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印发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
在主要目标中,提出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将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为以文旅内容为特色的元宇宙应用示范区。元宇宙技术创新应用能力明显提升,培育、引进100家以上元宇宙生态链企业,落地建成30项以上“元宇宙+”典型应用场景项目,推动制定一批元宇宙相关标准,“1+N”产业空间体系初步形成,元宇宙与文化、旅游、商业、城市服务等各领域虚实融合发展模式有效形成,促进消费升级、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作用显著呈现,基本形成示范带动、技术引领、文旅特色、企业集聚的元宇宙产业生态。元宇宙引领的副中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样板初具形态。
支持加大3D建模、动态捕捉、实时渲染、物理引擎、仿真模拟等技术资源引进,支持企业牵头建设虚拟世界渲染和仿真计算平台,打造元宇宙技术开放服务平台(PaaS),降低副中心元宇宙企业研发成本和创新门槛。加快国产平面设计软件、矢量设计软件、视频编辑软件、低代码编程引擎等软件工具资源引进,沉淀一批通用化应用组件工具,搭建数字内容创造工具服务平台,通过接口调用或代码开源等形式支撑企业二次开发。支持建设覆盖元宇宙端管云用的集成测评软硬件环境,依托科研院所、产业联盟与龙头企业,面向内容开发者、终端厂商与解决方案商等提供产品性能、功能及安全性端到端全链测评服务。
在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方面,支持依托副中心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完善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建立低时延算力中心,提升边缘计算的弹性计算和实时能力,支撑大规模图像渲染、空间计算、智能决策等高性能算力应用。聚焦海量数据连接和传输需求,进一步提升5G网络覆盖范围,加快推进千兆、万兆网络进户入企,打造高性能通信网络,建设元宇宙相关应用需求的高性能通信网络。针对数字内容和数据资产的安全使用需求,深化与长安链合作协同,统筹区块链公链和私链建设,推动构建标准统一、安全可靠的区块链基础设施。
培育元宇宙细分产业链方面,支持打造数字设计、数字人、混合现实、数字艺术4大产业链条。加强BIM(建筑信息模型)、3D可视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资源与虚实产品、内容、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引入,推动与传统行业的数字化协同设计场景落地应用,培育面向制造、建筑、艺术等领域数字孪生、数字原生设计产业链。汇集建模渲染、动态捕捉、智能视觉、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平台企业,孵化推出一批数字人IP,推进数字人在影视文娱、文博文旅、教育、医疗以及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领域的典范应用,构建XR(扩展现实)摄影棚等数字人基础设施集群,打造虚拟数字人创意、研发、应用产业链。布局引入5G+8K、裸眼全息、混合感知领域以及MR(混合现实)关键器件等技术平台企业,加快吸引国内外头部XR终端企业落户,推动构建覆盖硬件、软件、内容、应用的XR产业链条。
在安全保障体系方面,支持加快安全芯片、零信任网络、可信计算、量子通信等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提升覆盖云、网、端的数据安全服务与保障能力。针对虚拟空间中的空间坐标、用户信息、信用证书等对象信息,构建一套体系完整、兼容性强、适应复杂流程的虚拟空间数字身份标识解析规则。聚焦数字藏品、数字出版物等非货币化虚拟资产的加密、确权、流转需求,持续强化区块链技术攻关与应用。发挥区块链在数据共享、价值流通中的支撑作用,打造城市级数据与数字资产基础设施。探索治理与监管沙盒机制,为新技术、新模式创新提供试验田。
应用场景方面:
1)元宇宙+文旅场景。发挥元宇宙虚实融合、双向贯通特点,加强文化IP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开发,在城市副中心范围内,推动一批智慧酒店建设,打造一批沉浸式体验场景。打造元宇宙主题乐园,构建吃住游玩为一体的实数融合新生活方式中心,建设数字文旅示范场景。依托城市绿心歌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建筑,全面融入数字智能技术,推动全息影像、增强现实、数字影音、5G+8K等技术与艺术演绎、图书阅读、文物展示等领域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应用云展览、云观影、云旅游等数字化导览技术和全场景空间、三维数字影像等,再造京杭大运河盛景。支持游戏、动画、影视、演艺等各领域的元宇宙内容制作,推动虚拟人全场景应用、沉浸式观演等布局,快速发展一批特色化剧场群落和演艺车间,推出沉浸式、互动式演艺业态,推广国潮消费内容,打造数字台湖演艺小镇场景。
2)元宇宙+城市场景。集成3D可视化、GIS(地理信息系统)、BIM、CIM(城市信息模型)、虚拟交互等技术手段,构建可视化城市空间数字平台、张家湾数字孪生开放性平台,开展全域高精度三维城市建模,推出城市设计场景,建设“城市大脑中枢”,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原生智能基础设施。推动副中心建筑行业从规划、设计、建设、运维、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转型。选择政务办公、商务楼宇,推广智慧接待系统、会议室数字化管理平台等,推动智慧办公在城市副中心应用。利用显示、触感、力反馈等设备,推动混合现实、医学仿真人等技术产品,在远程医疗、医学教育等沉浸虚拟场景方面应用。
3)元宇宙+消费场景。推动有条件的商业综合体、专业(商品)市场、大中型商超、社区商业和其他生活服务业场所进行人、货、场云化改造,推广数字云MALL、云XR娱乐空间、商业大数据等5G特色应用,鼓励远洋乐堤港、富力广场、新光大中心大融城等商场引入人工智能、增强现实、声光等新技术,加大“虚拟试穿”、AR(增强现实)导购、AR互动游戏等数字消费场景建设力度。运用AI(人工智能)和虚拟数字人等技术产品,探索发展虚拟品牌代言和虚拟直播经济,开展首店、新品的虚拟发布活动。联合艺术机构,探索数字藏品、数字艺术商店在商场应用,推动虚拟现实与艺术消费的融合发展。
4)元宇宙+教育场景。推广数字教育场景,支持元宇宙相关技术企业与教育机构深度合作,拓展智能化、交互式在线教育模式,开发行业通用数字教学平台、虚拟现实远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基于知识图谱和教学大数据的个性化学习平台,支持建设元宇宙教育实验室。推动“智能学校”等智慧教育试点示范建设,开展基于线上智能环境的课堂教学试点,加快虚拟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不同教育阶段的应用,支持建设新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产教融合智慧云平台,推动科普、培训、教学、科研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