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数据局等部门组织修订的《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正式对外公示。
整体建设框架中,按照“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的思路,数字乡村建设框架包括建设内容、建设方法和保障措施三部分。建设内容中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涉农数据资源是基础和前提,还包括智慧农业、乡村数字富民产业、乡村数字文化、乡村数字治理、乡村数字惠民服务、智慧美丽乡村等六方面重点任务。建设方法和保障措施贯穿整个建设过程始终,是做好数字乡村建设工作的关键。
1、信息基础设施方面
1)补齐乡村网络基础设施短板
将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从农村生活场景延伸至生产经营场景,因地制宜采用移动通信网络、宽带网络、卫星网络和窄带物联网(NB-IoT)等多种方式,加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区域的网络覆盖,满足农业农村用网需求。加快推动“宽带边疆”建设。鼓励市场主体积极推进北斗导航地面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生产区域北斗时空基准服务网络覆盖。积极开展电信普遍服务和农村地区4G基站补盲建设,推动实现边境地区移动信号全覆盖,逐步推进5G和千兆光纤网络向有条件有需求的乡村延伸。
2)建强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
结合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和智慧广电固边工程,对农村及边疆地区有线广播系统和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升级改造,增配各类智能终端,建设智慧化播控平台,加快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转型,加快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直播卫星标清终端向高清超高清升级,推广普及直播卫星高清超高清终端。
2、夯实巩固乡村网络文化阵地方面
1)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效能
探索打通县级融媒体中心与第三方平台对接共享的通道,有效对接乡村治理大数据资源,着力打造基层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设置“随手拍”、留言板、网上信访、网上12345等版块和栏目,畅通社情民意。
2)推进农村基层文化机构服务信息化
推进公共文化云基层智能服务端的建设与应用,以直播、点播、艺课等形式丰富农村数字文化生活。增加数字化图书、影音作品等资源供给,提高农村地区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等数字化服务水平。
3)发展智慧广电公共文化服务
打造区域电视门户和智慧化平台,推动党务政务、学习教育、文化娱乐进村入户,巩固壮大舆论阵地。
4)鼓励“三农”网络文化创作
发掘创作本地乡村优秀“三农”题材作品,建设本地乡村网络文化创作题材作品库,培养一批高素质乡村网红和乡村文化网络主播,推介本地乡村文化,传播乡村蝶变、共同富裕等相关故事。
5)推动信息技术助力乡村体育发展
推出一批乡村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网红打卡地。鼓励依托主流媒体,充分运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平台,打造“乡村体育达人”“乡村体育网红”等栏目,传播乡村体育正能量。
6)运用数字技术助力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
通过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形式,推出一批中国农民丰收节精品庆祝活动,提高社会参与面、活动影响力,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
3、加强乡村智慧应急管理方面
1)推动乡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信息化
统筹构建地面观测调查、无人机摄影测量、雷达监测以及卫星遥感等综合互补的天空地一体化自然灾害预警监测体系,对乡村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林牧区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及生产生活安全隐患进行监测预警。加强面向乡村的应急广播应用,实时了解自然灾害发生范围内的防灾资源信息,尤其强化面向偏远农村、牧区、山区的应急广播等灾害预警信息服务。
2)推动乡村公共安全防控信息化
利用公共卫生信息采集平台,对医院、学校、村镇集市等重点防控区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动态监测。对接疾控、医疗、消防、应急、广电等多部门业务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人工智能等技术,及时分析研判重点群体流向、地域分布、流入流出方式、活动轨迹等信息。在农村地区推广使用一氧化碳报警器,避免中毒事故发生。
值注意的是,文件中列举了云南省石林县农村应急广播“大喇叭”助力公共应急服务的案例,该地区运用广电光纤网络、5G、物联网等数字技术,配套建设监控、视频会议终端和发布屏23套,整合应急、气象、公安等部门信息指令发布平台。整合有线电视网络、应急智慧广播、融媒矩阵云端数据,建成“地空云”线上数据库,推进“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大中心”延伸至基层,实现“7×24”全天候无休,网上办理事项达189类。
4、推进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方面
1)推动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单馆建设
积极推动已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具有地区或民族代表性的、保护成果显著的传统村落在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单馆。
2)加强农村文物资源数字化展示
以图文、视频、3D影像等形式展示古镇古街、祠堂民宅、廊桥亭台、古树名木等农村文物信息,经过故事加工创作后,通过融媒体平台、乡村网络主播等方式对外宣传展示。
3)加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记录
对农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影像记录与保存,通过直播、短视频、纪录片、网络综艺等方式传播,提供立体式、全景化展演和实景游戏互动等形式的数字化体验。借助电子商务、网络直播等方式,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打造嵌入乡土文化的乡村文创品牌。
4)提升文化数字化服务能力
依托广电网络资源建设的国家文化专网和文化大数据中心,贯通乡村各级各类宣传文化及教育机构。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服务乡村文化资源数据采集、加工及挖掘。
5、在其他数字化等方面
鼓励应用5G、区块链、物联网、地球遥感等技术采集、记录产地农产品生产信息、投入品使用信息和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信息,应用电子耳标、生物芯片、RFID芯片等先进的防伪技术,确保追溯信息真实性。
依托千兆光网、5G等技术推动远程医疗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延伸。整合现有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卫生服务相关App和远程医疗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