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广西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方案》已对外发出,DVBCN梳理了其中部分内容以供参考。
在主要目标中,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依托有线电视网络设施、广电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和互联互通平台,建设以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数据服务平台为核心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东盟区域中心取得阶段性进展;贯通全区80%以上各类文化机构的数据中心,基本完成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跃上新台阶,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到2035年,建成国家文化大数据东盟区域中心,推动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广西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排在西部地区前列,文化数字化产业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文化资源实现全景呈现,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
第一项重点任务便是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广西):
全面梳理历次全国文化资源普查数据和新闻媒体单位自建的媒资库以及出版机构自建的数据库等文化领域已建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所形成的成果,按照统一标准关联零散的文化资源数据,关联思想理论、文化旅游、文物、新闻出版、电影、广播电视、网络文化文艺等不同领域的文化资源数据,关联文字、音频、视频等不同形态的文化资源数据,关联文化数据源和文化实体,依托国家文化专网(广西)及广西文化基础资源云平台,建设中华文化数据库(广西)。
积极申报国家红色基因库建设试点,对广西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文物数据进行高精度数字化采集、专业化标注关联,结构化存储于国家文化大数据东盟区域中心文化基因库系统,通过国家文化专网(广西)实现全国联网。贯通已建或在建文化专题数据库,聚焦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取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的中华文化元素、符号和标识,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基于中华文化数据库,支持文化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挖掘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成运用各种新技术,将已标注和关联的文化数据进行解构,萃取中华文化元素和标识,分门别类标签化,结构化存储于国家文化大数据东盟区域中心文化素材库系统,实现广西文化素材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开放共享和交易,为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以及城乡规划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数字广西建设提供素材。实施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和传承专项工程,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数据采集、录入、存储、利用等专项工作。
在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方面:
建设国家文化专网(广西)。依托现有有线电视网络设施、广电5G网络和互联互通平台,按照国家文化专网组网技术要求完成升级改造,部署提供标识编码注册登记和解析服务的技术系统,完善结算支付功能,形成国家文化专网(广西),服务文化资源数据的存储、传输、交易和文化数字内容分发。
建设广西文化基础资源云平台。在“一朵云”自治区级技术平台上建设广西文化基础资源云平台,搭建具有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情感计算等功能的区域性集群式智能计算中心,建设集约化安全中心,加强文化数据安全防护,构建一体化安全保障体系,为广西文化数字化建设提供低成本、广覆盖、可靠安全的算力服务。
其他的一些明确提到国家文化专网的重点任务中:
1)设文化数据服务平台,鼓励多元主体依托国家文化专网(广西),参与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搭建工作,基于统一数据标准,汇聚各类文化机构文化数据信息,集成同文化生产适配的各类应用工具和软件,形成“工具超市”,提供文化资源数据和文化数字内容的标识解析、搜索查询、匹配交易、结算支付等服务。
2)推动文化机构接入国家文化专网(广西)。依托信息与文献相关国际标准,根据文化数据资源丰富程度、数字化基础条件,分阶段在文化机构数据中心部署底层关联服务引擎和应用软件,按照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原则,汇集文物、古籍、美术、地方戏曲剧种、民族民间文艺、农耕文明遗址等数据资源,逐步实现全区文化旅游、文物、新闻出版、电影、广播电视、网络文化文艺等领域的各类文化机构接入国家文化专网(广西),利用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探索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
3)按国家要求强化文化数据库数据入库标准,构建完善的文化数据安全监管体系,发挥好国家文化专网网关物理隔离作用,对数据共享、关联、重构等主体实行准入管理。完善文化资源数据和文化数字内容的产权保护措施。加强文化消费新场景一体化监管,确保进入传播或消费渠道的内容可管可控。
在布局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方面:
1)力发展数字化文化新体验。整合产业资源,集成全息呈现、数字孪生、多语言交互、高逼真、跨时空等新型体验技术,推动高新视频应用和云课堂、云直播、电商直播等应用快速发展,丰富各类基于5G的媒体应用场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建设广西文化数字化成果展示中心。
2)新多终端多场景文化数字消费模式。创新数字电视、数字投影等“大屏”运用方式,提升高新视听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增强用户视听体验,促进“客厅消费”、亲子消费等新型文化消费发展。为移动终端等“小屏”量身定制个性化多样性的文化数字内容,促进网络消费、定制消费等新型文化消费发展。推动“大屏”、“小屏”跨屏互动、融合发展。
3)拓展数字化文化体验场景。利用现有公共文化设施,推进数字化文化体验,巩固和扩大中华文化数字化创新成果的展示空间。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校、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影剧院、新华书店、农家书屋等文化教育设施,以及旅游服务场所、社区、购物中心、城市广场、商业街区、机场车站、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搭建数字化文化体验的线下场景。到2025年,实现农家书屋信息化支撑全覆盖,不断提升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信息化水平,建设一批智慧广电乡村工程试点村,在新华书店建设一批沉浸式阅读线下体验馆和智慧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