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就医的老百姓再也不用拎着一大袋子胶片东奔西跑了,通过平台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极大地提升了就医的感受,省钱、省心又省力,科技真正为老百姓服务。” 3月5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张俊杰亮相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分享了作为一名医生的“动心”故事。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张俊杰提交的《关于加快推进医学影像“云胶片”应用的建议》获得相关方面高度重视,同年5月,江苏率先建成全省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接入。
这个由江苏有线参与建设的全国首个省级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正改变着医疗卫生服务格局——全省2000多家医疗卫生单位实现医学影像“云端共享”,目前已累计存储患者影像报告超1.4亿份、数据量超19PB,其中江苏有线负责徐州、常州、南通、淮安、连云港5市近800家医院影像数据的接入、存储和安全流转。影像平台的上线让患者就医成本大幅降低,预计全年可减少重复检查费用约20亿元。支撑参与这项惠民工程的背后,是江苏有线承担全省卫生健康专网建设和运维8年“零事故”的技术底气,更是以“云网数算安”数字化核心能力保障民生实事的责任担当。
近年来,江苏有线不断践行初心使命,秉持高度社会责任感,全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深度参与防震减灾公共事业,先后参与省地震局“江苏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江苏省巨灾防范工程”建设,两个项目均将在今年验收交付,进一步提升江苏省防震减灾基础设施智能化和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增强地震监测预报、震源探查识别能力,实现秒级地震预警,并通过整合数字电视终端、应急广播系统等广电特色资源,创新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网络,同步开展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触达万千家庭,形成了“技术防御+科普教育”的双重防护网,充分展现广播电视和广电网络的公共服务、民生保障和社会公用价值。加快优质文化产品服务供给,智慧广电乡村工程连续4年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受到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今年将实现全省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全覆盖,构建全国唯一覆盖全省镇村“一镇一品”广电特色平台,形成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资源池,将更多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输送到基层,更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2025年,江苏有线政企业务在公司“深化改革 强基固本”主基调和“12345”经营发展目标的战略引领下,一手服务社会民生,一手赋能千行百业,今年1-2月取得“开门红”,已中标的百万级以上政企项目达65个,包括某局电视会议会场建设工程项目、江苏银行信创服务项目及数据中心配套设备项目、江苏省港口集团IT基础设施优化项目、宜兴善卷洞景区工程项目、邳州市“天衍舆情”监测技术服务项目、通州区新一代雪亮技防工程采购项目、宝应县应急广播网络运维项目等,覆盖政务服务、信创建设、数据中心、舆情监测、智慧文旅、安防监控、应急广播等,不断构建多元业务生态,打造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