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去公司面试不久,“领导”就来电话借钱,吴小姐求职心切立即转了4万元。3月14日,厦门市反诈骗中心发布警情通报,近期“冒充亲友、领导”的骗术有卷土重来之势。该类型诈骗还有一明显特征,就是嫌疑人大量使用“170”、“171”号码实施诈骗,而这些都是虚拟通讯运营商销售的电话号码。(3月15日《海峡导报》)
对于170和171号段的潜在安全隐患,厦门有关部门提醒市民要注意防范,尤其对于“领导来电”要多长个心眼,要做到谨慎的核实。应该说,有关部门的提醒是善意的。但是,仅仅指望善意提醒,也不是终结乱象的根本办法。我们更需要追问的是:170和171号段,为何还在兴风作浪?
170和171号段暴露出的问题,已经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了。早在两年前,监管部门就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借助170和171号段实施诈骗的行为,不是厦门一个地方才有的,而是全国性的现象。既然问题早就发现,既然问题如此严重,为何好几年的时间,这两个号段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据厦门市反诈骗中心统计,今年以来,共接报此类冒充领导或亲友的诈骗警情176起,其中成案47起,涉案金额46.7万余元,最大单笔4万元。警方发现,该类型诈骗还有一明显特征,就是嫌疑人大量使用170、171号码实施诈骗。与去年相比,使用170、171号码实施诈骗在“冒充亲友、领导”警情中占比由34.5%上升为90.5%。
这至少说明,170和171号段,在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的时代,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因为其他号段不好行骗了,而愈加嚣张了,成为了骗子的一大选择。
此类诈骗多发,固然和市民的粗心大意落入陷阱有关系,但是更和这两个号段的监管不力有关系。在我们已经推行手机号码实名制的今天,170和171号段,为何成为了实名制不能涵盖的地方?究竟是因为技术问题,还是不愿意监管?
170、171号段问题多多,是到了该有一个说法的时候了。如果,这两个号段有存在的必要,那就应该纳入实名制管理的范畴之中,让其造福消费者。如果说,这两个号段压根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监管部门就应该严厉查处,让其关门大吉。
现阶段而言,笔者以为,既然不法人员是借助170和171号段行骗的,那么这两个号段就该为自己的监管不力,为自己的漏洞造成的社会危害承担责任。凡是涉及170和171号段的诈骗案件,其平台都应该被追究责任,因为他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甚至是故意放纵了诈骗行为。
170和171号段,还要作恶到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