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云南省民政厅、云南省司法厅、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自然资源厅、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云南省商务厅、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云南省广播电视局、云南省体育局、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云南省医疗保障局、云南省乡村振兴局、云南省残疾人联合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云南监管局共23个部门联合印发的《云南省基本公共服务提升三年行动(2023—2025年)》对外公示。
文件中指出,在文体服务保障方面,云南省公共文化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实现了省、州、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覆盖。全省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60%、99.63%。公共体育设施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边境25个县和少数民族地区有条件的自然村实现体育设施全覆盖。但总体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优质可及的公共文体产品供给不足、服务水平不高等共性问题。城市文体设施供给总量不足、面对公众开放率不高、可及程度低,乡村公共文体服务设施标准化水平不高,个别文体活动场所存在被挪用、挤占等情况,文体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总体目标中要求,到2025年,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提质扩容取得新进展,均等化水平迈上新台阶,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得到有效缓解,服务资源配置和供给体系逐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需求相契合,普惠可及、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迈入西南省份前列,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的积极性更高,服务内容日益丰富,补充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与县域内城市差异性进一步消减,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政府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服务设施完备度、享受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显著提高,“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基本实现。逐步建立起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标准合理、保障有力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保障机制。
在文体服务保障具体工作任务中:
基本公共文体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优质文体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城市公共文体服务设施进一步增多、开放度进一步提高,乡村公共文体服务设施的使用率进一步提升、作用进一步发挥。优秀文化活化利用的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加快数字赋能,推动电影公共服务平台升级。广播电视公共设施、节目供给、基层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健身意识和素养进一步提高,全民健身成为新风尚。
到2025年,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村(社区)公共文化软硬件条件达到国家标准,全面完成省、州(市)、县(市、区)三级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全覆盖,达到国家标准。升级电影公共服务监管平台。全省红色文化传承基地不少于1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场所不低于16个。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设施更加贴近群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到38.5%,主要群众体育工作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平均水平。
一批重点任务如下:
1)优化文体设施供给。鼓励在城市商圈、住宅小区、文化园区、公园景区等,坚持正确导向、规模适度、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原则,打造一批融合图书借阅、艺术展览、文化沙龙、非遗传承等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业态。
加快省、州(市)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推动应急广播终端向自然村覆盖。加快实施省内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扩大信号覆盖面和接收端应用。加快实施智慧广电固边工程,促进边境地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依托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如体育公园)、沿河带状公园和开放绿地等城市绿地空间,建设一批公共便民体育设施。
充分整合资源,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多种方式,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设施,设置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文体设施和场所。
(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牵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广电局按职能配合;各州、市人民政府)
2)加大文体产品创新力度。提升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电影院拓展阵地服务功能,面向不同群体,开展体验式、互动式公共阅读、观影和艺术普及活动;利用地铁、公交、景区、商业中心等打造图书角、交流吧,丰富创意文化集市、市民音乐角、群众大舞台等文化产品;统筹旧厂房、旧街区、名人故居等公共闲置空间可用资源,在符合文物保护法律规定和完整保留历史遗存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建设文博艺术空间、跨界文化空间、文化礼堂、文化广场、乡村戏台、非遗传习所、书吧、咖啡吧、茶吧,传统文化演艺场所等公共文化创意空间,推动城乡优秀传统文化活化利用和创新发展。持续开展全民阅读、“书香九进”活动,持续打造“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大家乐”“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村晚”“优秀电影展映”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实施《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施“枝繁干壮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实施云南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精品创作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大山里的女校》《盛唐南诏》等电视剧、纪录片创作播出,策划推出一批短剧、短视频、微电影、微纪录片、网络直播等主题宣传融媒产品,促进公益广告提质增效。
传习和发展民族体育,重点打造陀螺、射弩、秋千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创新发展。
在全民健身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毛泽东同志题词纪念日、新年、丰收节等重要时间节点、节假日、农闲等时段,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主题活动。持续开展社区运动会、奔跑彩云南、县域足球赛、大众篮球争霸赛等群众喜闻乐见,有地域性、特色性的全民健身活动。
(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牵头,省民族宗教委、省广电局按职能配合;各州、市人民政府)
3)提高公共文体服务质量和水平。继续实施公共图书馆(室)、文化馆(站)、博物馆(非文物建筑及遗址类)、美术馆、农家书屋等免费开放,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加强错时开放、延时开放,鼓励开展夜间服务、节假日服务、双休日服务以及24小时自助服务等。
升级电影公共服务,完善电影发行放映机制,丰富文化产品供给。面向不同文体社群,提供形式多样的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围绕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的公共文体服务需求,加大公共文体设施改造提升力度。
加强基层广电公共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和运行,基本实现用户故障发生24小时内恢复收视。省、州(市)级电视台逐步增加有字幕或手语的节目数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体项目建设和服务,鼓励利用多种方式,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体设施运营、活动项目打造、服务资源配送等。
鼓励文体爱好者、非遗传承人、大中专院校学生、离退休文体工作者成为文体工作志愿者,提高公共文体服务的社会参与度。
(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牵头,省民政厅、省广电局、省残联按职能配合;各州、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