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家庭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新一代客厅经济衍生;随着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加速,产业的变革充满了变化。2017对互联网电视而言,既是政策回归下的重振,也是走向家庭互联网的新起点。
我们期望通过本次分论坛,探求互联网电视的商业机遇和破局良方,就OTT+、家庭技术趋势、产业跨界合作、运营模式创新、业态开发拓展等方面展开讨论,毕竟电视+互联网时代已至,视不可挡。
2017年5月26日下午,流媒体网举办的第13届电视新媒体产业峰会“OTT+ 探寻新蓝海 破局2017”分论坛上,CIBN微视听市场总监梁安娜进行了主题为《共享时代下 OTT行业应该如何顺势而为》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各位嘉宾、各位业界的同仁大家下午好,谢谢主持人的介绍,非常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在这儿跟大家一起探讨我们行业的事情,感谢主办方建立这么好的平台,今天利用这一段时间,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行业状况的认识以及未来行业走向的想法。
在新媒体时代,智能手机就是一个移动的电视终端,承担着看视频、玩游戏的功能。而在家中,智能电视也开始扮演手机、计算机的角色,不仅用来欣赏高清画质的影视资源,而且还经常用来玩大屏游戏,用来看新闻,进行视频通信,甚至是家庭的物联网智能控制中心。从某种程度而言,智能电视其实是大屏的生态。
所以我觉得手机行业的发展,其实对于我们这个行业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过去以中华酷联为代表的传统老牌手机厂家,鼎盛时期,在国内手机市场的份额曾经达到了75%,非常强势,而这个时期所推出的手机,几乎都选择走定制路线,这就形成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能见到的一副景象——满大街的“充话费送手机”的广告。除此之外,当时还有各种混论不堪的应用市场,以及那些定制开通的各种服务,各种预装。
一部新手机拿到手,说好的多少G容量,打开看却只剩下一半左右;而由于预装了太多应用,内存也是告急,有的手机非常夸张,预装软件多达数十款,而且大多是强制安装、不能卸载,这还不算,有些预装软件还会偷跑流量,给用户增加额外支出。导致新闻里天天就是用户各种起诉运营商的事件。
用过一次定制机之后谁还会买第二次?所以风光过后,中兴、酷派、联想、华为即便是打价格战也没人理睬。
而且这种靠牺牲利润换取市场份额的方式,短期内使得这四大手机厂商的出货量不断上涨,但实际却没有赚到多少钱——定制机,大多是低端机,毛利很低,品牌溢价也没办法显现。
既然满足用户,也没获得相应的利润,后面的发展也就可想而知。
我讲这些,其实主要是想强调一个点,一个行业,一个产品,最重要的是满足用户的需求,不能违反人性,无论是买手机,还是买电视,这些都是用户花钱买的,对用户来说也不是小钱,那为什么他们要接受厂商的预装和那些定制开通的服务呢?为什么用户没有下载或卸载的选择权呢?
同理到OTT行业也是如此。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电视,开机广告短则15秒,长则1分钟,用户怨声载道。去年某电视机品牌制造商说:“电视机开机总是需要时间的,看什么不是看呢?”实际上,看什么都是看,那么具有选择权的用户也可以选择不看,对于付过费并成为私有财产一部分的电视机,用户打开电视前还要看开机广告,使消他们丧失了“花钱能使鬼推磨”的权利,那他们肯定郁闷,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后的电视属于私有物品,但为何在使用中还被迫看广告?
