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在第30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24)开展期间,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了《有线电视高质量发展论坛》,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有线电视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欧阳峰做了《新技术激活新动能,推动新型广电网络走深走实》为题的主旨发言。
在党中央的定位中,广播电视网络是党的重要宣传思想阵地,是国家重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广大人民群众获取信息、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渠道和载体,是加强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性资源,肩负着传播主流舆论、发展先进文化、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网络安全的重要使命。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已经建成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协同配合的全国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至今为止,我国有线电视实际用户2.02亿户,直播卫星户户通用户1.35亿,同时,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用户超过2.35亿,互联网电视(OTT)平均月度活跃用户数超过2.7亿户,网络视频用户10.74亿。
因此,综合现状来看,广电视听领域有着良好的用户基础、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结合党中央的定位,广电网络未来的建设目标将重点依托于新型广电网络四大属性而确定,即意识形态属性、公共服务属性、技术产业属性、战略资源属性。
就广电业务体系来看,主要分为了两大类:
1)基础业务
个人业务方面,如中国广电的“192”号段移动通信业务,以移动通信融入各广电的业务体系,进而赋能广电业务发展。
家庭业务方面,电视业务是广电行业的核心业务,宽带是基础业务,通过多年的业务积累,具有较大的用户基础。
政务服务方面,充分发挥广电有线和5G网络广覆盖、高安全等优势,积极对接政府和社会信息化建设需求,大力推动以专网建设和智慧广电为代表的政务服务发展。
垂直行业服务方面,通过与垂直行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加强合作,赋能国家电网、工业互联网、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场景。
2)特色业务
党政业务方面,由于广电网络是红色基因鲜明的党媒政网,具备可管可控、安全可靠的特性。基于广电网络可实现平时民用、战时应急的权威信息战备应急业务及利用已批复的700MHz频段的专网服务等业务建设。
民用业务方面,针对老年、少儿群体,打造“重温经典”、“少儿经典”等频道和专区。通过5G NR技术实现手机、车载、公共大屏的跨平台、跨终端的广播电视服务体系。
商用业务方面,提供基于互联网、智能电视提供新型有线电视服务。同时,基于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文化专网业务,全面满足用户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基于以上的定位及业务特性,广电网络未来在发展路径中离不开云、计算、存储、数通、传输及终端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支撑,包括有可实现业务上云、资源共享、统一运维的广电业务云平台能力支持,业务则为“有线+无线+卫星+5G”的云网融合的全业务体系。在新的定位方面,将建成新型广电媒体传播网、国家新型基础设施网、国家文化专网、国家移动政务专网。
新型广电网络之“网”的建设完善
网络建设是广电网络的基础,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1)光纤骨干网建设
截至2022年,广电骨干网拥有光缆线路约51632公里,骨干网传输系统有新旧共计51套系统,已实现全网100G光传送系统(OTN系统)覆盖,接近“五横五纵”的网络结构。根据建设规划,2023年就要实现“五横四纵”。骨干网方面也正从100G向400G的迈进,接入网也在从10G-PON/EPON向50G-PON的迈进。
2)5G网络建设
根据中国广电2024年2月发布的统计数据,广电5G用户突破了2300万,已与中围移动一起建成700MHz 5G基站超60万站。其核心网采用融合5G ToB和ToC的全国一朵云架构,推出了大区集中部署的5G核心网部署方式。未来也将继续加快推进广电5G网络的部署和商用,推动广播与通信技术的协同、有线无线融合、大塔小塔联动、大屏小屏交互、室内外协同等关键技术,提供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和互动体验。
3)IP骨干网建设
广电IP骨千网CBNET已经于2023年6月正式开通运行,2023年12月,中国广电互联网骨干网(CBNET)已在上海直联点与中国电、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互联网骨干网正式贯通,实现对等直连、互联互通。
4)全国一网整合
通过全面推进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广电5G建设的一体化发展,实现全国网络与平台系统的智能化、IP化、IT化,在全国一张干线网、一张承载网、一张接入网的全业务支撑网络上,开展有线电视、广电宽带电视、移动通讯、5G广播等综合性业务。
新型广电网络之“云”的能力部署
云网融合将是未来广电网络发展的基本态势:
1)数字经济推动云网融合发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2)国家层面整体布局云网基础设施
东数西算工程需要解决算力供给问题,需要解决算力输送网络问题,需要解决算力的调度问题。
3)云网融合逐步由中心走向边缘
