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已去,回顾广电行业在一年中又涌现出了许多重要时刻,政策监管、技术应用、市场企业等多方面持续推动行业向新发展。作为5G网络商用扩展一年、也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广电行业有哪些突出表现并足以启示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呢?DVBCN笔者精心挑选了十大年度广电行业关键词,以回望走过的一年中广电领域内的焦点话题。
1、“新基建”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按照发改委的解读,“新基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2)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3)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刘鹤副总理曾指出,要统筹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三类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深化制造、教育、医疗、健康、文化娱乐、商贸物流等重点行业和特色领域的应用场景探索。
中国广电领导下的广电5G网络建设中,也将积极响应5G为代表的“新基建”国家战略需要,注意顾大局、着眼长远,以更加严谨务实的精神,推动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的整合与广电5G一体化的发展。
2、一网整合
依据2016年中宣部、财政部、广电总局三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发展的意见》,到“十三五”末期要基本完成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作为整合结果的标志,必须要成立由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控股主导、各省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共同参股、按母子公司制管理的全国性股份公司。
2020年9月24日,中国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举行创立大会,次日也完成了工商注册环节;至10月12日,中国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对外挂牌成立,标志着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取得了实质性重大进展。
新设立的“全国一网”股份公司共有46位发起人,涵盖了“中国广电+战略投资者+持有或合计持有非上市省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51%股权股东+已上市网络公司+北京北广传媒投资发展中心有限公司”多方力量,总注册资本已超过了1340亿元人民币。
根据中国广电的工作安排,将继续推进非上市省网公司后续整合,涉及到推进各省网公司的更名挂牌等工作,后期则将启动对上市广电网络公司的整合。因此,“十四五”时期,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将迎来深度整合阶段工作。
3、广电5G
5G商用牌照发放1年多以来,广电5G并未在这一年中进入到规模化建设700MHz广覆盖网并实现商用的阶段,但已做足了一系列的筹备工作,正蓄势待发。
2020年中国广电获得了700MHz、4.9GHz、3300~3400MHz的频段频率许可,累计带宽超过了220MHz,通过参与3GPP 5G Rel-16标准立项工作,使得700MHz频段2×30/40MHz技术提案成为了国际标准且冻结完成。这一年中国广电还与中国移动确立了5G共建共享的合作协议,可依靠移动的2.6GHz频段补足700MHz的容量缺陷,以实现在全国范围的700MHz 5G网络低成本、高效率的广覆盖。此外,中国广电还拥有192号段、10099等电信码号资源使用许可四大项,未来可推广面向个人用户的5G移动音视频服务。
未来5G场景中,中国广电积极协同运营商及垂直行业伙伴,可实现在电力、电商、金融、应急、交通、物流、农林等领域的应用。5G NR广播则将作为中国广电5G的竞品级应用,有望实现免SIM卡、免流量的广播电视传输,进而更好地导流5G移动用户资源。
中国广电基于700MHz已达成了多个“首个”的成绩:全球首个700MHz 2x30MHz 5G基带芯片网络能力演示,全球首个700MHz 2x30MHz 5G手机、全球首个700MHz 2x30MHz 5G商用基站设备、全球首个700MHz 2x30MHz 5G试验网、全球首个700MHz 2x30MHz 5G数据呼叫、全球首个700MHz 2x30MHz 5G端到端系统方案演示验证、我国首个跨芯片平台的5G 700MHz VoNR打通、我国首个通过型号核准的700MHz 5G手机、CPE终端、工业模组、基站设备等。
在产业链方面,国内外主流厂商均给出了积极地正面回应,将更好地支持广电700MHz 5G市场的发展。截至2020年12月底,已有58款手机、10款CPE/工业模组、7款基站、3款平板电脑和1款笔记本均能支持700MHz频段。
根据中国广电的工作安排,未来将实现在19个城市试验网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广电5G规模建设。计划在2021年底共建共享完成40万个700MHz 5G网络基站建设,行政村覆盖率超过90%,广电5G网络基本建成。还将推进192号段的运营放号,争取携号转网、异网漫游等政策尽快落地。
4、区块链
当前区块链的研究重点偏向于公链底层,以提高吞吐量和共识效率。研究的重点应用领域主要涉及行业应用生态、安全和可用性,包括金融服务、国际贸易、防伪溯源、电子政务等。
广电总局科技司在研究布局中主要集中于对广播电视进而网络视听行业的监管应用等。在视听应用场景方面,聚焦于智慧广电媒体、智慧广电网络、智慧广电监管、智慧广电生态。特别是如区块链在媒体融合、版权保护、广电大数据、广电物联网、智慧广电新业态(政务、社区、医疗等)中的应用等都是预期的方向。
广电区块链的研究方向可归纳为三层:
1)广电区块链的标准体系建立,包括技术队伍的建立、开发试验、研究立项等;
2)区块链应用模式的建立,如聚焦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协作、聚焦版权保护等;
3)区块链与广播电视技术体系融合架构的顶层设计,如业务需求梳理,技术架构和路线设计等。
广电总局在2020年11月印发了三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区块链技术应用白皮书,分别为“总体篇”、“内容审核篇”、“县级融媒体中心篇”,旨在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创新应用。
5、版权(知识产权)
2020年11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新修改的《著作权法》将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其中对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相关内容做了修改,将影响到广播电视及网络视听的版权相关内容。
同月,广电总局发布了5项“视音频内容分发数字版权管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推荐性行业标准文件,涉及到了有线电视、IPTV、OTT TV等大屏端口。
中央领导在11月30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中,着重就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行了学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在广电领域内,涉及到的各类版权问题层出不穷,有线电视网络、广电新媒体、电视台、通信运营商、互联网视频平台相互之间围绕的版权侵权诉讼近几年也明显增加了许多。
新修订的“著作权”明确将广播组织权保护延及到了互联网,而“转播”等 延及到了网络,并赋予了广播组织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增加了对广播、电视信号中权利管理信息的保护。因此,对现有的广电时移功能可能会有重大影响。
6、中国视听大数据
中国视听大数据(CVB)作为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导、广播电视规划院基于自主技术建设的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已汇聚了全国36个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300多个地级和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超过1.4亿有线电视和IPTV用户的收视数据,统计的节目频道数量超过3200个。