那会有人质疑,微视听虽然是智能电视端的视频软件,没有开机广告,但有开屏广告,5秒钟的开屏广告,我这边想强调一下,硬件开机广告和软件开屏广告是有区别的,硬件是用户花钱购买的,是用户的私有财产,软件则是免费下载的,不属于用户私有,二者是有区别的,两者的用户对广告的承受度是不同的。
之前我们遇到一个合作方,他们想投500万买我们一个月的开屏,前提是得15秒钟,这个钱我们想赚吗?当然想。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最后我们还是拒绝了,15秒的开屏啊,要是我们真敢放,等着我们的就是用户的投诉,甚至用户的卸载。
让用户在还没有开始用软件之前,就先看一个15秒的开屏广告,这其实就是违反人性啊,人都是先体验才对产品有了解有信任有情感,进而才会购买。还没体验呢,就想让用户为产品不合理的广告买单,不可能的。
另外,就像手机行业一样,用户买回智能电视后,也会发现有很多用不到又卸载不了的预装软件,这些软件占用了用户电视机本身所带有的存储空间,在安装其它软件时经常会提示已满,或者运行软件的时候提示当前屏幕没有可用空间,造成用户无法安装和使用他们真正需要的软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户体验。
虽说有些软件,哪怕不预装的话,用户也会自行下载来用。但用户自主选择下载,和厂商强制预装且不能卸载,有着本质区别。前者是一种主动选择,而后者则是一种强制推广。用户不喜欢被关在笼子里做选择,需要有开放的选择空间,这也是人性的一种。
而我们行业是OTT行业,我们认为这个电视和互联网交叉的行业一定是开放的行业,我们在做微视听这个软件的时候就认为,一定是要开放的,一定要跟行业各家合作。互联网也无数次证明过开放会胜过闭环,后来有些硬件厂商做内容时,实在争不过,就发明了一个新词,叫开放的闭环,但不管起什么名字,开放就是开放,封闭就是封闭,封闭的结果就是你的内容越来越少,用户的选择权越来越小。
我们之前也被问到过,微视听会不会做硬件,我们的回答都是我们不会自己做硬件。我们全部是跟硬件的公司去合作,我们只采用这种合作方式。因为我们只要一做硬件,我们又有内容,那我们就跟很多硬件和软件都是竞争关系了,他们就不愿意跟我们合作了。
所以,我们的态度是,第一硬件不是我们的长项,我们与版权方合作聚集他们的内容、做好我们的运营,硬件交给专业的公司来做,我们全部采用合作方式,全部开放合作。
百度当年也做手机,腾讯当年也做了硬件,阿里也做了硬件,哪个赢了?所以我认为今天大家应该更专注自己的专业,这是我们特别强调的,就是专注在自己特别擅长的领域,我们把它挖深,做到世界最好,其他部分全部跟大家合作,跟世界最好的公司合作,这样你的产品才具备所有最好的东西。
当年我们刚开始做这个产品的时候,还不叫CIBN微视听,叫VST,取作very simple TV的意思,就是希望让人们打开电视看视频的时候能更简单更便捷,当时把各大视频网站的内容聚集在一起,用户不仅可以享受大屏的体验,还能免去跨平台看视频的麻烦。
后来在新的政策环境下,VST与牌照方CIBN展开合作,改名为CIBN微视听,并得到牌照方CIBN,以及腾讯、PPTV聚力等版权方的支持,引入他们丰富的正版视频内容,打破不同视频网站间的渠道壁垒,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内容选择和更优质的大屏体验。
我们也没有自产内容,就是和这些版权方合作,我们对内容也是开放的,我们的优势就是聚集了大家的力量,我们可以说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所以今天,我们平台上既可以看《人民的名义》,还能看《三生三世》,也能看正在热播的《欢乐颂》。我们也有丰富的体育内容,像中超、亚冠、英超、西甲、欧冠等大型的足球赛事,我们平台都有,当然最好我们能跟所有版权方合作,视频内容全放在我们这儿。
开个玩笑啊。我们当然也知道一个软件不可能囊括所有的视频内容,因为视频内容太巨大了,每个软件的侧重点不同,优势不同,我们有自己多年来对这个行业独到的理解,有自己的运营方式,不管软件还是硬件,完全是可以互相学习,一起合力做大OTT这块蛋糕,给用户更多选择的空间的。
我们认为理想状态是不管谁家的电视,那个电视里能囊括足够多的视频内容,用户想找什么找什么,否则我想看这个片子我还要买一台别的电视,这不是真正的最优解。
所以今天我说分享的核心就是硬件做好电视和盒子,我们软件做好内容,大家彼此开放,一起合作,把这个行业真正做起来。
回到刚才的所说的,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做硬件呢?今天的社会高度分工,我们只要做好自己擅长的一块,很多方面我们是不擅长的,就让别人去做,然后大家一起合作,通力共赢,共享内容,共享资源。
最后我想说:
一个企业一时做有利于消费的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直做有利于消费者的事。
一个行业一时发展起来并不难,难的是一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