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工信部公示了近期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4311号关于开发未成年人专用计算机、手机软件功能的相关建议答复。
工信部答复中指出,作为电信行业、电子和软件产业管理部门,立足技术发展引导、行业规范管理、技术支撑能力建设等方面职责,积极协同各部门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1)加强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技术规范引导。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功能开发方面。组织终端企业主动调研对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监管政策和市场需求,鼓励引导企业从身份识别、时间管理、远程监控、应用及内容管理、听视力保护等方面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相关基础功能的研发和标准化工作,形成《移动智能终端未成年保护模式技术要求》《移动终端未成年人保护技术要求》两项推荐性行业、团体标准,为上层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专用软件开发和功能调用提供支持。
在终端产品安全检测方面。以电信终端设备进网许可检测为抓手,对终端产品用户信息获取和权限获取控制功能进行检测,确保终端用户对个人私密、敏感信息,以及拍照、摄像、录音、定位、通信等重要权限的控制和选择权,保障终端产品安全防护技术能力,维护用户合法权益。
2)引导软件企业加强未成年网络保护功能开发。鼓励引导国内软件企业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有关部门未成年人保护政策要求,积极对接市场需求,加快完善手机软件未成年人保护功能。目前,国内已有多家手机软件供应商开发上线未成年人保护功能,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浏览内容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进行规范。
在社交媒体领域,微信开发“监护人授权”功能;在网络视频领域,哔哩哔哩开发“青少年防火墙计划”;在短视频领域,抖音开发“未成年人保护工具”。同时,为支撑家校共育,软件企业也陆续推出一系列支持家长监控的手机软件,如阳光守护家长版、格雷盒子家长等。
3)加大网上违法违规行为处置力度。在网上有害信息处置方面。2021年以来,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未成年人网络环境,防范未成年人手机沉迷,工信部充分发挥技术能力优势,配合宣传、网信、公安等部门定位溯源涉及违法有害信息传播的互联网应用8.2万个,技术处置传播色情、暴力、赌博等信息的违规网站1.8万个、违规网络视频和直播APP 326个、网络游戏APP 88个,特别是社会反映强烈的网络直播视频教唆、引诱未成年人的情况得到有效遏制。
在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持续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建设技术检测平台,提高检测能力,加大督查力度。2021年以来,共检测13批次236万款APP,下架514款存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欺骗误导强迫用户等问题的APP。督促“跳跳舞蹈”“虎牙直播”“TT语音”等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视频APP整改,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用户合法权益。在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方面。加强行业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部署开展“断卡行动2.0”“打猫(池)行动”等专项工作,建设完善涉诈电话、短信等技术反制能力。
对于下一阶段的工作,工信部表示将进一步发挥行业管理、产业引导和技术能力优势,主动作为,加强与网信、教育等部门的协同配合,持续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相关工作。
1)强化终端技术储备,做好标准化工作
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电信终端产业协会(TAF)等积极与有关部门、单位、企业协调对接,引导终端行业持续做好未成年人适用智能终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功能等相关产品技术的跟踪研发,积极推进相关标准化工作。推动移动智能终端未成年人保护相关团体、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指导TAF依据相关标准开展第三方测评。
2)强化软件产业引导,做好软件安全监管
持续鼓励相关软件企业主动对接监管政策要求和学校、家长等市场需求,推动支持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专用软件开发及应用推广。同时,立足电信行业监管,加强计算机、手机终端应用软件的安全威胁监测和漏洞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企业,促进软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强化监管能力建设,做好网上违规处置
立足电信行业监管职责,加强相关专用软件功能开发应用,做好网上违法违规处置:纵深推进APP专项治理,重点加大对违规收集使用未成年用户个人信息等行为的检测和处置力度。深入开展电信诈骗专项治理,不断加强反诈技防体系建设,完善长效制度体系。提升网上定位溯源和依法处置的技术能力,依法处置网络涉赌、涉暴,涉黄等有害信息,以及各类违法违规应用,有效净化青少年网络环境。
4)强化行业指导引导,做好行业自律和公益宣传
依托TAF、中国互联网协会、软件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指导智能终端企业、互联网企业、软件企业制定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自律公约,形成统一的网络防沉迷行业行为准则,自觉抵制违法违规行为并接受社会监督。配合开展相关公益宣传活动,鼓励和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手机、计算机等智能终端设备,维护全行业健康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