根据介绍,基于海量数据源,系统既能输出传统小样本统计方法无法精准给出的绝对型指标,如收视用户数、收视时长、收视次数等,又能输出收视率、收视份额、节目供求指数、节目粘度、用户流动指数、沉寂率等比率型指标。系统还可对源数据采用多重稽核,数据处理全流程自动化、封闭化,无污染抗干扰,确保了数据统计的客观、真实和公正。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CVB将兼顾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各平台,涉及直播、回看、点播等多方位的数据信息。坚持观众平等原则,不存在用户与地区权重,更能真实反映观众喜好的客观数据信息。
CVB还将逐步实现融合多维分析,实现跨网络(涵盖到了有线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互联网视听网站)、跨平台(即不同的运营主体)、跨方式(包括直播、回看与点播)、跨终端(包括电视大屏及移动小屏)的统一,实现综合立体的数据分析、评价。
7、应急广播
应急广播体系是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打通应急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实现精准动员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各地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社区、乡村覆盖面不断扩大,在基层社会治理、文化传播、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2020年12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发挥应急广播在应急管理中作用的意见》,力争到2025年完成全国各级应急广播系统与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对接工作,上下贯通、综合覆盖、平战结合、安全可靠的“中央-省-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六级应急广播体系初步形成,工作机制基本确立,应急广播在城市、农村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中得到普遍应用,基层应急广播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全国省市县应急广播平台全部建成,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其中,灾害事故多发易发频发地区应急广播平台应于2022年底前全部建成,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人口覆盖率95%以上,有效打通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更好服务国家工作大局,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为国土辽阔,地质、气象等灾害多发的国家,建立起连贯的应急广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各地在2020年间正加快建设应急广播平台、完善各级别应急广播调度体系,已实现打通应急防控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8、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
2020年5月,中央文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通知》(〔2020〕3号文件),要求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依托现有工作基础,分类采集梳理文化遗产数据;对全国公共文化机构、高等科研机构和文化生产机构各类藏品数据,标注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成果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建设物理分散、逻辑集中、政企互通、事企互联、数据共享、安全可信的文化大数据服务及应用体系。
由此,国家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一项重大工程加快启动,主要涉及8个方面的内容建设: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建设、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建设、中华文化素材库建设、文化体验园建设、文化体验馆建设、国家文化专网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数字化文化生产线建设。
国家文化专网的建设中,省域平台的建设方面已经有23个省区市的广电网络公司进入成为了国家文化大数据产业联盟的成员单位,正在按照统一的标准搭建省域的平台。至11月时,吉林、江苏、湖北、广东、贵州、陕西、广西、新疆共8家省网获得了国家文化大数据区域中心建设资质。此外,多地也出台了相关文件以支持对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建设。
9、媒体深度融合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从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原则三个方面明确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要求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推进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暨2014年发布《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媒体融合工作进入到了全新的阶段,因此也面临了诸多新问题。新的文件中亦指出,要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型传播阵地。
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认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主战场为互联网、主阵地为移动端,发力点则是进军网上、深入网上。新型主流媒体要做包括新闻、政务、服务与商务的内容,基于互联网平台,实现公益+经营管理。
广电总局也于11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特别是早升级传播体系中,要一体化推动广电5G网络建设和全国一网整合。并围绕高新视听、多终端融合传播等典型场景,推出一批应用示范标杆项目,加快广电新基建和5G应用,打造广电5G应用平台,建设智慧广电数据中心,推进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化。加快有线、地面无线、卫星等相互融通、智能协同,构建高速、泛在、智慧的新型传输覆盖体系,形成广播通信协同、大塔小塔联动、有线无线融合、大中小屏互动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和用户服务体系。
10、IPTV
IPTV经过初期的放养,尽管随后政策有了收缩,但本身已积累了一定的用户规模。根据央视市场研究(CTR)联合爱上电视做的调研数据,IPTV的用户量级从千万至亿的量变,仅用时3年,增长速度超过了有线电视,甚至互联网电视端。
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至2020年末时,国内IPTV的用户总量已达3.15亿户,全年净增2120万户。IPTV(网络电视)业务收入3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这一发展势头与有线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广电大屏用户加速流失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IPTV的内容运营由电视台成立的广电新媒体公司负责,各地按照央视爱上电视一级播控平台与各省级二级播控平台分级运营,传输通道交由运营商负责。近些年,运营商与电视台、广电新媒体之间持续深化合作,如浙江广电新媒体与浙江电信启动了新的IPTV品牌“中国蓝电信电视”。多地已完成了IPTV规范对接阶段性认证工作,另外,还有部分区域加快了获取运营牌照资质的进程。
实际上,多地IPTV已获准了CCTV3/5/6/8等精品频道直播许可,对有线电视造成的打击不必多言。监管层面上,总局也进一步要求地方加快对接规范,IPTV也纳入了公共服务的建设体系内以行使义务、职责,监管的尺度趋于与有线电视等一致,IPTV也越能成为国内主流电视大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