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特别策划的节目《云起》邀请数据和法律方面的专家,就“如何保障个人、企业、国家的大数据安全,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展开了详细讨论,意在给企业与个人以启发与思考。而借由节目明确传递出的“合法使用他人数据信息,否则极易侵犯他人权益并承担侵权责任”这一重要信息,也把“平衡责任与利润的关系”这一法治社会中的铁律再次以生动具体的表现形式输出给广大受众。
很多人都说,本次疫情是前所未有的大考,但放在漫长而又复杂的市场沉浮来说,这不过是许多企业所遭遇过的众多大考中的一场。央视网大型“云录制”财经特别报道系列节目《经济战疫•云起》自开播以来,先后讲述了多家企业在疫情期间快速应战、危中求机的中国经济战“疫”故事。相较于其他财经节目,《经济战疫•云起》作为央视网在财经节目领域的创新之作,通过“云连线”的方式将名企业家代表和财经评论员集合起来,打破了观众对于财经节目“说天书”的印象,真正打造了一档观众看得懂的财经节目。
而如今,当大数据正成为信息时代的核心战略资源,在我国数字经济进入快车道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展数据安全治理,提升全社会的“安全感”成为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以此为契机,央视网特别策划的节目《云起》再次邀请数据和法律方面的专家,就“如何保障个人、企业、国家的大数据安全,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展开了详细讨论,意在给企业与个人以启发与思考。而借由节目明确传递出的“合法使用他人数据信息,否则极易侵犯他人权益并承担侵权责任”这一重要信息,也把“平衡责任与利润的关系”这一法治社会中的铁律再次以生动具体的表现形式输出给广大受众。
大数据时代带来生活便利
数据安全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
节目的开始,主持人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创业,你会选择200万美金作为启动资金,还是选择200万人的个人信息数据?
在场专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以等价为考量标准、有以所处时代为考量标准,但归结来说,专家们都认为数据是有价值的,且应以来源合法、交易合法为基准。
随后,节目放出了一段街头采访片段,路人对于自己的个人数据与商家的收集方式都有很清晰的认知,对于商家基于大数据进行商品推荐的行为也并不抵触,但无一不深受数据泄露的困扰,希望数据监管能够更加严格。
以此为议题,在场专家围绕法律监管、数据使用、数据确权、平衡利益等方面展开讨论,讨论的过程中,不仅点明近年来颁布的数据安全保护法,更以实际案例佐证“数据价值与取之有道”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如今,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最核心、最具价值的生产要素,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随处可见的GPS定位摄像头、刷脸识别、扫二维码……每个人的身上时时刻刻都在输出数据,单条信息可能看起来并没有特别的价值,但如果把多条信息拼接起来,再通过大数据分析,就可以得到很多重要的信息,在一张张有趣的“用户画像”背后,是大数据应用越来越深入寻常百姓家的时代烙印。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产业互联网、泛在感知等新技术、新模式、新应用,无一不是以海量数据为基础,而我们在享受它们带来的便利时,也开始对自己的隐私安全,甚至是国家的数据安全愈发敏感起来。
《云起》要探讨的,恰恰是在经济发展、生活便利的背后,隐藏着的数据安全威胁,看似离我们很遥远,殊不知我们日常的一言一行不仅影响个人信息的流向,更对国家数据安全造成影响。
平衡市场监管与经济发展
以数据确权保证个人信息安全
随着定位技术的发展以及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无论是网络社交应用,还是涉及人们衣食住行的相关应用,都存在着个人数据外泄的可能。为此,我国针对大数据的监管也越来越严,越来越细,《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纷纷颁布施行,让我国的数字经济告别野蛮生长的阶段,面对“严格监管是否会让大数据行业失去活力”的担忧,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副院长李秀娜,基于自己对于国际私法、海外利益保护法、文化安全法多年的研究,她认为“这是全面管制、科学管制和有底线管制的进步,有安全保障才能有进一步的有序发展。”
