球市场是否已经有规划?

黄允松:美国的云计算市场占全部IT消费的比例大概百分之十几,而中国跟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中国云商很多在层次、定位、方向等都不同,发展各异。很多云计算领域创业者一直有误区,追求业务的快速成长。云计算特别是IaaS领域,是属于资产重且利薄的行业。并且云计算是一个纯技术领域,创业是一个漫长的时间。

整体来说,中国的云计算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两年,云计算市场依然在洗牌阶段。可能要到2018年,我们才能看见一个比较稳定的云计算市场格局。

青云面向全球市场正在规划中,对国外云计算中心有定位,我们拓展海外市场并不是为了 国内的需求,而要实现本地化运营。

《中国信息化》:有业界人士预测,2017云计算成本将有望进一步下调。近日青云宣布面向所有可用区开放“预留实例”计费模式。能否解释一下青云对于控制云计算成本的考虑。

黄允松: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成本控制是两种不同的方法。

在公有云领域,租数据中心、买设备、人力、运维,这些都是巨大的成本。通过软件定义数据中心、“P2P机器人”自动化运维、SDS 2.0、SDN 2.0等技术,青云的数据中心无需专人值守,实现了非常高的服务器利用率,网络和存储都具备高可用和高可靠。通过技术的手段可以不断降低成本,同时也能够不断让利给我们用户。预留实例,就是青云针对用户长期、稳定的IT需求推出的主机(实例)使用和计费方式。结合按秒计费,用户可以对自身 IT 需求进行合理规划,区分短期弹性需求和中长期稳定需求,精确配置相应投入,获得最优的整体成本收益结构。针对短期弹性需求,可以选择按需付费,按秒计费,灵活精准,避免浪费;针对中长期稳定需求,可以选择预留实例,价格更低,能够大幅节省IT成本。

而在私有云领域,通常是以项目为单位计算成本和收益的。很多云商拿到的私有云项目,都需要派数十位工程师在客户公司驻场服务,做PoC、部署等,常要花上几年时间。这当中的人力成本是巨大的。所以,私有云产品的成熟度、标准化和自动化程度对于降低成本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