随着行业发展和数字化推进,呈现出中心算力区域化下沉、终端算力分布式上移的情况。边缘算力泛在化部署、云的泛在化部署均要求算力的调度更加明确,不断加速云网融合进程。
4)云网融合正逐步向算力网络演进
云网融合的第一个阶段是云和网的高效连通,云网融合的第二个阶段则是通信运营商纷纷发展自身的云服务,利用自身的机房优势和网络优势,提供以云网融合的解决方案。如何实现“算力+网络”的一体化发展,更好的满足用户计算和连接需求是云网融合追求的目标。
广电行业也对云有更广泛需求,主要体现于:
1)发展新业态需求
通过科技创新,不仅提升了媒体宣传+“政用、民用、商用”能力,也推动了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共享云数据、云工具、云服务。
2)培育新视听需求
云能力可推进高新视频发展,向用户提供超高清、多维声、VR、AR、MR、360°全景视频、全息成像等高品质视听服务。
3)建设新平台需求
推动中央、省级融合媒体云平台互联互通,使云服务能力向地市级、县级延伸,也能向垂直行业拓展,打造区域一体化协同云平台。
4)重塑新网络需求
构建“云、网、端”新型网络总体架构,建立与广电5G融为一体的技术体系,并加快推进IPTV、互联网电视服务升级,完善标准体系,确保规范发展。
5)打造差异化服务需求
基于开放、共享、互联互通原则,依托国家文化专网,会同多元主体共同搭建国家文化专网服务云平台,连接文化产品生产端、供给端、消费端,集成文化数据汇聚、文化资源管理、文化产品生产、文化内容传播分发、文化产品交易等服务能力。
在未来广电云发展路径方面:
第一阶段,加快算力基础设施础设升级,要整合地区、跨平台算力资源,按照“云边端”分布式算力架构,构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底座。打通现有数据中心资源,为用户服务、政企业务提供统一的服务入和管理接口,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作业,降低行业内部的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提高整体效率和生产力。
第二阶段,实现各个省级平台的不同类型云平台进行打通,形成一网聚多云、网络控制系统与云侧的管理系统互联,实现自动化打通,实现云网业务的快速开通和协同服务,实现“网随云动”。
第三阶段,在计算和网络融合的大趋势下,实现云计算和网络的高度协同。基于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将动态分布的计算资源互联,通过网络、存储、算力等多维资源的统一协同调度,使海量的应用能够按需、实时调用不同位置的计算资源,通过连接和算力的全局优化,实现用户体验、资源利用率和网络效率的最优组合。
新型广电网络之“边”的需求
对于“边”,其发展路径在于以下几方面:
1)稳边固边
利用边缘云平台和网络的覆盖能力,为保障国家安全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加强边疆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和稳定性,为边疆地区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2)文化专网服务
针对文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和差异性,通过对边缘侧的资源调配,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四配的服务。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推动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3)应急广播服务
针对地质灾画高发地区,利用区域平台和网络资源能力做好公共服务。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广播系统。
新型广电网络之“端”的发展
对于“端”的环节,其发展路径体现于:
1)泛终端化
广播电视网络服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和收音机等终端设备,已经扩展到各种智能设备和平台,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以及智能家居系统等。用户可以通过多种设备随时随地接收和互动,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和网络的覆盖范围。
2)感知终端
感知终端强调的是广播电视网络能够对用户的行为、偏好和需求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响应。这需要网络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高效的用户界面设计,从而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和服务。通过用户数据分析,广播电视网络可以更精准地推送内容,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3)智能设备联动
智能设备在广播电视网络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设备不仅包括能够接收广播电视信号的智能电视和音响设备,还包括具备联网功能的家电、安防设备等。智能设备可通过内置的传感器和处理器实现与广播电视网络的互动,提供以更加丰富的功能和服务。
广电网络发展的未来展望
对于下一阶段广电网络的发展前景,欧阳峰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拓展应用场景
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优势,注重差异化,积极拓展应用场景,深入探索广电“云、网、端”与宽带通信、卫星互联网、车联网等技术协同融合的路径,形成特色鲜明的差异化品牌和服务。
2)融合网络构建
构建“有线+无线+广电5G+卫星”协同融合传播体系,创新广播通信协同、有线无线融合、大屏小屏互动的发展模式,按照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品牌要求,健全完善广电网络的统一运管管理体系。
3)融合业务发展
坚持有线电视、广电宽带和广电5G业务融合发展、相互赋能,基于广播电视+网络视听+信息通信能力,创新发展文化专网、互联网电视直播等新业务,促进有线电视产业升级,实现有线电视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