而站在企业的角度,亚信科技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欧阳晔也同意发展与保护之间要取得一些平衡,“消费者的知情权是很重要的”,商家在得到一些可量化的数据后,一般来说可以反向带给消费者一些福利,“但反向杀熟的行为却是不合规甚至不合法的,应当进行管理和管制。”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为了获取便利高效的服务,人们通常会将自己的数据“自愿”提供给各种平台,那么这部分数据归属于谁呢?此前,爱奇艺曾因此被用户告上了法庭,在“超前点播案”的案件庭审中,爱奇艺将吴先生近百页的观影记录拿出来作为质证,吴先生认为,没有公安机关、法院的调查令,也没有当事人同意,这就是“侵犯用户隐私”。
所以,海淀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杨德嘉在节目中提到了“数据确权”的问题,“只有数据权利或权益的边界清晰,它的使用、收集、处理,甚至商业化运营,以及转让、授权的规则才可能做到清晰。”
而节目中也提到一个案例,一位癌症病人曾将自己的基因图谱数据售卖给制药公司,在他去世后妻子与孩子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对此,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副院长李秀娜也表示,“中国民法典规定某些人格权益可以商业化许可使用,这种许可使用是以权利人同意,然后双方签订合同或单方授权,在合法的前提下达成。”并且《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后,针对一些常见问题都做出了法律禁止,为将来迎来更加巨大的数据洪流做好准备。数据监管带来的是市场的有序发展,以此为前提,个人数据也应确权,来确保企业能够进行合法的商业化运营,如此,《云起》就以层层递进的方式,论述了大数据时代,市场监管、企业自律、数据确权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明确传输边界维护国家数据安全
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0年发布的《大数据白皮书》统计,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达47 ZB,换算过来,就是超过51万亿GB的数据。2035年将产生2142 ZB数据,是今天的45倍。当数据量越来越大时,一些原本看似不敏感的信息,比如日常出行、求职信息等,因为跨境传输、跨境存储,又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这些问题不仅事关个人利弊,甚至会威胁到国家安全。
“我们需要明确哪些数据、哪些信息是可以传,以及传输的边界在哪里,它的数据颗粒度是否合规合法合理。”亚信科技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欧阳晔认为,企业的运营一定要以国家的数据安全作为准绳。而站在个人的角度,或许无法判定企业收集数据的初衷是否为了提供便利,但却可以牢牢把握自己的权利范围,要求企业最终的输出结果是以尊重个人的隐私、尊严,尊重个人的生活宁静、社会秩序和国家的安全为前提,一旦受到侵犯,则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北京金融法院副院长薛峰认为,未来数据与资本的结合,应更多的放在制造业上。“现在可能在饮食行业比较多,这没有错,但就像一列火车,我们有各种需求,放在餐车上也能满足一部分需求,但这列火车要奔向幸福、持续地、高效地发展,所以更多的能量要放在车头带动上,才能让所有的乘客找到持久的、更美好的幸福。”
针对企业界,面对应用场景对于数据资源的迫切需求,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也曾发布《治理原则》,以“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为主题,希望“负责任”贯穿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促进技术的健康发展。那么从个人角度来讲,更需要合理合法和合规的进一步加强网络技术、安全技术的防护意识,规范在网络上的一些安全行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从而维护国家数据安全。
从《网络安全法》到《数据安全法》,再到《个人信息保护法》,一个共通的原则就是对数据的使用收集要克制,明确哪些数据是必须要收集的,如果不能收集,就要有相应的制度规范。然而,当下的中国经济已全面进入数字生产力快速发展新阶段,数据正在成为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引擎,也就是说,我们既要保证数据安全,也要保护数据的交易和流通,鼓励使用大数据创新,鼓励使用数据驱动业务。在享受数据红利的同时,数据安全保护这根弦须臾不能放松,这才是《云起》选题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