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成熟的“人工智能”(AI)技术,让学术领域和企业家们更加意识到高效利用这项技术的重要性。如何在日新月异的当下不断挖掘人工智能的深度、拓宽应用广度是必须思考的问题。恰逢2017年开局之际,DVBCN & AsiaOTT推出了人工智能年度人物专栏,聚焦当前人工智能领域,本期分享阿里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与人工智能的故事。
闵万里,阿里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自带柔光和儒雅气质,和严肃的‘科学家博士’不太一样。”是大家对他的评价,称呼他为山景博士,山景是他的花名。博士笑起来很调皮,就像漫画中,从奇异实验室走出来的那样;个人经历也是非常不一般,7岁前常考零分,14岁入选少年班;1997年毕业,先后在IBM T.J.Watson研究所,IBM Singapore及Google担任研究员,从事大数据理论研究与应用算法研发。留美16年,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回国,加入阿里人工智能团队;让一亿国内消费者吃上了“热饭”,现任阿里云数据事业部资深数据科学家。
智能在端,智慧在云
对于“智能在端,智慧在云”,山景博士是这么解释的:智能是在端产生,而端上出来云的结果就是智慧。当所有数据汇集在云,智慧的交流、数据融合便没有了成本,没有成本的事物价值会产生“核聚变”式爆发,就会产生智慧。
他指出,现在很多号称是人工智能的产品并不是真正的智能。大家可能听说有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比如扫地机器人,把芯片放进去,就可以沿着路线走路。他们只是简单的机器,毫无智能。山景博士认为最接近人工智能的项目是无人驾驶,其具备人的所有功能:认知、视觉、听觉以及实时判断。
着重强调“智能在端,智慧在云”的山景博士,希望告诉大家什么是真正的智能,这也是他这几年在淘宝、阿里云工作的深刻感受,团队要做有智慧的产品,并且只做别人无法完成的事情,以凸显差异化竞争的价值。
让一亿人吃上了热饭
2015年末,“饿了么”团队第一次和阿里云碰头,要解决外卖市场最大的问题——配送不及时。这样的经历恐怕大家都有:系统里显示餐已经到了,结果小哥1个小时后才到,又饿又期待的心情分分钟可以点燃怒火。
面对全国1亿人“嗷嗷待哺”的胃,和百万外卖骑手每天多走的冤枉路,阿里云和“饿了么”打算用人工智能ET解决这一难题。“技术上非常复杂,如果非要简化比喻的话”,山景博士拿起笔,在纸上画了10个点,“骑手们面临的问题是:用最短的线把N个点连起来,而这每个点都在变化,突然消失或出现。这些点就是叫外卖的人。”当这些点数增加一万乃至千万个量级,题目就变得更加不可控了,尤其是再受到天气、区域路况的影响。之前是人工叫单,骑手们看到哪个单就派哪个单,全靠经验。
而山景博士和他的团队,通过ET多维度的算法,能精确预估餐厅出餐时间、骑手个性化骑行速度、取餐等待时间,给了骑手最优的判断和选择。“简单来说,就是小哥知道怎样最快地赶到你那儿。”山景博士介绍,每个外卖小哥手上,都有一个APP,而这个APP会在第一时间,将最佳的配送路线推送给小哥。这个技术已经开始在全国多个点逐步测试,ET的表现非常可观。
人是一切数据的总和
从几千年的农耕社会到现在的信息时代,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革。首先是工业革命,然后有了半导体、芯片,接着出现了互联网。当基础设施硬件越来越强大的时候,硬件传递的数据就变得不可忽视了,因此,2004年开始,“大数据”这个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目前,大数据金字塔还远远没有到达顶部,山景博士相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大数据会换着各种外衣来冲击我们的视听和认知。
山景博士在一次演讲中说到,“随着数据的产生,大数据逐渐被应用,90年代就有数据处理了,当时有windows95。下面我举几个历史上大数据应用的重大案例。
扎克伯格可以去白宫与奥巴马讨论政治话题,是因为其创办的Facebook掌握了巨大数据,所以他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和选民关注什么,不满什么,因此,即使他没有受过任何政治训练,他依然可以成为政治家。
奥巴马也是靠大数据走上总统位置的,这也是大数据应用最经典的案例。2008年,奥巴马聘请埃森哲总监查看Facebook、Twitter的民意测验数据,测算出加州地区哪些选民还在犹豫,然后雇人上门游说,借此登上了总统宝座,这是大数据改变政治版图的案例。
大数据还可以完成政权交换。2011年阿拉伯、突尼斯、利比亚、埃及就是利用大数据精准锁定对社会和总统不满的人群,让其在Facebook宣传刺激性话题,不费一兵一卒便完成了政权交易。”
这些事情的发生是因为大数据精准捕捉到了人内心的需求,然后为人提供服务。归根结底,现在我们所做的所有大数据服务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可以说,人是一切数据的总和。
AI只是辅助,而非取代人类
山景博士指出,人工智能或者机器人对于人类而言一定是一个辅助,而不是完全取代人类。闵万里表示,从技术层面来讲,人和机器或者最大的差别在于人类有自我创造和探索性。而现在几乎所有的机器人应用设计的逻辑本身、自我学习逻辑方式是人类预设的。在预设之外对一些新的情况的反应,机器人目前的技术很难做到正确反应。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闵万里表示机器在制造业当中的普及确实会对现有的工作模式以及就业带来一些冲击,不过他认为这同样给了人们解放劳动力,转型做更有价值工作的机会。“举一个例子,如果一个边缘山区的年轻小伙,在在富士康的流水线工作十年后被机器取代了,他可以回家乡针对土特产、地方旅游资源等再创业”,他说。他认为,任何一个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的发展一定是正面大于负面的。
他也看到了中美人工智能的研究差距。他认为这与国家的商业环境息息相关,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看的更多的是财报、回报率等眼前的事情,而美国人大公司都在投资未来。这些投资虽然现在带不回来任何营收,但却是在培养未来发展的土壤。
而对于目前讨论比较广泛的人工智能威胁论,闵万里表示这更多的是科研人员一个自律的问题。同样他提到由于机器人很难完全做到像人类大脑那样思考,对威胁的担心还是有些过早。他认为与其担心人工智能的各种问题,不如以一个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技术的发展,少一些迟疑,反而会促进它走向更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