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未来电视如何演进?广电总局规划院院长袁敏讲解ITU-R《未来广播电视框架》情况

4月18日,第29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23)——未来电视峰会举行期间,广播电视规划院院长袁敏就《国际未来广播电视研究综述》做了精彩分享,DVBCN亲临现场形成此文也是受益匪浅。

众所周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提出了“未来电视”战略部署,而关于“未来电视”的具体形态、定义等还尚未能完全形成统一结论,国内广电领域权威人士对“未来电视”的阐述基本方向还是比较近似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方面ITU-R刚在今年(2023年)3月审议通过了《未来广播电视框架》,其相关草案是在去年9月提交的,牵头制定方其实只是SG6小组,该组主要负责广播业务。

国际未来电视如何演进?广电总局规划院院长袁敏讲解ITU-R《未来广播电视框架》情况-DVBCN

因此,袁敏院长着重介绍了这次ITU-R报告书的一些要点,该组主要涉足的地面无线广播电视,报告书中也就重点立足于这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我们的广播电视发展及覆盖情况作以甄别性的考量。

一、未来用户体验

报告书将未来用户的体验分为了七种:

1)集体体验

通过数实融合的虚拟社区,用户将能体验到多元化的社交场景;

2)个性化体验

根据用户意图、观看历史和用户环境信息等数据的混合计算,对用户内容消费进行预测;

3)泛在媒体消费体验

用户在任何地方,都将能享受广播电视内容和个人媒体消费服务;

4)数字助手和环境计算生态系统体验

基于自然交互和情景感知技术,数字助手将随时感知用户当前的需求,并自动切换到合适的交互模态,提供不同的视频/音频/XR等媒体服务;

5)无障碍体验

视听内容具有适应用户能力和情况的普遍可及性,让所有用户都可以理解和享受;

6)沉漫式体验

用户将能体验到高自由度和多样化的沉浸式媒体,包括VR/AR/360度视频、多种互动模式(如三自由度-3DoF和六自由度-6DoF)、三维声和感官交互服务;

7)数实融合体验

包括基于视觉的人机互动、AR云技术的数实融合、嵌入式芯片以及脑机接口等。

二、未来媒体制作

未来媒体制作将呈现为八种类型:

1)软件化制作

基于云计算的软件即服务(Saas),将取代基于硬件的制作系统,并彻底改变传统的演播室和外场播出模式。

2)虚拟化制作

广播和电视直播节目将采用虚拟化制作系统,虚拟化摆脱了物理硬件的限制,并使基础设施共享成为可能。

3)云制作

云就绪制作系统将摆脱串行处理,将计算、网络、存储和信号处理系统作为抽象的分布式资源,云计算将取代本地化的系统、数据库、网络托管和后台流程,云存储将替代本地化的存储服务器和网络设备。

4)复杂媒体制作

将媒体分解为单个对象或组件是实现未来用户体验的关键,媒体制作公司将采用基于对象的媒体(OBM)或组件化的工作流程来应对视听内容创作的复杂性。

5)数据驱动制作

多元化数据将被用于内容的后期制作处理、版权管理、分发和存档,部分数据将提供给终端用户,以丰富个性化体验。

6)基于AI和ML的自动化制作

AI/ML技术将继续用于节目可行性的预测、工作流程的优化、合成媒体的制作、新闻媒体中虚假信息的检测。

7)沉浸式和无障碍性媒体制作

XR (eXtended Reality)技术将持续演进,未来的媒体制作将建立在基于对象的内容元素互动基础上,例如:感官、时间、空间和情景。

8)可持续制作

未来制作创新的驱动力之一是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功率消耗,并消除重复劳动。

三、未来节目分发

考虑到用户接收媒体和与媒体互动的方式,未来的节目将采用灵活多样的技术,来满足用户体验期望。地面广播电视覆盖网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是、并将继续是必不可少的传播平台之一。IBB等技术的引入,可使广播电视网络能够与宽带网络合作,未来将能提供更先进的视听内容。

SG6小组《未来广播电视框架》中还对广播电视业务的频谱、全球平台、综合广播宽带系统、未来分发趋势、由用户驱动的新分发趋势、新分发系统的基础设施变化、新分发系统的覆盖要求共七个方面作了陈述。

四、未来研究方向

报告中共涉及了七个研究方向:

1)媒体系统和处理方面,可使得音频、视觉、感官和数据媒体更具沉浸性、无障碍化和个性化,以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

2)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媒体创建和消费者,但需要注意使用这些技术相关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

3)使用基于云和数据驱动的工作流程进行虚拟化节目制作和国际交换的接口和数据格式。

4)内容处理和自动化工作流程,用于在任何时间通过任何服务或平台创建媒体并将其传送到任何设备。

5)提供新的或增强型媒体服务的无线广播电视系统。

6)通过广播电视服务传递高级公共预警和减灾信息。

7)用于减少内容创作和分发对环境影响的方法、新技术和流程。

最后,袁敏院长分享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及观点:

1)广电总局规划院承担着总局“未来电视”的研究项目,在总局科技司的指导下将继续统筹做好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发展与我国“未来电视”战略的有效衔接。深化与国际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加强技术路线、发展模式、标准体制的研究,坚持走出去,加大对新兴科技的引进力度,大力推进中外科技标准互认,推动构建与国际标准兼容的大视听标准体系。

2)鼓励更多的国际企业、机构参与ITU-R的会议,推动广播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纳入国际标准体系,尽管近些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标准体系扔与发达国家比较较为薄弱,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机构的话语权仍有待提高,需要有技术背景的企业、机构技术专家积极的参与,贡献更多的智慧。

3)ITU-R的此次报告书充分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制作及分发技术的演进都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用户的体验,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大量的研究,基于真实需求出发,同时要让用户参与到视听内容的创作以及用户终端产品和服务的创建中,从而更好地了解用户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另一方面,由于SG6小组在分发领域的研究方向仅涉及地面无线广播电视,因此该报告书还是明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再做吸收和采纳。

相关文章
《广播电视制播工程项目规范》《广播电视传输覆 盖网络工程项目规范》正式发布
《广播电视制播工程项目规范》《广播电…
全国18.3万家酒店逾千万间客房实现便捷看电视开机看直播
全国18.3万家酒店逾千万间客房实现便捷…
江西广播电视台(集团): 抓住系统变革“牛鼻子” 跑出主流媒体“加速度”
江西广播电视台(集团): 抓住系统变革…
重庆广播电视台迎来75后新台长
重庆广播电视台迎来75后新台长
2025年广西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召开:部署八方面重点工作
2025年广西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召开:部署…
广播电视规划院参编国家标准《车联网网络安全异常行为检测机制》正式发布
广播电视规划院参编国家标准《车联网网…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