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CN注意到,中国广电近期公开了两项参与的区块链技术应用相关的发明专利信息。
1)基于区块链的内容标识管理方法及装置
该专利申请日为2023年4月6日,公布日为2024年10月15日,申请人包括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中国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致信互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包括盛志凡、宋起柱、陆政品、朱佩江、王野秋、施玉海、陆忠强、牛妍华、周芸、李锐、郭立华。
背景技术方面提到,目前不同行业和系统关于内容统一标识的规范和标准繁多,比如国家出版署发布的ISLI标准(China Standard Link Identifier,中国标准关联标识符),版权局发布的DCI标准(Digital Copyright Identifier,数字版权唯一标识符),广电行业的DRM标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数字版权管理),以及各种应用系统内部的标识规范。对于同一份内容,在不同的标准下会生成不同的ID(Identity Document,身份标识号),造成了各种应用系统和区块链系统对于内容的标识无法协同统一,对于各类应用比如内容审核互认、传播追踪、版权确权保护在跨系统跨区块链的场景下难以互认互通,没有针对复杂跨链平台场景下的统一标识映射方法,无法对复杂的跨链内容服务业和管理需求进行支持。
根据介绍,该专利所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内容标识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区块链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系统通过所述第一系统对应的数据同步账户发起的标识映射智能合约调用请求;
其中,所述标识映射智能合约调用请求中包含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数据,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相同的目标内容,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对应不同的标识规范,所述标识映射智能合约部署在所述区块链系统,所述标识映射合约用于管理所述数据同步账户的权限以及所述映射关系数据;
响应于所述标识映射智能合约调用请求,根据所述标识映射智能合约对所述数据同步账户进行权限验证以及对所述映射关系数据进行格式验证;
根据所述权限验证的结果和所述格式验证的结果,将所述标识映射智能合约的执行结果数据进行保存,其中,所述标识映射智能合约的执行结果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映射关系数据、所述数据同步账户对应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能够使得各种应用系统和区块链系统对于内容的标识能够协同统一,为各类应用场景下互认互通等内容服务业务和管理需求进行支持,能够对多个独立、封闭的区块链系统中的内容标识进行统一管理,保证了各区块链之间的数据互通、互认、互信。
2)面向多链场景的跨链方法、跨链网关及电子设备
该专利申请日为2023年8月3日,公布日为2024年10月15日,申请人包括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中国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致信互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发明人包括盛志凡、宋起柱、陆政品、朱佩江、王野秋、施玉海、陆忠强、牛妍华、周芸、李锐、郭立华。
背景技术中提到,当前的区块链联盟链系统大部分是相互独立和封闭的系统。为了实现各个区块链之间的互通,有很多跨链和多链的技术被提出来解决不同区块链之间的通信和协同工作。目前跨链技术和实现方法都是两条区块链之间的跨链连接方式,没有针对多对多的复杂跨链场景下的多链间跨链技术实现,无法对复杂的跨链业务和管理需求进行支持。
一种面向多链场景的跨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跨链网关,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跨链网关中增加与待注册区块链对应的适配器;获取待注册区块链的信息;根据所述待注册区块链的信息,通过与所述待注册区块链对应的适配器将所述待注册区块链注册至所述跨链网关;生成与注册至所述跨链网关的区块链对应的账户ID和公私钥对;根据所述区块链的账户ID和公私钥对进行跨链访问。
一种跨链网关,其特征在于,包括适配器和跨链总线;所述跨链总线,用于在所述跨链网关中增加与待注册区块链对应的适配器;所述适配器,用于获取待注册区块链的信息,根据所述待注册区块链的信息将所述待注册区块链注册至所述跨链网关;所述跨链总线,还用于生成与注册至所述跨链网关的区块链对应的账户ID和公私钥对,根据所述区块链的账户ID和公私钥对进行跨链访问。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面向多链场景的跨链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多链场景下跨链实现的新技术方案。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面向多链场景的跨链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跨链网关。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跨链网关,包括适配器和跨链总线。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面向多链场景的跨链方法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