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第23届上海电视节2017白玉兰国际广播影视技术论坛(IBTC2017)在上海卓美亚喜玛拉雅酒店盛大开幕,会上,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汪建强发表了题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媒体转型与智能技术》的主题演讲。
一.数字媒体与数学方法
汪建强首先介绍了数字媒体与数字方法。最早提出机器智能设想的是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其中需要智能科学家聚焦这个方向,当时主要研究的是自然语言的机器处理,主要思路和方法是运用语法和语义的研究方法,拒绝了世界一流的搞智能的科学家。近20多年的时间,按照这个套路去研究,基本上没有什么突破。
那么主要问题是什么呢?原来用语法和语义研究,相当复杂,根本没法解决问题。后来改变思路,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则非常简单。统计方法就是运用大量的数据,判断语句,从语音到文字进行识别,判断它的意思,运用统计方法解决。
统计方法的前提是需要大量的数据积累,这彻底解决了以前用语义语法去解决20年没有解决的问题。这种方式很简单,了解数据的都能够明白,概率高就相对比较正确。有了根本性的思路与解决,一些大公司基于统计分析来解决问题,因此,这个方法经过实践的证明是非常有效的。由此,语言翻译,语言识别等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汪建强提出了SMG的实践经验。第一财经在全国名列前茅,正面临这样一个转型问题。报纸、杂志、集刊同样也面临转型问题,转型离不开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方法。
汪建强介绍了2016年上线了一款股票咨询类的直播平台——有看头。它的核心问题就是解决数据处理。阿里为了获得这个核心技术,用8亿的资金首购了一个数据平台公司。由此,说明了数据与数据方法的重要性。
二.智能生产、智能汇聚与大数据分析
汪建强表示,传统电视转型当中的基本原理与智能技术有关。在传统媒体转型中,如何转变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日常的方法是无法解决的,必须使用智能化的手段和技术,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汪建强提出,转型的基本原理具有两个方面。
第一,从大屏来看,大屏的体验性强,直播性能好,观看奥运会转播时,无论你在哪里,只要有大屏肯定会看大屏,不会使用手机。这是未来大屏非常重要的一个优势,也为传统电视转型的取舍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
第二,从小屏电视来看,小屏电视在人群、地域、时间,三个维度的覆盖上绝对占优,必须将它作为一个重要的阵地。传统电视受传统的思维锁定,因此对小屏的关注度不够。小屏的特点就是快速、内容丰富,方便。这对于未来做好媒体转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原理和准则。
在此情况下,汪建强强调,未来在媒体转型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大小屏融合,线上线下融合以及媒体和电商的融合。这三个融合是未来媒体转型中非常重要的三个抓手,同时在保持转型时,必须考虑确保存量,循序渐进。
但是在转型中会有一些特殊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呢?同构多态即一个内容在两个屏都要进行传播。传统广电在内容制作方面是不分结构的,电视大屏就是大屏而不是小屏。一个内容满足大小屏同时传播就是结构的变化。因此,单屏的结构需要多屏的系统,这个结构调整的问题目前难以解决。
汪建强提出,第二个问题是直播与交互。从深层次看仍然存在结构的问题。在未来的转型中将这两个结构处理好,那么转型将具有极大的优势。因此,在同样的结构中,出现另一个问题,就是多态。
他介绍,结构调整之后就是让内容适应不同的状态,多态就是内容的不同形态。比如说交互文化这种状态、城市市民态,可视媒商态,体验商业态等。这些基础的背后就是技术,运用传统的技术方法很难处理这些问题,这就意味着转型需要有智能化的支撑。